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河道崩岸治理方法及典型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江河道崩岸岸段治理现状.对抛石、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混凝土铰链排、柴排等护岸结构形式进行适应性分析,并结合典型窝崩岸段治理实例,对护岸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抛石结合四面六边体框架群的护岸形式对窝崩治理的促淤、减速、稳定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四面六边体护岸,不仅可以改变江岸边的水流形态,有效保护江岸,而且可用于防止和治理崩岸.四面六边体防洪护岸技术首次应用在长江南京河段,结合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实际,在分析四面六边体护岸固脚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实体抗冲护岸与透水减速护岸的利弊,进行了四面六边体的结构设计,系统论述了模板设计及杆件制作、框架体抛投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景卫华  李涛章  胡宁  汪涛 《人民长江》2010,41(8):104-107
混凝土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护岸是一种新型江河透水护岸工程技术,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河道护岸工程的实践中。结合长江南京河段新济洲护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践,对混凝土四面六边体护岸工程的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在于混凝土框架杆件制作质量和框架抛投的数量及位置准确性。根据水利工程相关规范和标准,提出了混凝土四面六边体护岸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钱海峰  葛俊  吴友斌  仲琳 《人民长江》2012,(Z2):109-1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南京段经过多次大规模河道整治,整理成本不断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需要研究并使用更科学合理的整治方式。结合该河段护岸工程现状,对八卦洲洲头塌方段、三江口窝崩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比较了实施护岸工程前后河床地形及剖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结合四面六边体框架群的护岸型式,抛石对窝崩治理的促淤、减速、稳定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在使用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进行护岸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要点的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其研究成果,提出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护岸技术地方标准的体系架构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体主要设计参数的建议值,由此为工程设计采用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广泛应用于江河透水护岸工程中。由叶尔羌河中游渠首上游整治段的运行数据得出,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明显的减速落淤作用。护岸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岸技术,值得进行推广。试验表明,粉细砂河床采用槽孔混凝土护岸工程并不能避免掏刷现象。基于国内外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的研究现状对叶上游整治段进行研究,首先确定整治段抢险范围,随后设计单个四面透水框杆结构形状,并计算框架群铺设宽度。改造后的护岸运行情况表明,混凝土透水框架群基础稳定,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长江防汛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满足长江护岸建设工程前期工作的需要,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依据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分预制混凝土四面六边体、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焊接拼装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抛投施工三部分。分别分析各施工分部预算定额,并综合分析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工程的预算定额,对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技术的应用推广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钱海峰  何菁  葛俊  吴友斌 《江苏水利》2012,(11):21-23,25
1长江南京河段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护岸工程概况长江南京河段右岸上起和尚港,下迄大道河口,左岸上起驷马山河,下迄小河口,全长约97km。河段内洲滩发育,其平面形态为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分汊河型,自上而下有新济洲汊道、梅子洲汊道、八卦洲汊道、栖龙弯道河段。主流走向为:走新生洲、新济洲右汊,经济潜水道到七坝节点,转向右岸的大胜关梅子洲头,由梅子洲、潜洲左汊进入下关、浦口窄段,再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砂枕与六边四面透水框架两种新材料护岸工程的试验,结合长江中下游河道护岸区及附近的泥沙运动、护岸材料及防护体的特性,分析研究了护岸工程的效果、破坏机理及适用条件.研究表明,砂枕护岸机理与块石类似,但变形能力比块石差;六边四面透水框架促淤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回缓流区,在水深流急的位置自身不稳定,不宜用在顶冲段护岸.对整个试验研究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新型护岸技术——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护岸。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证实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有很好的消能、减速、缓冲、落淤作用,它可以改变江岸冲势为缓冲或淤势,保护了江岸, 可用于防止条崩的发生,亦可用于窝崩口的治理,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护岸新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长江护岸。  相似文献   

11.
透水框架四面体防洪护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长江南京河段的水沙条件,采用试验模拟方法对透水框架四面体阻力特性和护岸抗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水框架四面体护岸后,不仅使护岸工程区抗冲流速增大,而且对于护岸工程区下游一定范围内也有较好的防冲护岸效果;在平顺河道的透水框架四面体护岸工程中,可采用间隔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四面体透水框架群防冲固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实际工程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四面体透水框架群防冲固脚技术的研究现状,对这种防冲固脚技术的防护机理、防护效果和防护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并介绍了四面体透水框架群防护的工程实例,以及该防护工程技术在后续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三门峡水库库区芮城河段护岸工程的现状,护岸工程的种类、平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分析了护岸工程险情出现的原因及抢险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防冲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水框架因具有消能减速进而保护岸滩免受水流冲刷的功能,在河道治理、航道整治中得到广泛应用。最近提出了一种新型透水框架——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经动床试验表明具有显著的护滩效果,利用Vectrino三维流速仪在变坡水槽上精细测量了新型透水框架附近的水流结构。试验分析表明,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抛投于床面后底层流速骤减(减速率达0.79~0.95)、表层流速增大、过渡层流速梯度加大,垂向流速不再服从对数分布;垂向最大紊动强度出现在框架群顶部附近,水流进入框架群后紊动强度逐渐加强,出框架群后达到极值,底表层紊动强度极值的位置发生偏离,表层位置较底层偏下游内侧;框架群内近底层水体能量大幅消减(消能率达0.93~0.99),下游水体能量恢复距离为38~56 m,利于滩面防护,而侧向边缘水体能量加强,易造成侧沿岸滩局部冲刷。研究成果对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的设计、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河道治理工程大多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经济需求,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考虑很少,导致河流的异质性降低,从而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以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为例,介绍了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情况。这些工程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改变了河道原来的天然情况,使河道更加顺直,河底高程更加单一,堤岸硬化,流速加快。这些改变有利于该河段原来某些生物的生长,而对另一些生物的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使河流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依据该河段的原有水生生物,对河道整治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颗粒石料护岸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散粒体颗粒的起动流速公式,计算分析小颗粒石料在不同水流与边界条件下的起动流速,并根据小颗粒石料护岸工程的水槽试验,结合下荆江熊家洲河段的卵石护岸试验工程,研究了小颗粒石料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若小颗粒石料能满足水流抗冲条件,则采用小颗粒石料护岸是可行的,且有对近底水流干扰小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更强等明显优点;若将小颗粒石料与土工合成材料一起组成软体排,其抗冲能力增强,护岸效果更佳。研究成果可供护岸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