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矶崎新     
迈耶 《世界建筑》1993,(1):10-11
这里发表的评论矶崎新的五篇文章,是著名建筑师R·迈耶,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槙文彦和篠原一男为“矶崎新1960—1990建筑展”所写的专稿。可以认为,它们是建筑界对矶崎新的最新认识和最新评价。我们将五篇文章译载于下,供读者参考。上述展览会由矶崎新国际建筑巡回展实行委员会和朝日新闻社等联合主办,于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日本东京,水户群马大阪、北九州等地展出。  相似文献   

2.
作为领导世界建筑潮流的,不断有精心之作问世的矶崎新,我只有由衷地拍手叫好。我与矶崎都是九州人,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九州是日本近代教育思想的发祥地。佐贺县出了一位大隈重新,他创建了早稻田大学。大分县出身的福泽谕吉,创立了庆应义塾。它们至今仍是日本私立大学之雄。而九州出身的建筑师,有有名的日本艺术院会员的村野藤吾先生,他是唐津人,他以日本现代建筑的先导者而知名于世。因此新的文学的、艺术的建  相似文献   

3.
医师会馆这个建筑可视为矶崎新的处女作。它的外形就象是一个从大气中衍生出来的被压偏的圆筒。早在60年代,矶崎新追求用最朴实的结构来体现建筑的力度。这一作品用暴露的混凝土结构直接刻画了非理性主义建筑的一些特征:不稳定的animistic外形,结构与形式间的不协调。建筑注重文脉,同时又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设计手法。会馆建成12年后,在其背面开始扩建。扩建部分采用一“T”字形的外形,箱形梁为骨骼结构。不同房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建筑造型富有变化,曲线与直线结合的墙面,加上光影的衬托,产生出奇特的雕塑效果。原建与扩建部分在内部空间的处理上也是恰到好处地用一采光天窗为过渡。柔和的自然光线,使人走到这里不会有生硬的感觉。(贾)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矶崎新在《建筑中的日本性》一书中对桂离宫、伊势神宫、东大寺南大门的论述进行解读,分析矶崎新如何延续几代人将3个传统建筑作为“问题机制”考察其背后的日本性和现代性,作为对时代的回应;并试图揭示其在日本现代进程中的意义,及其个人作品所呈现的对传统的继承与反叛。  相似文献   

5.
名为“纳克索斯世界”的福冈香椎集合住宅是1990年代闻名日本的住宅开发项目之一。住宅区用地为238m X 285m,中间有一条贯穿南北方向的S形道路。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担任了总策划,5名欧美建筑师和1名日本建筑师承担了6个住宅的设计。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住宅在用地南面,高3层,分2栋(各有12户)置于道路两侧。该住宅既不同于以往的共同住宅,也不同于独户型住宅,它将建筑师长期基于住宅的实验理论变为现实,展现了一种新的集合住宅理念。由于北面将建有一对超高层塔楼(矶崎新设计),所以住宅的建筑体尽量压低高度,向水平方向展开,以在视觉上成为塔楼…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02,(4):76-78
矶崎新首先回忆了与丹下健三合作的时期的工作情况,谈到设计比例与“市政厅”概念。在离开丹下后,他的设计思想发生了变化,转向城市设计。在分析了20世纪60-70年代的建筑流派后,矶崎新阐明了自己虚无主义的设计思想转向以及筑波中心的设计理念,并将建筑领域划分为三种类型--现实的,非现实的,虚构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这篇稿子,矶崎新给我了一封简明然而郑重的约稿信。信中有一句话特别引起我的注意:“编辑大卫·斯蒂瓦特先生希望你能够写一篇文章谈谈在本世纪最后10年中我们的道路和作品可能共有的面貌的变化。”关于“面貌变化的共有”,我比矶崎年岁要大一些,我想,恐怕不见得有条件还有今后10年了,暂且把期限定为5年试着谈谈这个问题。记得在1970年6月,我与矶崎应邀参加广岛建筑士会的讲演会时,他讲了他如何从现代主义起飞,而我讲了我如何跨越现代主义。这大概是我与他的第一次直接交谈。矶  相似文献   

8.
生态与建筑     
尾岛从一个大的循环系统看,人类的生产——消费——生产——消费仍然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确,既有存储着的能量,又有为了消费完这些能量而积蓄的能量。如果以量计算的话.两者大致相等……矶崎也许正是因为均衡,才成立。尾岛那么,从大循环系统来看,现在积累过多,有可能是一种大的破坏……矶崎所以,从正面来说,在落后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生产的分配不佳,人们就会饥饿;但在所谓的发达国家里却发生过剩。也不知为什么人类总不能很好地进行生态性的平衡。因而这种差别一直存在,资本主义的组织只会有助于扩大这种差别。尾岛人类总是储存着把生产的东西立即摧毁的能量。所以,即使是特大城市,人类也拥有一下子把它  相似文献   

