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ANSYS Flotran模块对不同速度下的管芯式散热器的空气流动速度和压降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表明利用ANSYS对管芯式散热器阻力性能进行模拟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对新型管芯式散热器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标准建立了一套汽车散热器热力性能试验系统;运用该系统对管芯式散热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它的三种水管排数下的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数据;运用最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编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得到了管芯式散热器的三种管排数的空气侧与水侧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汽车管带式散热器仿真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手段对结构复杂的管带式散热器仿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散热器局部完全仿真计算分析得到管带与空气的热交换系数,并从温度、压力和速度三方面分析了散热片开窗角度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出开窗23°时换热效果最好,又利用多孔介质模拟开窗散热带,进行整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仿真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为散热器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对空气横掠片距不相等的叉排椭圆翅片管散热器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试件在一系列工况下的传热与管外流动阻力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总传热系数K中分离出管外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h,给出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管外换热准则关系式及管外阻力准则关系式。认为椭圆管管外的平均换热效果优于圆管。在相同的流通截面积下椭圆管传热周边较长,换热面积相应增加,因此结构上允许布置得更紧凑。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热风炉燃烧液化气产生热风,对某公司设计的凹槽型模块化板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了热工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得到了综合传热系数、空气侧阻力因子,并采用等雷诺数及等流速法获得了对流换热关联式,采用等流速法获得了换热因子。此研究可为该设备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管内扭带旋流装置在不同扭带宽度下的传热与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了传热与阻力拟合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fluent软件对油气散热器管内流动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管内努赛尔数Nu和阻力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然后进一步对管内外的流动与换热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数据将管内外的换热系数分离出来,得到了管外换热的关系准则式.将管内的传热和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散热器流动阻力性能分析是依靠大量的试验来完成,而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计算可以在获得直观结果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少试验工作量。建立了管带式水散热器冷却空气侧波纹翅片通道的稳态湍流数学模型,对车用管带式水散热器冷却空气侧阻力性能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通过分析得到阻力系数与平均流速拟合函数,经过修正可以用于不同环境温度下阻力性能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CFD技术,分别对5种长短轴之比的椭圆管管内湍流和层流状态时的换热与流动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流体流动状态和椭圆管长短轴之比对换热系数与流动阻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拟合出湍流区椭圆管管内换热系数的准则关系式,最后绘制每种类型椭圆管的局部换热系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计算椭圆管内换热系数误差较大;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每种类型的椭圆管管内阻力系数逐渐减小;而在相同的雷诺数下,随着长短轴之比K的增大,管内阻力系数逐渐增加;每种类型的椭圆管具有类似的局部换热特性,即长半轴两端点处局部换热系数最低,而短半轴两端点处具有最大局部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1.
汽车散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针对常用型式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在大量实验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散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设计计算程序。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李良镛  茅忠明  余敏 《内燃机工程》2003,24(1):39-41,46
主要介绍了内燃机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试验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测控软件的编写,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固液两相冰浆在换热器中的传热和压降研究的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所进行的直接接触式制冰的流动特性的研究成果,试验结果表明二元冰浆的摩擦阻力比纯水大,并随含冰率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但变化量不大,试验还测定了管道程度对二元冰浆流动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有测试平台对管内液相流动换热压降进行研究,通过调节工质泵转速、水箱温度等实现对工质流量、饱和压力的调节,调节预热段、蒸发段电加热功率,实现对实验管进、出口工质状态的控制,进而为实验提供可靠、稳定的运行环境;数据分析中,对管内工质摩擦压降、局部压降进行综合考虑,对测压工装进行特别设计,以提高压降测量精度。实验结果显示:管内总压降和局部压降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局部压降在总压降中占比约为7.8%~9.1%,各公式对摩擦压降的预测误差波动范围为1.03%~1.79%,且当质量流量<75 kg/h时,各公式预测误差小于10%,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此外,袁恩熙公式在四个预测公式中预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水空中冷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中冷器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该测试系统以水空中冷器为试验对象,针对传热效率和流动阻力这两项基本性能参数,在参照其它散热器性能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及相应的模块技术,实现了试验参数的实时监控、自动采集和分析处理。文中着重阐述系统方案的创建思路与实施方法,并结合实际运行结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喷油器启喷压力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的燃油喷射压力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燃烧性能。但是随着柴油机使用期的增长,启喷压力会逐渐降低,导致燃烧过程恶化,经济性下降。在柴油机喷油泵试验台上进行改变喷油器启喷压力的试验,测取了不同启喷压力下的高压油管振动信号,并利用振动信号对启喷压力的不解体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启喷压力的识别准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的爆震燃烧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纯柴油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的示功图和放热率的对比,将双燃料发动机的爆震燃烧分为三种形式,并分析了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燃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内燃机的工作特点,比较理论循环的三种加热方式,证明了温压约束下等压加热循环性能最优。通过优化理论循环,提出了等压换热理想循环,由此推导出温压约束下内燃机循环净功和热效率界限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获得最大循环净功的条件,以及相应热效率与卡诺循环热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岳雷 《节能技术》2012,30(3):245-248
对氧气汽化冷却烟道传热的计算方法提出实用算法,而取代机械行业标准"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和"氧气转炉余热锅炉技术条件"中所提出的辐射传热算法。文中主要介绍了烟气成分计算、辐射传热计算和对流传热计算方法。其中烟气成分计算过程主要包括烟气的组成、焓值;辐射传热计算将放弃机械部标准所提出的辐射传热计算标准,而采用锅炉辐射室标准计算方法;增加对流传热部分,弥补机械部标准缺少对流换热计算的问题。综合整个过程中的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与烟气焓值变化进行比较,进行综合试差运算,最终确定整个汽化冷却烟道的温度变化和热能回收状况。  相似文献   

20.
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的流动与传热仿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提出了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的流动与传热仿真方法。采用一维的方法研究了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的流动问题;采用集总参数法研究了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的传热问题;将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的流动问题与传热问题耦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建立了内燃机冷却系的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整体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某型坦克内燃机冷却系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实例计算,仿真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