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和坤  罗荣喜 《化工之友》2008,27(13):10-1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 DCRT)和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4例Ⅲ期NSCLC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次治疗剂量为400cGy,治疗次数为14次,总剂量为56Gy,18~21d完成;同期采用TP方案化疗,化疗疗程为4~6周期。结果72例患者获得完全随访。肺原发灶总有效率为93.1%;纵隔转移淋巴结总有效率为100.0%;肺鳞癌总有效率为93.5%;肺腺癌总有效率为81.1%。全组患者1、2年局控率分别为63.9%和41.7%;中位生存时间为18.9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2%和47.2%。白细胞下降总发生率为95.8%;恶心、呕吐反应为33.3%;Ⅰ、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4.2%和12.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耐受性好,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提高1、2、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0例行放射治疗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同时口服加味痛泻要方,对照组不给予预防措施,比较2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的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Ⅰ、Ⅱ级放射性肠炎明显多于治疗组患者,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对于急性放射性肠炎,有预防作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放疗的同时服中药清燥救肺汤,疗程1个月,放疗结束4个月内对放射性肺损伤进行评定和分级。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轻度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10/43)、18%(8/45)(χ2=21.47,P<0.05),重度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3/43)、2%(1/45)χ2=24.86,P<0.01)。结论清燥救肺汤具有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丙胺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健民  唐阔文  黄良 《精细化工》2000,17(9):552-555,557
采用γ 丁内酯和异丙醇为起始原料 ,经 5步反应合成环丙胺 :γ 丁内酯开环酯化得γ 氯代丁酸异丙酯 (Ⅰ ) ,产率 93% ;通过固 /液相转移催化 (PTC) ,由Ⅰ合成了环丙烷甲酸异丙酯 (Ⅱ ) ,产率 92 % ;Ⅱ经液 /液PTC水解、中和制得环丙烷甲酸 (Ⅲ ) ,产率 85 % ;Ⅲ和尿素发生酰化反应 ,生成环丙甲酰胺 (Ⅳ ) ,产率 82 9% ;最后Ⅳ经Hofmann降解 ,得目的产物环丙胺 (Ⅴ ) ,产率87 2 % ,总收率达 5 2 6 %。在环化和水解这关键的两步采用了相转移催化 ,使得整个路线反应条件温和 ,时间短 ,原材料价廉易得 ,可望适合工业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邻甲基苯胺为原料 ,经氯甲基化 ,两次缩合 ,季铵化和复分解 5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10 磺基 3 甲基 二苯基脲亚甲基 ) 三甲基 ]十二烷基苯磺酸铵。邻甲基苯胺在浓盐酸中用多聚甲醛进行氯甲基化 ,n(邻甲基苯胺 )∶n(多聚甲醛 ) =11∶30 ,在 5 0℃通入HCl气体 ,反应 6h ,得到 2 甲基 4 氯甲基苯胺 (Ⅰ ) ,产率 78%。中间产物Ⅰ与尿素溶于浓盐酸 ,在 96℃反应 2h ,得到淡黄绿色反应液 (Ⅱ ) ,再将对 氨基苯磺酸直接加入Ⅱ中 ,在 12 0℃反应 3h ,得淡黄色晶体 (Ⅲ ) ,产率 2 5 %。然后将Ⅲ用少量盐酸溶解 ,在 6 0℃滴加质量分数为 30 %的三甲胺水溶液 ,当 pH =6时 ,再升温 70℃ ,反应 2h ,得到 [(10 磺基 3 甲基 二苯脲亚甲基 ) 三甲基 ]氯化铵 (Ⅳ ) ,产率 92 %。中间产物Ⅳ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以n(Ⅳ )∶n(LAS) =1∶1的量比溶于水中 ,在 96℃反应 1h ,得到最终产物 (Ⅴ ) ,产率 90 %。用w(Ⅴ ) =0 0 2 %的水溶液喷施小麦 1次 ,使小麦增产 4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去甲斑蝥酸钠的治疗对宫颈癌疗效和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在资料完整264例接受全程放疗的Ⅲ期患者中,对27例联合去甲斑蝥酸钠远期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264例中均盆腔2个野常规放疗+腔内放疗,27例同步联合去甲斑蝥酸钠的注射液静点。结果联合去甲斑蝥酸钠的5年生存率:鳞癌68.0%、腺癌40.0%,未联合用药的5年生存率:鳞癌50.5%、腺癌38.0%。急性放射性的膀胱损伤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相似,而急性的放射性的肠道反应稍有增加,而该反应均较轻,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常规放疗联合去甲斑蝥酸钠的治疗可提高鳞癌Ⅲ期患者的远期疗效,而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患者恢复程度。结果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级24例(33.3%),Ⅱ级32例(44.4%),Ⅲ级6例(8.3%),Ⅳ级5例(6.9%),Ⅴ级2例(2.8%),Ⅵ级3例(4.2%)。