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禹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支脉,尤其是构成了中国洪水神话传说的主体。用文化传播理论对淮河流域有关大禹的诸多神话传说的流变特征进行解释,可以看出,淮河流域有关大禹的诸多神话传说是在文化传播、交汇、融合过程中原生态神话向次生态神话流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造成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不适当地发展了重污染企业,工业废水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超过了河流的稀释净化能力。从生态经济角度提出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是:进行综合的水环境规划,对工业与城市污染实施清洁生产,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村集镇污水出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全流域多年平均可利用洪水资源量,并从工程与非工程角度论述了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从淮河流域水质发展状况出发,采用模糊聚类法,利用环境、社会、经济的相关指标,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分类,指出:对沿淮第二产业发展的管理控制是当前淮河治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举行了多次有较大影响的纪念大禹、研究大禹的活动,在研究大禹的活动中,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观点。作者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大禹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大禹神话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平均发文量还比较少,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研究成果的分布极不均匀。今后的大禹神话研究任重道远,在专题研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源.通过梳理学术界对淮河流域民俗研究的相关成果,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信仰民俗以及民俗资源保护开发等层面分析了淮河流域民俗事像研究的大致状况,认为淮河流域民俗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整体性研究不足、理论性研究不够、有很多有待挖掘的研究领域、独特群体如船民与城市居...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关分析的淮河流域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淮河流域暴雨灾害为研究对象,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两方面出发,选择降水量、径流量、河网、高程、坡度、人口、经济等评价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得到淮河流域暴雨灾害的危险图、易损图及综合风险图,利用洪涝淹没面积数据验证暴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暴雨灾害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东部;2)淮河流域易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中北部、安徽中部、山东南部及江苏东北部;3)淮河流域暴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东部;4)洪涝淹没区隶属中高风险等级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5.24%,与实际情况吻合,风险评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分析了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限采方案及保护对策,为该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安徽地区淮河流域夏商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斗鸡台文化和商文化,证明了这一时期本地区的文化既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周边地区的各种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淮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的降水数据和蚌埠水文站的径流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拟合法、滑动平均法、非参数MK检验法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和干旱的变化特征,并结合R/S分析法、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别分析了降水、干旱与径流的相关关系及长程记忆性。结果表明,除连续湿日外,淮河流域极端水文指数均呈显著增长趋势,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50、60年代初;近70年,年干旱频率达21. 2%,轻旱比例最高,从年、季尺度来看,冬旱最严重,年、季干旱均呈现减少趋势;最大30天、15天降水径流相关关系均呈中度相关,汛期、非汛期降水距平与径流相关关系分别呈中度和弱相关,未来4~11年,最大30天降水和径流、汛期和非汛期的降水距平及径流均呈不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盱眙段浅层地下水的45个监测点水质分析表明,本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较低,平均值在0.412mg/L,为低氟水;沿淮河方向,浅层地下水氟含量总体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小;垂直河流方向氟含量总体表现出距淮河越远有增高的变化趋势,其成因主要与本区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气候因素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有关。下游低氟区需要注意在饮食中适量补充氟。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盱眙段浅层地下水的45个监测点水质分析表明,本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较低,平均值在0.412 mg/L,为低氟水;沿淮河方向,浅层地下水氟含量总体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小;垂直河流方向氟含量总体表现出距淮河越远有增高的变化趋势;其成因主要与本区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气候因素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有关.下游低氟区需要注意在饮食中适量补充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淮河流域)"项目中完成的749个点的地表水水文调查资料,结合河流断面监测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通过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河流-地下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特征,阐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相互影响以及有机组分相互影响与无机组分相互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区地下水对排泄型河流(段)水质影响有限,人为排污、降水及上游河水水质是影响其水质的决定因素;河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与补排关系、地层岩性及结构关系密切;一些严重污染的补排交替型河流两岸分布有较宽的地下水严重污染带;河水中的有机物对地下水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与实测站点降水数据,补充完善1470—2014年淮河流域8个站点旱涝等级序列,利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各区域面积并进行加权处理,重建淮河流域近545年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索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经典型旱涝年验证,重建的淮河流域旱涝等级序列是基本可靠的,其不符合年数所占比例为12.5%;近545年淮河流域发生涝灾事件的次数多于旱灾的,涝灾平均3.7 a发生一次,旱灾平均5 a发生一次。②淮河流域1470—1542年、1762—1814年和1855—2014年气候偏旱,1543—1761年和1815—1854年气候偏涝,1509年左右气候发生突变,开始偏湿;其旱涝变化周期特征明显,具有39、72、27、100 a以上的周期变化规律,且自1800年以来各时间尺度旱涝变化周期均在不断变短。③旱涝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淮河上游地区旱灾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涝灾的,中游、下游及沂沭泗河地区涝灾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旱灾的;各地区旱涝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均较高,都在27%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淮河流域灾害频繁.文章从地理气候、防洪体系和抗洪能力等方面分析灾害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较之一般艺术形象,怪诞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有:自由愿望的满足,陌生惊奇的创造,深层自我的关注等。这些审美价值表明,怪诞艺术形象虽然怪诞无理,却又有着某种深刻而独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闸坝联合调度对河流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淮河流域SWAT水文模型和相邻闸坝间的水量水质模型为基础,以淮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沙颍河为例,研究分析了沙颍河闸坝开启污水下泄对淮河干流下游水质的影响.针对污水下泄对淮河干流水质造成的污染,设计了沙颍河源头水库开闸放水和淮河流域王蚌区间南部山区水库开闸放水不同的情景.结果表明:现状年沙颍河闸坝开启,沙颍河阜阳闸水质浓度将削减61%,但淮河干流下游蚌埠闸水质浓度将提高近30%.为减轻污水团下泄引起的污染,应加强沙颍河闸坝与源头水库、南部山区水库群的联合调度.  相似文献   

19.
简述嫩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