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星草克可湿性粉剂是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为了解该剂防除稻田杂草的效果和适宜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20%华星草克可湿性粉(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宿迁农药厂),10%苄嘧磺隆(江苏常州农药厂)。1.2处理与方法设华星草克每亩20克,30克,40克三种剂量,乙草胺25克+苄嘧磺隆15克为对照药剂,并设不施药作空白对照。试验地在桐庐县旧县镇上丰村,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10号,前作为油菜田,沙性土…  相似文献   

2.
刘立岩  朱凤和 《农药》1999,38(7):27-28
几年来我垦区油菜产量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油菜田灭草技术,前几年我地区油菜田主要有蓼、藜、油辨花、麦瓶草、野燕麦等其它阔叶杂草危害较重,通过使用沈阳化工研究院产20%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加入5%禾草克防治单双子叶杂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几年田间...  相似文献   

3.
汪志和 《现代农药》2011,10(2):52-53
在田间条件下,对40%利·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及乙草胺、利谷隆两单剂在玉米田的除草效果以及对玉米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0%利·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在2250~4500 g/hm2剂量下对玉米田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对玉米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惠祥  沈俊明 《农药》1994,33(3):57-58
绿黄隆在元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陈惠祥,沈俊明,黄敏(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226541)绿黄隆近几年被广泛用于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是现有除草剂中防除小麦田杂草的优良药剂。但绿黄隆能否安全用于防除大、元麦田杂草的争议较多,本文就绿黄隆在元麦田的安全使用技...  相似文献   

5.
周卫平 《世界农药》1999,21(6):39-44,35
绿黄隆、醚苯黄隆是广泛用于各种作物田防除杂草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新西兰,绿黄隆登记用于小麦、大麦和燕麦作物防除阔叶杂草,并占有当前市场的很大份额。醚苯黄隆是选择性芽后除草剂,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 绿黄隆、醚苯黄隆都是高效除草剂,通常用量为10~40克有效成份/公顷。均由化学水  相似文献   

6.
不同除草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青  赖灿祥 《农药》1998,37(7):36-37
浙江省常年种植油菜26.67万公顷,因劳动力紧张,油菜田杂草危害严重。本试验2四草剂进行防除油杂草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乙草胺乳剂每667m^2用150ml在杂草未出土时喷旋,可有铲地防除单、双子叶杂草、可在我省油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郑龙植  孙桂梅 《农药》1998,37(11):39-40
48%乙·氯嘧磺隆乳油(商品名 豆田灵)是由氯嘧磺隆和乙草胺混配而成。使用该药 剂20 ̄25g/hm^2在大豆播后苗前对水土壤封闭处理,对大豆田多种杂草防效稳定在92%以上,持效期30 ̄40天,对大豆安全,比人工除草二次每hm^2增产大豆225kg。  相似文献   

8.
孙广仲  仇光灿 《农药》1994,33(3):52-53,51
百草敌与甲、绿黄隆混配防除麦田杂草试验孙广仲,仇光灿,成晓松(盐城市郊区秦南病虫测报站,224021)为了减少用药次数,达到一次用药即可解决麦田混生杂草为害的目的,针对甲黄隆、绿黄隆、百草敌等除草剂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具有不同的防除效果的特点,通过混配...  相似文献   

