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扁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高于光管。同时,提出了水平螺旋扁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吴慧英  周强泰 《化工学报》1998,49(6):700-705
对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与左旋螺旋槽管、右旋螺旋槽管以及对称交叉螺旋槽管组成的管内复合强化传热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管内阻力和传热试验结果,得到了考虑复合攻角(旋向)因素在内的管内阻力和传热准则关联式,并对传热和流阻的综合热力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试验表明:相同泵功和换热面积条件下,旋流器与螺旋槽管反向复合后的换热量可提高至光管换热量的1.9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的强化传热和自清洁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传热和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雷诺数条件下,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努塞尔数明显高于光管的努塞尔数,说明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效果;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阻力系数显著高于光管阻力系数,说明在强化传热的同时,使得管内阻力随之增加。此外,作者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努塞尔数与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R22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定才  刘启斌  陶文铨  何雅玲 《化工学报》2005,56(10):1865-1868
由于世界能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以节约能源与材料消耗为主要目的,开发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是传热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冷凝器作为制冷空调领域的重要设备,其换热效果对机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对传热强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水平管外制冷剂蒸气凝结强化进行了研究,已由早期的二维矩形、梯形低肋管发展到现在的三维强化管(如Thermoexeel-C管、Turbo-C管等).本文对光管与两种水平双侧强化管(分别为二维低肋管与三维管)进行了R22蒸气在管外凝结换热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流场实验与传热实验相结合,研究了内插螺旋立式上行管的螺旋节距、丝径、中径比等结构参数在不同Re下对流场、阻力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插螺旋能够有效扰动和混合管内流体,使管内形成多个纵向旋涡的流体结构、增大管壁附近液体涡量,有利于强化传热。当Re相同时,管内平均流速v、Nu和综合换热性能PEC均随丝径增大而增大,随中径比减小而增大;随节距增大,3种参数均出现增大的趋势,节距大于20 mm后开始减小。管内流体的阻力f随丝径和节距增大而减小,随中径比增大而增大。综合比较,在较低Re时,节距p=20 mm、丝径e=1.6 mm、中径比D/d=0.75时综合传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苏海鹏 《辽宁化工》2011,40(7):731-734
以无功传热强化技术为基础,简要回顾了换热管传热强化的研究进展,对管内对流传热强化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基于水套炉中换热管束的结构特性和管内介质物性,提出水套炉的换热管传热强化技术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管外传热强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凝结换热器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慧英  帅志明 《化工学报》1997,48(5):626-630
<正>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槽管管外凝结换热的研究尚待深入.为此,本文对螺旋槽管凝结换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氟利昂R417A与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工况温度40℃,试验管为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其中C32为肋密度50fpi二维强化管,C36为相同肋密度三维强化管).目的是获得R417A在光管、二维、三维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特性,进而研究R417A替代R22的可行性.通过Wilson热阻分离试验获得管内对流换热系数,进而从总传热热阻中分离出管外凝结换热热阻.结果显示,光管管外R22凝结Nusselt理论值与实验值偏差在±5%以内.R417A在光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约为R22的65%,而在C32、C36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分别占R22的50.8%~60.0%,31.7%~42.7%.R22在三维强化管C36外凝结换热系数是相同肋密度下二维强化管C32的1.27~1.44倍,而R417A在C32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略高于C36管,表明三维强化表面未必能进一步强化非共沸工质R417A的凝结换热.  相似文献   

9.
以R—113为介质,进行水平螺旋槽管内氟利昂沸腾传热和阻力的实验研究。得出螺旋槽管内给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54~132%。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螺旋槽管强化管内沸腾传热的性能。根据传热和阻力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螺旋椭圆管式换热器管内流动换热性能。借助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体入口角度θ和椭圆截面长短轴之比a/b对螺旋椭圆管式换热器管内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并且利用综合传热增强因子PEC评价了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结果表明:螺旋椭圆管内存在二次流,导致螺旋椭圆管截面内温度梯度和速度梯度径向分布不均;在研究范围内,θ增大,努塞尔数Nu增加,摩擦系数f提高,综合换热性能增加;θ>45°时,螺旋椭圆管综合换热性能优于螺旋圆管。θ一定时,a/b越大,综合换热性能越好。通过对多种不同结构的螺旋椭圆管进行多工况数值模拟后,修正了现有的准则关联式,提高了准则关联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溶液聚合橡胶凝聚过程中物耗和能耗的影响因素,讨论了节能降耗技术,提出了降低蒸汽和溶剂消耗的方法.采用双釜串联凝聚工艺可解决节能与降耗的矛盾;利用蒸汽喷射泵、热泵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废热,蒸汽消耗可以降低0.5~1.4 t(以1 t胶计);使用分散剂可以使胶粒变小,有利于溶剂从胶粒中脱出,从而降低溶剂消耗;改进凝聚釜搅拌桨、胶液喷嘴、蒸汽喷嘴等有利于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2.
The phenomenon of direct-contact condensation,used in steam driven jet injectors,nuclear reactor 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s and direct-contact heat exchangers,was investigated computationally by introducing a therm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direct-contact condensation of steam in subcooled water.The condensation model presented was a two resistance model which takes care of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on both sides of the interface and uses a variable steam bubble diameter.The injection of supersonic steam jet in subcooled water tank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Euler-Euler multiphase flow model of Fluent 6.3 code with the condensation model incorporated. The findings of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imul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and fairly good agreement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thus validating the condensation model.The results of CFD simulations for dimensionless penetration length of steam plume varies from 2.73-7.33,while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varies from 0.75-0.917 MW·(m 2 ·K) -1 for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93-343 K.  相似文献   

