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否保证火灾时期人员安全疏散到建筑物外是判断地下商场防火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标准.为了预测火灾时期人员疏散行为的性状,开发了火灾时期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FEgress,并通过人员疏散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可以计算在建筑物内不同位置处发生火灾时,从火灾发生到人员疏散结束所需的时间,与火灾模拟模型相结合,可以评价火灾时期人员生命的安全性.本文详细阐述了FEgress的原理及有关概念,并对其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电梯在建筑物火灾情况下用于人员疏散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采用电梯进行疏散时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对于电梯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地下商业街火灾时火灾临界危险条件和人员的疏散特点,提出了地下商业街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确定了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以某地下商业街为例,计算了人员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找出了人员能安全疏散的临界密度.研究与计算结果表明:该商业街火灾时,人员密度达到0.5人/m2后,楼梯口及楼梯间出现堵塞现象,人员开始出现混乱;同时,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的楼梯总宽度是整个疏散过程的瓶颈,人员通过楼梯的时间占总疏散时间的80%以上,而楼梯的疏散能力主要受人员流量和楼梯的有效宽度所制约.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地下超市的火灾危险着手,系统分析了影响地下超市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判定依据,按照火灾发展和人员疏散的时间线,对火灾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各个特征时间进行了讨论,得出火灾中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和所需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运用烟火运动场模型FDS对地下超市火灾中人员可用安金疏散时间进行模拟,给出模拟结果,实现对其疏散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评估。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有利于提高地下超市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具体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建筑数量在不断增加,建筑发生火灾时的人员安全疏散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选用某一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并分别导入火灾模拟软件Pyrosim和人员疏散软件Building Exodus中,将3D模型转换为火灾模型和疏散模型,根据对火灾的具体描述在疏散软件中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与火灾模拟时间对比,优化建筑模型以达到安全要求。将BIM建筑信息模型运用到公共建筑安全疏散中充分体现其数据化、可视化的特点,为今后人员疏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君 《中外建筑》2013,(12):165-167
以长沙市某大剧院为研究对象,利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设定不同的火灾场景及相应的人员疏散场景,通过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及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评估不同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消防设施有效的情况下,人员均能安全疏散,建议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7.
研究地铁隧道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为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提供决策依据。采用FDS 建立某隧道列车火灾模型,研究不同排烟模式下列车中部火灾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采用Pathfinder 软件模拟不同疏散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过程,获得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采用SPSS 软件进行正态分布分析,计算不同疏散场景下的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结果表明:采用纵向通风排烟可有效提高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在火源位于疏散口中间和疏散口处时,可分别提高82.48%和86.62%;相同疏散条件下,人员疏散可靠度随火源功率以及疏散口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而疏散门宽度对人员疏散可靠度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市天河区某KTV场所为例,运用CFAST火灾模型对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区域危险临界时间。同时运用BuildingEXODUS模型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得出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对比危险临界时间和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该KTV所有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安全疏散。给出KTV场所中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宿舍楼内人员疏散为研究对象,应用EVACNET4软件和SWJTU/FPE开发的精细网格人员疏散模型对所选建筑物结构进行模化,并预测各种使用状态和各种火灾条件下人员疏散的时间;利用SWJTU/FPE试验室新开发的基于GPS的人员疏散轨迹测试平台,设定3~5种火灾场景,并实际测定各种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的实际时间;将模拟预测的人员疏散时间和试验测试的人员疏散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比较得出GPS技术在建筑火灾人员疏散研究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市天河区某KTV场所为例,运用CFAST火灾模型对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区域危险临界时间.同时运用BuildingEXODUS模型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得出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对比危险临界时间和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该KTV所有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安全疏散.给出KTV场所中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旅客安全疏散,根据地铁站人群应急疏散的特点,进行了地铁站火灾人群疏散及地铁站结构合理性研究。以北京大学东门地铁站为例,对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以及地铁车站疏散结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从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分布情况和所需的疏散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建立了人员逃生时间计算模型,分析了地铁车站中不同类别乘客及其地铁车站建筑结构等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指出了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处。研究结果可以为保证发生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以及财产损失最小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办公大楼火灾模型是基于火灾动力学模型(FDS)建立起的计算模型。利用火灾建模软件pyrosim建立火灾建筑模型,并导入FDS进行数值模拟,并在计算过程中获得各楼层相对准确的烟气蔓延过程,温度场变化及烟气能见度,CO2变化情况。利用pathfinder软件建立人员逃生疏散模型,分析建筑最佳逃生时间,并与pyrosim模拟结果对比分析,找出火灾风险因素,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筑物火灾危害性和火灾中疏散的特点,针对火灾中危险状态发生时间、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时间的确定,采用疏散剩余时间计算模拟法进行计算,进而提出疏散安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性能化消防设计中人员安全疏散的确证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18  
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是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首要目标。判断性能化消防设计中人员能否安全疏散的条件是:可用疏散时间大于所需疏散时间。通过分析火灾时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各主要因素,得出了确定人员逃生时可用疏散时间的条件。分析了人员逃生时所需疏散时间的组成,介绍了一种预测人员疏散行动时间的简单计算方法,并指出计算疏散时间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铁车厢内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全过程。采用Pathfinder2009.2软件计算得到车厢中部火灾和车厢端部火灾时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分别为65 s和139 s。采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得到相应火灾场景下的危险来临时间(ASET)控制判断指标,结果表明,着火车厢内部人员能够安全疏散至非着火车厢。  相似文献   

16.
结合报告厅的实例,设置了三处不同的着火点,分别计算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equiredSafetyEgressTime,RSET)并借助火灾模拟分析软件FDS模拟有效安全疏散时间(AvailableSafetyEgressTime,ASET),研究了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及不同火灾场景对安全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报告厅能满足人员逃生的需要,火灾场景A对人员的疏散影响最大,可作为火灾的最不利点。  相似文献   

17.
以某医药厂房为工程背景,使用火灾数值模拟(FDS)软件模拟火灾时烟气运动,并运用疏散模拟软件(Simulex)模拟分析人员疏散,为优化人员疏散设计及制定人员疏散预案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地铁内行人紧急疏散的交通特性,针对地铁火灾的危险性及其特点,利用性能化评估方法对地铁消防安全进行分析,再利用Legion软件模拟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用安全疏散容量和人员疏散时间两个指标对地铁消防安全进行性能化评估。以某双层地铁站为例,设定火灾发生在列车上的场景,计算可知闸机容量最小,为地铁站的安全疏散容量。闸机应为地铁站消防安全设计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9.
郑丹 《山西建筑》2009,35(18):33-35
为了更准确计算火灾时期建筑物内人员疏散所需时问的问题,以疏散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走廊中走廊与各房间汇合点的疏散状态,得出了汇合点不发生堵塞现象和发生堵塞现象的条件,并认为在进行疏散时间计算时,应对走廊中每个汇合点进行计算,考虑疏散时的堵塞现象,而不应用固定的疏散速度进行疏散时间计算。  相似文献   

20.
选取某生产车间进行应急疏散研究,使用 PyroSim软件进行火灾模拟,得出各出口距离地面 2m 处温度、能见度及CO 体积分数各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计算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 Pathfinder 软件建立人员疏散模型,对车间人员疏散进行研究,得出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判断认为该车间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发现部分出口人员疏散利用率较低,建议在不改变车间结构的情况下,指导车间人员进行分区疏散,使该车间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同时加强人员疏散培训,改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