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据统计,世界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世界总能耗的10%.近1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9.15%~10.55%.1999年全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2869.81万吨标准煤,其能源结构为煤炭占70%(其中炼焦煤占48%,燃料煤占22%),电力占26.8%,燃料油占3%,天然气占0.2%.  相似文献   

2.
魏建新 《节能》2001,(4):39-40
1前言 能源消耗是工业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消耗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效益。我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主要用吨钢能耗表示。吨钢能耗是反映钢铁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能大致反映出钢铁联合企业钢铁生产的技术水平、原燃料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冶金局的规定,我国吨钢能耗有反映企业能源消耗的吨钢综合能耗和用于钢铁联合企业间能耗对比的吨钢可比能耗,二者有何区别,以及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吨钢能耗有何差别,笔者对此予以说明。2吨钢综合能耗的含义 企业吨钢综…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钢铁工业系统节能效果,构建钢铁企业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钢铁流程工业能耗特点,归纳总结了钢铁流程工业系统节能评估方法研究进展。从吨钢能耗分析、数学模型化评估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对现有节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价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长处和不足。最后为钢铁工业开展系统节能潜力评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是消耗能源的大户。在工业发达国家,例如日本,钢铁工业的耗能量约占全国总能耗量的1/7~1/6;而在其钢铁工业的耗能量中轧钢工业又约占14~17%。由于各轧钢厂生产方式和产品品种不同,其能源消耗的构成也各不同。例如,热轧车间加热所用的燃耗约占总能耗的60~70%,电耗只占25~30%;而冷轧车间的电能消耗却占总能耗的50~60%;燃耗只占约30%。从轧钢车间能源消耗的构成和节能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轧钢节能技术主要在改革钢材生产工艺过程、节约热能消耗和电能消耗等几个方面取得较显著的成就,具有较大的发展势头。虽然诸如成材率的提高等其它一些技术成就,也间接或直接影响到轧钢的单位总能耗,但限于篇幅,在此不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钢铁工业是费能型企业.其耗能占全国总能耗的12%左右,占工业部门能耗量15~25%.在加强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今天,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尚难于适应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源价格调整仍将呈上升趋势,这对于能源费用占企业总成本费用20~30%的钢铁企业将是新的挑战.因此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是钢铁工业的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建筑能耗统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秀  魏庆芃  江亿 《中国能源》2006,28(10):12-16
建筑能耗统计是建筑节能的基础,但目前在建筑能耗的统计对象、能源种类、建筑分类等具体问题上存在模糊和争议,缺乏准确的建筑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本文基于公开资料,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分类方法和建筑终端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并给出较为准确的我国当前建筑能耗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虽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今年,我国将对185家钢铁企业开展能耗限额达标及阶梯电价执行情况专项监察。推进技术节能,是开展工业节能的重要路径之一——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下达2018年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的函》。该函显示,2018年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总量为5330家,其中钢铁企业能耗限额  相似文献   

8.
列举了与柳钢相近或较先进的国内钢铁企业2004年能源消耗指标情况,从产量结构、工艺配套、主要工序的工序能耗、能源亏损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影响能源消耗指标的主要因素和差距,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能源问题举世瞩目,能源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钢铁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2%。无论从现实和长远的观点看都必须不断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我们必须以较少的能源消耗生产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也是提高经济效益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金颖  任建兴等 《上海节能》2002,(1):17-19,23
本篇介绍了中国及世界各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状况,由此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及污染物扩散的问题。指出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钢铁企业,尤其应注意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及改善能源结构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仲继寿 《太阳能》2004,(4):22-23
根据我国的统计要求,建筑能耗一般指建筑使用能耗,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照明、电器、采暖、制冷、设施、热水、炊事等。200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我国民用建筑的整体舒适度低于世界各发达国家,但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耗的27.8%,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2.
《能源研究与信息》1994,10(2):42-45
钢铁工业是我国耗能大户之一,年耗能量占全国总耗有量1/10左右。能源是钢铁生产的动力和原燃料,其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因此节能工作是保证钢铁工业顺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十余年来,钢铁工业狠抓节能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吨钢综合能耗下降35%以上。但由于我国的工艺装备落后,原燃料条件差,所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仍高于工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约占总能耗68%左右,工业能源消耗有很大比例以余热形式被直接废弃,导致工业领域存在大量废弃余热.工业余热利用空间很大,以余热利用回收为核心的工业节能潜力巨大,并且这种回收副产余热工作不仅减少了热污染,还没有废弃物排放,既可视为清洁能源还可视为环保产业,应该大力支持.以钢铁工业为例,据统计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伴生余热约1.2亿~1.6亿吨标准煤,平均回收利用率仅35%左右.如果按钢铁行业占全国总能耗15%、工业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70%来简单推算,工业领域余热回收利用率每提高2%,则年增加回收一千多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座年产1500万吨长流程钢铁企业用能总量.  相似文献   

14.
魏建新 《节能》1999,(5):8-11
指出了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分析了武钢能源消耗现状,提出了武钢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所消耗的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10%。钢铁生产的“吨钢能耗”是反映钢铁企业能耗水平,技术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北钢公司为了降低吨钢能耗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依靠承包制认真抓好节能工作北钢公司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通过指标和措施的承包实现节能目标。在思想认识上,经常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倡导浪费能源可耻,节约能源光  相似文献   

16.
钢铁工业的节能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汉华  刘志平 《节能》2000,(12):7-10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钢材消费的大幅度增长,钢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钢产量于1996年突破了1亿t大关,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产钢最多的国家.在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了节约能源的工作,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有了很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回顾 钢铁工业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部门,年消耗能源约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9%-10%.1978年以来,通过持之以恒的节能工作,全行业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吨钢综合能耗已持续22年下降,保持了节能增产的良好态势. 近10…  相似文献   

17.
钢铁企业煤气平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联合企业在生产大量钢、铁产品的同时 ,也产生大量的副产品—煤气 ,而煤气又是钢铁生产中的主要能源 ,占企业总能源消耗的比例较大。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煤气系统的不平衡导致了生产不连续、能耗升高等许多问题。全面分析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状况 ,科学制定煤气供需之间的平衡对策 ,对发展钢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和改善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钢铁工业铁前系统工艺能耗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介绍干法熄焦技术、烧结余热回收发电技术和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技术分别在焦化工序、烧结工序和炼铁工序的成功应用,提出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特别是铁前系统的节能降耗,既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5月21日,国家节能中心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5钢铁工业绿色转型国际研讨会暨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会"在江苏永钢成功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丹麦能源署、行业知名专家、钢铁企业以及著名节能环保技术企业出席会议,并围绕我国钢铁工业的绿色转型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以下对论坛上发言的领  相似文献   

20.
建设部近日统计。目前.我国交通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如不加以控制,将达到总能耗的30%,超过工业能耗。快速机动化带来了交通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据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有1%的个体小汽车出行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将节省燃油0.8亿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