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开颅迅速、手术创伤小、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为糖基供体和酱油酮(Ⅱ)进行反应,分别合成了酱油酮-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和酱油酮-β-D-葡萄糖苷(Ⅳ)。在合成中间体Ⅲ的过程中探索了Koenigs-Knorr法和相转移催化法。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FTIR和HRMS确证。将产物Ⅳ加入卷烟中,测定了其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得到中间体Ⅲ,相转移催化法优于Koenigs-Knorr法。最优的相转移催化法的反应条件为:0.10 g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10 mL二氯甲烷为溶剂、n(Ⅰ)=1.2 mmol、1.60 g无水K2CO3为缚酸剂、n(Ⅰ)∶n(Ⅱ)=1.2∶1.0,室温反应8 h。在上述条件下中间体Ⅲ的收率为44.5%。中间体Ⅲ在甲醇钠/甲醇体系中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产物Ⅳ,收率88.0%。卷烟燃吸过程中,产物Ⅳ热裂解为酱油酮后,其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为3.1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TP方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94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6例进入化疗 放射治疗组(放化组),48例进入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放化组:化疗为TP方案,即Taxol 40mg/m2d1,DDP20mg/m2d1;放疗从第1天即开始,放疗方案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DT64Gy-70Gy/32-35Fr/6-7W。单放组:放射治疗方案同综合组。结果放化组的3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分别为54.35%、56.52%,单放组的3年总生存率及局控率分别为33.33%、27.08%,两组显示出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组远处转移率为15.21%,单放组远处转移率为31.25%。放化组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以TP方案化疗配合放射治疗食管癌降低了远处转移发生率,同时提高局远期生存率,虽毒性反应增加,但患者均能耐受,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二倍体细胞(human diploid cell,HDC)培养制备的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的安全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年龄在10~60岁的常住高危狂犬病感染的健康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人,按照"Essen"暴露后接种程序,分别于第0、3、7、14和28天经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疫苗,试验组接种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所有受试者在每次接种后留观30 min,观察即时反应,并在第6、24、48、72 h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在首剂免疫前和免疫后7、14、42 d采集全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WHO推荐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和抗体,计算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所有受试者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均未发生Ⅲ级及Ⅲ级以上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恢复。试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67%和6.83%,全身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首剂免疫后7、14、42 d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28.77%、100%、100%和28.72%、98.96%、1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和抗体GMT分别为0.274 8、19.744 3、37.575 0 IU/ml和0.247 4、17.327 4、37.723 1 IU/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接种反应轻微,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黎其万  王继良 《精细化工》2003,20(11):668-670
对甲酚(Ⅰ)在铁粉催化下与溴反应得到2,3,6 三溴 4 甲基苯酚(Ⅱ)(收率78%);Ⅱ在碘化亚铜催化下与甲醇钠反应后再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得到2,3,4,5 四甲氧基甲苯(Ⅲ)(收率92 5%);Ⅲ与溴反应得到6 溴 2,3,4,5 四甲氧基甲苯(Ⅳ)(收率85%);Ⅳ与镁反应得到格氏试剂后,在碘化亚铜催化下与(E) 4 氯 2 甲基 1 对甲苯磺酰基 2 丁烯(Ⅴ)偶联反应合成了辅酶Q10中间体6 (3 甲基 4 对甲苯磺酰基 2 丁烯基) 2,3,4,5 四甲氧基甲苯(Ⅵ)(收率81%)。四步反应总收率49 6%,产物经1HNMR确证其双键为E 异构体。  相似文献   

12.
