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电场并网运行稳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胜  吴学光 《风力发电》2000,(3):36-40,44
本文在考虑风电场中风速分布和机端电容器组投切规律的条件下,建立研究风电并网运行稳态电压特性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和计算程序。最后结合新疆实际电力系统和风电场,分析了风电场在各种不同典型风况下的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大规模风电场长距离地接入电网,其无功补偿对局部电网电压的调节作用更加重要.根据大规模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实际参数,以中国电科院研发的电力系统计算软件BPA为平台,对大规模风电基地输出电力并网后电网的无功补偿情况进行全面的仿真分析;对并网线路产生的充电功率、风电场不同的有功出力下的容性及感性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大型风电场的基本情况,对风电场的运行特点进行研究,再对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的相应内容进行分析,确保大型风电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相应作用,使得风电场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得到合理提升。使得大型风电场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电力服务,使得电力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合理的提升。另外,大型风电场在服务中,需要实现并网运行,如此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相应需求,更好地为电力系统提供服务,所以,需要对并网运行时的相应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大型风电场在实际服务中,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华东电力》2010,38(9)
首先分析了最常见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组和双馈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并构建了一个9MW的风电场接入配电网的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上对输电网处和风电场出口处进行了三相短路故障的仿真,在两种短路情况下,对有、无风电场接入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为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不能忽略风电场接入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曹云  孙华 《大众用电》2009,(4):20-20
近年来,风力发电迅猛发展,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也越来越大。因此,风电场对电网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电压质量等造成的直接影响,严重危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并网运行的风电规模迅速增加,对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引发相应的安全问题如何评估和解决是风电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人后电网的调频能力、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强 《电气自动化》2022,44(2):15-17
具备一定的备用容量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但风电场并网后会增加系统的备用容量压力,因此需对考虑系统备用约束的风电场功率优化控制进行研究.在对风电机组降载运行模式的有功调节与备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在满足系统备用等相关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考虑风电机组降载运行的风电场功率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粒子群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并网运行的风电规模迅速增加,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相应安全问题如何评估和解决,是风电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后电网调频能力、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含电池储能设备风电场功率时序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功率型和能量型电池储能设备的风电场可靠性时序评估模型.使用 RBTS 发电系统作为算例,分析了2类电池设备在不同储能策略下对风电系统可靠性改善的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储能设备自身的运行参数对风电系统可靠性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在具有同样设备容量的情况下,3种储能策略对可靠性的改善不尽相同;在同一储能策略下,能量型电池储能设备对系统的可靠性改善更佳;同时,设备运行参数变化对系统可靠性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并网运行的风电规模迅速增加,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相应安全问题如何评估和解决,是风电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后电网调频能力、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风电场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并处理运行数据,通过改进的广义S变换提取电压跌落特征量,计算指令变化率提取有功功率控制以及电压控制特征量,针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给出并网特性评价方法。典型案例分析证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无需现场检测即可实现风电场并网特性的全寿命周期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风电场并网对电网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南阳方城县电网的实际,对电网最大接受风电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风电场并网电压等级,对风电场并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微网运行安全带来了新挑战,为了充分应对光伏出力随机性对微网运行的影响,文章综合考虑微网经济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建立了考虑光伏恶劣场景的微网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并以算例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风电场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风电场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将不容忽视。随机的、不稳定的风速所造成的电压、频率波动和风机运行中所产生的谐波会对电网电压的品质造成直接的影响,严重时会危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风力发电场的上网实行认真研究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5.
由于风力发电出力与风速具有随机性,风电场接入系统的极限容量较传统电厂的影响更大,计算更困难。条件风险价值理论(CVaR)作为一种新的随机性计算方法被用来建立和求解风电场并网极限容量的优化模型。该模型可计算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极限容量,可有效处理置信度水平以外极端情况的影响。引用变换函数,将难以解析的条件风险函数转化为可微的概率密度函数积分形式;引入辅助变量,用离散点代替连续积分计算,简化模型为线性优化问题。仿真算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系统接入单个风电场与多个风电场时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风电场并网容量,表明方法在处理随机性变量及随机性问题中具有明显、独特、便捷、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新能源并网系统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其运行安全性,提出计及风电与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在包含风光出力不确定性、负荷波动、线路和发电机实时状态的基础上,考虑风光联合出力及天气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在计及电压越限、电压崩溃、线路有功功率越限、系统失负荷的传统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弃风弃光和稳态频率越限风险指标,更全面地考量风险来源。引入涵盖上述指标的综合风险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所得结果更客观。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法抽取系统状态进行风险评估,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定性分析了新能源接入位置和风光联合出力对系统运行风险的影响,验证所提出模型和方法,为今后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直流并网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交流并网结构中能量转换效率低、灵活性差的缺点。通过对各类典型直流并网风电场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从能耗、建设成本和适用性等方面,概述了应用变流器作为电能转换环节的各直流并网风电场特性,重点分析了直流升压型的并网拓扑结构,并将各直流并网结构相互对比,剖析了不同结构的优缺点。与传统结构相比,风电场直流并网的结构易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拥有良好的长远距离输电能力,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风电已经迈向快速发展的步伐。按装机总容量计算,我国已经超过意大利和英国,成为世界第6大风电大国。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必须要实现并网运行,然而由于风电自身的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会对电网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风力资源分布的限制,风电场大多建设在电网的末梢,网络结构相对薄弱,风电场并网运行必然会影响到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经济发达、电力负荷大的沿海地区越来越依赖和关注海上风电的安全运行。在系统常规火电机组容量下降、系统惯量较低的情况下,海上风电场的友好接入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台风期间,海上风电场在达到截止风速之前可能会与受端电网迅速断开,导致主网出现大量功率缺额、电压频率恶化等不利影响。为了解决风电固有波动性和台风引起的大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混合电氢储能的海上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海上风电场正常运行期间,通过合理安排储能和充放能,有效平抑了风电波动性;而在台风过境期间,通过合理使用混合电氢储能,缓解了海上风电输出骤降,减少对受端电网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广东某海上风电场的真实数据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探究了影响大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源,包括风电场的集电线路故障、无功补偿设备故障等风险因素,对此建立了适合运行风险评估的可靠性模型。基于非序贯蒙特卡罗仿真,采用等分散抽样法选择系统状态。建立了含风电场的大电网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了评估流程。应用本文所提方法对IEEE-RTS79算例的计算表明,该方法可合理评估风电接入后系统短期的运行风险,并为调度部门调整发电出力计划、定位电网薄弱环节和确定风电吸纳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