9.
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防除谷子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河北省山西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450,900g/hm^2对谷子地的双子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单子叶杂草仅有一定的防效,试验剂量下对谷子安全,有增产作用。田间使用以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用药450g/hm^2为宜,在单子叶杂草较多的地块,建议将单嘧磺隆与防除单子叶杂草防效较好的除草剂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龚光明 《农药》1996,35(11):42-44
乙草胺·吡氟乙草灵混剂孓除稻茬油菜田杂草,对各种单、双子叶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83.6% ̄91.0%、92.1 ̄96.5%,其中对牛繁缕等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8.1 ̄70.8%、78.6 ̄82.6%,克服了稻茬油菜田长期单用吡氟乙草灵而导致的牛繁缕等阔叶杂草迅速上升,危害日趋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将吡氟酰草胺原药配制成60%吡氟酰草胺·扑草净WP和60%吡氟酰草胺·乙草胺WP两种混配剂,每种混配剂分设有效成分720、900、1350 g/hm~2三个剂量,防除覆膜蒜田杂草。试验结果为吡氟·扑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为93.70%~99.17%和92.42%~99.72%,吡氟·乙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为91.96%~96.17%和85.11%~97.12%,除草效果都好于配伍单剂扑草净和乙草胺,且残效期长,对作物大蒜安全,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沿江地区水稻穗颈瘟关键防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穗颈瘟的配套关键技术是推广种植抗稻瘟病或耐病的水稻品种;掌握穗颈瘟防治的最佳适期,即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突击用药;隔5~7 d再用药1次;防治方法、药剂及用量分别为25%吡唑醚菌酯EC 70 mL、45%肟菌己唑醇WG 20 g、10%嘧菌酯CS 90 g、20%三环唑WP 100~120 g、20%井·烯·三环唑WP 150 g。提倡低容量喷雾、推广弥雾机或低水量细喷雾,水量少,浓度高,雾滴细,粘着力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对乳化剂及溶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确定了882 g/L乙草胺+安全剂乳油的最佳配方。与常规乙草胺乳油产品相比,安全剂的加入可以保护作物免受乙草胺药害。同时该配方的开发对于乳油中有毒溶剂替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骅 《现代农药》2005,4(3):39-40
大粒剂作为水稻田除草剂的一种新剂型,具有使用方便,节工省本等优点。12.5%苄嘧·丁大粒剂于水稻移栽后5d施药,可有效控制稗草、球花碱草等水稻田混生杂草的危害,其除草效果与常规药剂乙·苄可湿性粉剂相当,对移栽水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78%扑.噻.乙草胺悬乳剂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和对花生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观察其对花生田杂草的防效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8%扑.噻.乙草胺悬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170.0~1521.0 g/hm2,药后20 d和40 d对花生田杂草总体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并对花生安全,增产率14.87%~16.15%。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50%仲灵.乙草胺乳油对大豆田杂草的药效、杀草谱及对大豆生长的安全性,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50%仲灵.乙草胺乳油的杀草谱较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大部分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效。施药后20 d调查,对各种杂草株防效为77.0%~96.3%;施药后40 d调查,对各种杂草株防效为79.5%~97.0%。对大豆产量未见不良影响。50%仲灵.乙草胺乳油适宜有效成分用量为1500~2250 g/hm2,对水750L/hm2,播后苗前土壤喷雾。  相似文献   

17.
宝收与乙草胺或施田补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纪明山  程根武  王英姿 《农药》2002,43(8):36-37
试验结果表明,宝收与乙草胺或施田补混用可有效防除玉米田绝大多数杂草,且对玉米安全。播后苗前施用宝收15g加乙草胺1500g/hm^2,对玉米田杂草的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分别为84.3%和86.4%。在玉米4叶期,杂草1-3叶期茎叶喷雾,用宝收10g加施田补700g/hm^2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防治牡丹绒边胶盘孢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6种药剂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绒边胶盘孢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并对相对抑制率大于60%的5种药剂配成5个梯度质量浓度,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25%戊唑醇WP、25%丙环唑EC、400 g/L氟硅唑EC、20%嘧霉胺WP、10%苯醚甲环唑WG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320、0.0642、0.1392、0.2044、0.5848 mg/L。[结论]为牡丹绒边胶盘孢叶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了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SYP-3399 SC、20%SYP-4155 EC、20%SYP-3343 SC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较为突出.20%SYP-4155 EC(150 g a.i./hm 2)、20%SYP-3343 SC(150 g a.i./hm2)、20%SYP-3399 SC(900 g a.i./hm2)的防效与25%嘧菌脂SC(100 g a.i./hm2)、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1 440 g a.i./hm2)防效相当,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75 g a.i./hm2)、25%吡唑醚菌酯EC(100 g a.i./hm2)的防效.3种候选杀菌剂在试验剂最范同内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