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植物染色技艺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承与保护植物染技艺成为现代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鄱阳脱胎漆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烈地方色彩的手工技艺,该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鄱阳脱胎漆器的现代发展中,手工艺人的传承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保护和传承该传统技艺,可以通过生产性保护来进行活态保护和发展。现探讨在鄱阳脱胎漆器的生产过程中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当前发展的热点领域,纺织文化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纺织文化传承方面,需要保护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和传统纺织工艺,传承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现代设计和科技手段,开发出符合当代需求的纺织产品和体验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此,文章探究纺织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其在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产品差异性中的重要性;研究纺织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纺织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纺织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策略和建议,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自古为纺织大省,有着许多优秀的纺织非遗技艺,为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家转型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章抓住文化产业经济热点,围绕培养具有现代思维和能力的新一代纺织非遗人才,助推江苏传统优秀技艺文化的传承以及江苏纺织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基于开放理念的多维人才培养模式并举、基于市场细分对于人才能力要求的课程群与知识模块构建、以时尚行业为依托的人才培养链条、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的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浙地区现存绞经织物非遗项目的走访调查,发现绞经织物传承至今分化为杭罗、四经绞罗和纱罗三类,文章探讨了该分化的历史原因及未来的发展思路。研究发现,江浙地区历史绞经织物的分化始于唐代,完成于清代之前;其分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工艺淘汰和收益限制,当今工艺传承的特殊性进一步固化了分化的结果;最后针对工艺传承的现状从纺织非遗生态圈的建立、技艺传承平台的完善和文化推广与产业化开发协同机制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为绞经织物技艺传承和纺织类非遗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雯慧  鲁湘玉 《福建轻纺》2023,(3):17-19+3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凝结着中华传统文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进程坎坷缓慢,非遗的保护传承之路举步维艰。文章以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为例,研究阐述在多元冲击下非遗面临的传承困境,提出根据非遗文化的自身性质特点,紧紧围绕非遗“活态传承”这一理念对当下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创新规划和探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保护和传承山西和顺地区"牵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将"牵绣"应用于旅游纺织纪念品的设计中。追溯"牵绣"的发展历史,剖析了其刺绣技艺和纹样特征,基于以上特定因素,探讨了"牵绣"在旅游纺织纪念品这一领域的应用原则及方法。"牵绣"在借助旅游纺织纪念品传承的过程中,应保留"硬质绣"技艺的特点,纹样上多采用富有地域特色、浮雕感较强的狮、虎、葫芦等纹样,构图可呈中心线镜像对称或以中心点为中心呈发散式对称。旅游纪念品开发从产品多载体、产品系列化、文化软嵌入、附加技艺体验以及增加时尚感等角度着手应用于服饰品与家用小工艺品两大类,在创新设计的同时实现"牵绣"技艺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8.
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文章从宏观角度阐述了非遗手工印染技艺传承的价值与现状,以及在高校传承与发展趋向,通过非遗手工印染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实践,探索培育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传统纺织纹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不断提升,装修风格层出不穷,将传统纺织纹样与现代室内装饰融合,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提取设计语言对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以传统纺织纹样的类型、寓意和特点为出发点,阐述了传统纺织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应用手法,探讨了传统纺织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旨在发掘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手工染艺创新时尚面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工印染技艺在工业化时代几乎被现代印染技术所替代,但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手工染艺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为此,从设计观念与现代纺织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入手,解析手工印染技艺在时尚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提出手工染艺时尚纺织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一要处理好手工印染本身的技艺传承和发展,二要处理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与流行的色彩、纹样及现代纺织技术的结合.认为手工染艺与纺织品流行时尚的结合是一种纺织品价值最大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与发展为主线,概述了邢台土布的发展历史,梳理了传统土布棉纺织织造技艺。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土布产品的类别及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制约土布产业发展的瓶颈,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融合当地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与时尚接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邢台土布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刺绣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工艺文化中重要的艺术瑰宝,在长期的发展中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技艺术语和一套完整的绣法技艺体系。将图案设计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笔墨线条融汇于针线艺术中,为当代服装设计增加了独特的人文魅力。为此,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应强化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引入,更好的完成传统刺绣手工艺的创新传承,实现对传统纺织技艺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抢救。  相似文献   

13.
段芸 《西部皮革》2022,(20):43-4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科普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将非遗技艺延续下去,还能够增强人民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文章以植物印染技艺为例,主要结合城市的地方创生来谈非遗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植物印染的在地化发展将这一非遗技艺扎根于城市之中,并以这个城市专属的姿态在这里生根发芽。城市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形成这个城市的特色名片,助力了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晓丽 《丝绸》2021,(7):83-87
针对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中的墩头蓝纺织技艺,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结合传承人访谈和留存实物资料分析,从技艺特点、织染原料、图案、色彩四个方面对墩头蓝纺织技艺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根据其特征进行了产品开发路径探析.研究表明:墩头蓝织染具有技艺高效严谨、就地取材织染原料、图案简约大方、色彩自然清新的特点,基于非遗活态传承语境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发展现状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工业时代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以及对传统糖画技艺的制作技艺的考辨。文章共分为三部分:首先,阐述工业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工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的变化;其次,了解糖画的由来、特点及传统技艺制作和现状;最后,通过分析来探讨工业时代对糖画的影响、与糖画的联系,以及对于今后糖画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袁玉花 《西部皮革》2023,(24):81-83
蒙古族皮雕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蒙古族皮雕技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发展历程与艺术价值;从传承方式、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梳理了其发展现状,并从不同层面提出蒙古族皮雕技艺保护推广策略,旨在为传承蒙古族皮雕技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湄公河地区傣族纺织文化的田野考察,结合历史文献,对比分析了中、越、老、泰等国家傣族纺织品的工艺类型特点、品种功能、艺术特色等,揭示其同质性与变异性的特征。并且探讨了面对全球化和现代性的挑战,以及傣族传统纺织技艺应如何传承与发展,使其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促进中国跨境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实证参考,也为傣族纺织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保护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的调查研究,一方面,采用文献梳理及访谈方式了解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现状和历史性变迁;另一方面,通过田野实地调查多方位抢救性记录壮族马骨胡制作过程及其核心技艺,总结梳理制作技艺在生产性保护中的现实境况,认为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需要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健全传承机制联动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将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以促进专项保护、持久传承.  相似文献   

19.
调查我国乱针绣技艺传承的现状,归纳乱针绣技艺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集传承与创新、技能实用与市场需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乱针绣技艺传承人明确传承方向,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乱针绣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先进产业链生态构建相结合,全面推进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以下简称“非遗大会”)将传统技艺重新激活,打开了对传统艺术新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