9.
六角鬼丈     
《新建筑》2006,(3):98-98
简历 1941 出生于东京 1965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毕业,进入矶崎新工作室 1969 开设六角鬼丈建筑师务所 1991 任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教授 2000 任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4 任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长  相似文献   

10.
在海德格尔关于建筑和栖居的思考中,隐含着他对和平与自由之关系的规定。借助对古典建筑学理论的考掘,尝试在重提栖居问题的同时,深入探究和平与自由的对立和同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禹食 《世界建筑》1993,(3):54-60
近20年来美国建筑界出现和存在着众多的流派和团体: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建筑机械主义、技术羽化主义、建筑乌托邦、新先锋派。一些建筑师分别步入这个主义或那个集团,随后再散伙,另组集团,构成新流派。20年来霍尔(STEVENROLL)却一直做着美国建筑传统的研究,并将从传统中获得的精神注入当代建筑设计中。20年后的今天,不事喧哗的霍尔通过坚实的理论探索和设计实践,不以加入任何流派的形式而为建筑界做出了重要贡献。霍尔以其丰富的学术著作,深刻、质朴、简洁的建筑形式以及推动建筑批评不断深化的不懈努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霍尔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他是纽约建  相似文献   

12.
《百年建筑》2006,(1):30-30
继百年建筑于2005年先后成功推出两次日本住宅与新建筑专题考察后,获得了广大建筑师及开发商朋友的热烈支持及深度好评。  相似文献   

13.
张雷是近年受到业界相当关注的明星建筑师。2001年作为中国新一代独立建筑师的代表,张雷和他的作品参加了柏林“中国土木建筑七人展”,2002年他的作品——南京大学陶园02幢研究生公寓又获得了由《世界建筑》杂志社评选的“WA中国建筑奖”。  相似文献   

14.
刘东洋 《新建筑》2003,(4):75-77
通过研读《形而上学》,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四个跟建筑相关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5.
卫勇 《安徽建筑》2002,9(6):30-30
世纪之交,又逢中国加入WTO,我国承诺5年内逐步对外资开放勘察设计市场,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发展基地。面对即将涌入的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中国的建筑与中国的建筑师,尤其我们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应该怎么办?如何从建筑的地域特色入手,创作出真正本土的中国建  相似文献   

16.
《辽宁建材》2006,(6):22-22
“水泥行业要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节能型生产,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绿色水泥’。而目前,水泥行业在产品调整上也面临着不少困难。”雷前治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近80千克。因此,生产高标号水泥,为建筑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提供优质产品,以质代量,可有效减少水泥消耗,等于节能。而据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水泥行业32.5标号的低端水泥占到总量的65%,42.5标号及以上的产品仅为35%,远低于国际水平。“原因在于我国建筑业采用的混凝土标准仍以这一周,中国的建筑学界又被“前沿建筑”烧得火了一把。10月…  相似文献   

17.
矶崎新的作品及其创作特色——为《世界建筑》读者而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想借《世界建筑》出版矶崎新专集的机会,作一点说明。一对矶崎新的有关评价作为世界著名建筑师,近十几年来,有关矶崎新的评论很多。但是,最集中的,可以算是1991年了。因为这一年是被称为他“还历”的60岁生日的一年,而又正值他创作的30周年。从美国的洛杉矶开始,然后在日本的东京、大阪,水户等五个城市巡回展出了他的作品。这一展出还将要在欧洲的一些城市继续下去。这个名为“矶崎新1960-1990建筑展”在日本,甚至在美国,都是一件“被重视的”建筑活动。一些著名的建筑家如F·盖里、R·迈耶、C·格瓦思梅和槙文彦等都为此展出题了词。还为此出了专集。  相似文献   

18.
建筑应该介入政治?——2006青浦新城大师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5日,库哈斯、矶崎新、张永和、马清运等人齐聚上海青浦行政学院,参加2006青浦新城大师论坛.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因为身体不适而未能出席.  相似文献   

19.
同其他来自于西方的建筑大师相比.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建筑界的思想者,他正以不同寻常的观念介入到中国建设的事务当中。虽然他的已建成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并落户中国.但是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些无法建成的建筑,可以说,他在用观念书写着建筑历史中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相似文献   

20.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于2004年7月31日在浙江金华义乌江北岸破土动工,本刊2004年第9期以较大篇幅报道了开园仪式和方案研讨会,以及17个建筑方案。今年10月22日,历时3年的金华建筑艺术公园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轰轰烈烈地展示在世人面前。21位国内外建筑师及艺术家,17个小型公共建筑,看着本地居民迷惑不解的眼神,听着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是建筑?是艺术?且听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