3,3′-二氯联苯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民  范少华 《精细化工》2001,18(4):236-238
以邻硝基氯苯 (Ⅰ)为起始原料 ,经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 3,3′ 二氯联苯胺 (Ⅳ ) :Ⅰ在 0 .2g 1,4 萘醌催化下与CH2 O NaOH[m(NaOH)∶m(CH2 O) =0 .95∶1 0 0 ]在 5 6~ 5 7℃反应 7h ,得到 2 ,2′ 二氯氧化偶氮苯 (Ⅱ) ,产率 91.0 % ;Ⅱ在 0 .5gAl-Ni合金及 0 .3g 1,4 萘醌催化下与水合肼在 5 6~ 5 7℃反应 7.5h ,得到 2 ,2′ 二氯氢化偶氮苯 (Ⅲ) ,产率 97.0 % ;Ⅲ在盐酸中分别于 5℃反应 2h、于 10℃反应 11h、于 2 3~2 4℃反应 11h ,得到Ⅳ ,产率 96 .9%。Ⅳ的总产率可达 85 .5 % ,纯度w (Ⅳ) =9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部位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4家预防接种单位自愿接种PCV13的4 014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按疫苗说明书免疫程序和剂量,经上臂三角肌或股外侧肌接种PCV13,共接种4剂次,并于每次接种后30 min、0 min~7 d、8~28 d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 014名婴幼儿共接种13 641剂次PCV13,累计不良反应1 590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656%(1 590/13 641),无严重不良事件。股外侧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660%(659/6822)]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组[13. 653%(931/68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股外侧肌组接种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2. 917%(199/6 822)]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组[6. 937%(473/68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部位接种PCV13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人群局部不良反应以触痛为主,全身不良反应以皮疹(全身)为主,上臂三角肌组接种PCV13后局部1级、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股外侧肌组(P 0. 05)。两组人群接种PCV13后30 min~7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30 min内和8~28 d(P 0. 05)。结论婴幼儿经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两种不同部位疫苗接种PCV13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股外侧肌接种的局部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应为PCV13首选接种部位。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I)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合成了异丁香酚-2, 3, 4, 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和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合成化合物Ⅲ的过程中分别探索了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所得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HRMS进行确证。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中,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在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得到化合物Ⅲ,其中离子液体催化法优于相转移催化法。离子液体催化法的反应条件为: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为催化剂,氯仿为溶剂,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n(I) : n(Ⅱ) = 0.8:1,n(I) : 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 = 1:1,室温反应8 h,化合物Ⅲ的收率为56.8%。化合物Ⅲ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反应脱去四乙酰基,得到化合物Ⅳ,收率87.6%。卷烟燃吸过程中,化合物Ⅳ热裂解为异丁香酚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为3.2%。  相似文献   

15.
以氯代特戊酰氯(Ⅱ)为原料,与盐酸羟胺(Ⅲ)反应,得3 氯 N 羟基 2,2 二甲基丙酰胺(Ⅳ)。Ⅳ与氢氧化钠反应,得4,4 二甲基异口恶唑 3 酮(Ⅰ),总收率达84%。优化的反应条件是:在酰化反应时通过降低反应温度来抑制盐酸羟胺与氯代特戊酰氯的分解,收率91 4%;在闭环反应中,反应时间为4~5h,收率92 5%,均采用价廉的w(NaOH)=30%工业液碱。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1HNMR,IR,MS确定。  相似文献   

16.