13.
武心壮  邱健  郭丹丹  邱斌斌  严俊杰 《化工进展》2014,33(10):2588-2591,2633
在稳定射流区,对饱和蒸汽在过冷水中浸没射流凝结引起的压力振荡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得到了不同汽水参数下的压力振荡特性。通过FFT方法得到了压力振荡的主频,并分析了蒸汽质量流率和水温对压力振荡主频的影响规律,蒸汽射流凝结换热特性决定了压力振荡主频随着蒸汽质量流率和水温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利用先前学者提出的公式并引入量纲为1的蒸汽质量流率和凝结势给出了计算主频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参数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吻合的较好,误差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4.
对蒸汽质量流率298~865 kg·m-2·s-1,水温20~70℃的蒸汽射流压力振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压力振荡特殊主频与汽羽周期性鼓胀和收缩的频率一致。随着凝结形态由在凝结振荡区向稳定凝结区的转变,振荡频率随蒸汽质量流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振荡主频随冷却水温的升高而下降。振荡幅值的变化与频率变化相反。基于实验结果和分析,给出计算压力振荡量纲1方均根幅值的实验关联式,并在蒸汽质量流率370~865 kg·m-2·s-1,水温20~60℃的参数范围内与实验值对比,预测误差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5.
水平管内纯饱和蒸汽强制对流冷凝局部换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平管内饱和纯蒸汽强制对流冷凝换热的实验研究, 分析在管内两相流型为环状流-半环状与波状流时, 质量含汽率、蒸汽入口流速和压力对蒸汽冷凝换热的影响, 并得到了同时适用于这两种流型的计算局部冷凝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局部冷凝传热系数在环状流-半环状流及波状流下均随质量含汽率和压力的降低而减小;在环状流-半环状流下, 随蒸汽入口流速的升高而增大, 在波状流下, 随蒸汽入口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实验拟合所得到的换热经验关联式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偏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6.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围内 ,滴状冷凝传热通量和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结果提高 30—47倍。同时发现 ,在大气压附近 ,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都随着水蒸气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表面过冷度随蒸气温度增加呈弱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阮艺平  张莉  徐宏 《化工学报》2012,63(1):90-95
研究了经不同粒度砂纸研磨后不同粗糙度纯铜表面的润湿性和蒸汽冷凝性能,分析了表面物理粗糙度和氧化引起的表面化学成分异质性对润湿性和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铜表面粗糙度小于0.15 μm,增大粗糙度有利于增大接触角,而当粗糙度增大到0.15 μm后,继续增大粗糙度反而会减小其表面接触角。铜表面氧化后造成的化学成分异质性有利于增大接触角。表面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异质性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铜表面的润湿性与蒸汽在其表面的冷凝模式。当粗糙度为0.15 μm左右时,氧化后铜表面表现出最佳的滴状冷凝状态,其冷凝传热系数达到Nusselt理论模型的3.5倍左右。但是表面粗糙结构同时也会增大液滴在金属表面的运动阻力,对冷凝传热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初始冷凝液滴尺寸分布的分子团聚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天一  兰忠  马学虎 《化工学报》2010,61(4):839-843
Initial dropwise condensation of moist air on a hydrophobic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high speed camera and a microscope.The transient initial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growth of micro-droplets by direct condensation on the surface without coalescenc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concept of molecular clustering.Based o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tion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a molecular clustering phys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tate of steam molecules in the bulk steam phase before condensing on the cooled surface.  相似文献   

19.
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中合  韩旭  李鹏 《化工学报》2015,66(11):4312-4319
水蒸气凝结两相流动呈现高度的非平衡特性。目前,凝结参数都是利用半经验公式得出,很少考虑两相间传热温差以及耦合问题。在湿蒸汽两相流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准确简单的凝结成核和水滴生长模型,采用具有较好激波捕获效果的高精度二阶TVD格式进行离散,计算了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参数及凝结冲波分布。着重研究了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的热力学特性,讨论了进口压力对凝结特性的影响,归纳了进口过冷度对成核率、水滴数、凝结冲波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进口压力增加,凝结位置逐渐向上游移动;进口过冷度降低,凝结位置向下游移动,达到较高的Mach数后,才会出现凝结成核;进口过冷度越高,非平衡凝结相变产生的湿度越高。凝结冲波出现后,湿蒸汽沿喷管继续高速流动,其流动规律与等熵流动相似。  相似文献   

20.
大气压附近蒸汽温度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永吉  张东昌 《化工学报》1991,42(1):119-123
<正>滴状冷凝作为一种高效传热方式,自从被人们发现以来,许多研究者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滴状冷凝的方法上.随着对滴状冷凝现象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加强了对滴状冷凝传热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来解释滴状冷凝高效传热的原因,其中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液膜破裂假说,另一种是固定成核中心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