选用SD大鼠进行口腔黏膜刺激性试验、口腔及黏膜用药急性毒性试验;选用白色豚鼠进行过敏试验;选用昆明种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给药后动物口腔黏膜、受药皮肤、体重变化、全身毒性反应情况及死亡只数。艾纳香口腔护理液在口腔黏膜刺激性试验中,未发现SD大鼠口腔黏膜组织异常;在过敏试验中,白色豚鼠皮肤用药未引起过敏反应;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的耐受性良好;小鼠灌胃时测得的最大给药量(MLD)为288 mg/kg,相对于成人给药量的1 200倍。上述动物均未见死亡和明显毒性反应。以上试验说明艾纳香口腔护理液无口腔黏膜刺激性和致敏性,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提示其作为口腔外用护理液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7-甲氧基四氢萘-1-酮(Ⅱ)为起始原料,在庚酸和苄胺催化下,与氰乙酸缩合得到(7-甲氧基-3,4-二氢-1-萘基)乙腈(Ⅲ);然后以5%Pd/C(Pd质量分数为5%)为催化剂,丙烯酸烯丙酯(Ⅶ)为氢受体,化合物Ⅲ经芳构化-还原“一锅煮”先制备了(7-甲氧基-1-萘基)乙腈(Ⅳ),不需分离直接加入甲酸铵为氢供体,制备了(7-甲氧基-1-萘基)乙胺(Ⅴ)。芳构化反应优化条件为:Pd/C用量为5%(以Ⅲ物质的量计)、n(Ⅲ)∶n(Ⅶ)=1.0∶1.1、回流反应时间4 h,转化率为100%,选择性为92.12%;还原反应优化条件为:n(Ⅲ)∶n(甲酸铵)=1.0∶4.0、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2 h,收率为83.35%。最后,化合物Ⅴ与盐酸反应制得(7-甲氧基-1-萘基)乙胺盐酸盐(Ⅵ),Ⅵ与乙酰氯反应得到阿戈美拉汀(I),反应总收率为64.60%。并用1HNMR、13CNMR、MS、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该工艺经千克级放大实验,反应总收率为60.68%,产物纯度为99.91%。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部分贵金属的二苯基硫脲配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玲颖  李道荣 《化学试剂》1991,13(4):236-239
首次对二苯基硫脲(DPTU)的 Ag(Ⅰ)、Ru(Ⅳ)、Rh(Ⅲ)、Pd(Ⅱ)、Pt(Ⅳ)配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进行了研究。以硅胶(5μm)填充柱为固定相,含10~(-3)mol/L DPTU 的 CHCl_3-C_6H_(?)-C_2H_6OH(8:1:1 V/V)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流出液在320 nm 检测,获得 Ag(Ru)、Rh、Pd、Pt 的最佳分离。从标准曲线的下限求得 Rh、Pd、Pt 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6 ng、8 ng、16ng.三次进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7%、2.2%和0.4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采用流动注射技术结合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痕量钍。在0.30mol/L的HCl介质中,Th(Ⅳ)与Cl-形成络阴离子,被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用0.25mol/LHNO3-质量分数2.5%柠檬酸溶液洗脱富集在阴离子树脂上的Th(Ⅳ),Th(Ⅳ)能与偶氮氟胂-Ⅲ(FAsA-Ⅲ)发生显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钍(Ⅵ)的流动注射-光度法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FAsA-Ⅲ与Th(Ⅳ)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6nm,钍的质量浓度在0~80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L。经分离富集后对钍的测定灵敏度可提高数倍,大量共存离子不干扰钍的测定。该法已应用于环境水中痕量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以糠醛为基础原料,经维生素B1催化合成糠偶姻,再由糠偶姻分别和乙酰氯(Ⅰ),月桂酰氯(Ⅱ),苯甲酰氯(Ⅲ),α-呋喃甲酰氯(Ⅳ),3-α-呋喃烯丙酰氯(Ⅴ)反应,吡啶为催化剂和溶剂,在30-40℃的水浴条件下合成了相对应的糠偶姻单酯类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Ⅴ的收率以糠偶姻计分别为97.3%、96.5%、97.0%、95.4%和94.3%。其中Ⅱ、Ⅳ和Ⅴ是国内外文献未公开报道的新型糠偶姻单酯类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MS谱1、HNMR谱对所合成的目标产物(Ⅰ、Ⅱ、Ⅲ、Ⅳ和Ⅴ)分别进行了全面的表征,证实了其分子结构式。Ⅱ、Ⅳ和Ⅴ的新颖性已为吉林大学查新检索咨询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2006年10月30日出具的第20060431Z0401212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