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其保护和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服饰生产技艺等存在独特性,重视服饰文化的开发,并对服饰生产技艺等进行保护,这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技艺等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基于此,文章以瑶族服饰技艺为例,立足活态传承视域,对其生产性保护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伍芝凤 《西部皮革》2023,(24):111-113
目前,苗族织锦技艺在工业化冲击下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困境。为此,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苗族织锦技艺的民俗文化内涵、现代价值及传承现状等进行分析,指出苗族织锦技艺目前在传承方面面临的主要困境,并试图从源头加强苗族织锦产品创新设计、通过媒体宣传与电商平台营销的整合营销方式推进苗族织锦产品生产,从而实现苗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为苗族织锦技艺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客家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解读其服饰纹样的文化传承与特征。基于客家服饰纹样的灵感来源,分析服饰纹样的设计原则及其色彩、材料的特点。发现客家服饰纹样具有兼容并蓄、保守恋旧、务实避虚、质朴无华的文化特征。作为客家文化之一的客家服饰,其纹样在灵感来源、色彩、构图等方面具有象征性,承载了客家人的精神信念。  相似文献   

4.
乔洪  乔熠  张序贵 《丝绸》2015,52(2):45-50
通过分析蜀绣技艺的风格特性及刺绣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状况,阐述了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在服饰设计中运用的意义:一是活化保护蜀绣传统技艺;二是提升现代服饰的深层价值;三是为建立中国时尚文化流行系统奠定基础。同时,就蜀绣技艺运用于高级丝绸礼服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以蝴蝶纹样为例进行设计实践,明确礼服中蜀绣纹样造型及色彩的设计方法,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刺绣针法。并对蜀绣与服装结合的工艺难点进行探讨,针对绣绷改良及固色处理两大问题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以此研究蜀绣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为蜀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周健文 《西部皮革》2022,(1):82-83,86
从洛带古镇客家人的服饰入手,通过对洛带客家服饰的款式造型、制作工艺、面料色彩、装饰纹样的研究,总结归纳出洛带客家人的服饰文化特点.采用文献概括、实地调研、实物考证的研究方法、研究总结出洛带客家服饰具有与中原汉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以及朴素尚俭的实用性和崇尚自然的艺术性,是洛带客家人民族精神的外化体现.  相似文献   

6.
论客家服饰的边缘审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惠  陈金怡 《丝绸》2005,(8):49-51
通过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当地服饰的差异性、延续性和融合性三个方面分析来论述客家服饰的边缘审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兰州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概况介绍,分析了其自身特点与当下面临的困境,从丰富传承人人才培养方式、坚持市场化与品牌化运作、数字化助力传播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传承与保护策略,以期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和品位,保护我们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保护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的调查研究,一方面,采用文献梳理及访谈方式了解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现状和历史性变迁;另一方面,通过田野实地调查多方位抢救性记录壮族马骨胡制作过程及其核心技艺,总结梳理制作技艺在生产性保护中的现实境况,认为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需要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健全传承机制联动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将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以促进专项保护、持久传承.  相似文献   

9.
鲁锦具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集纯天然的织造原料、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鲁锦艺术于一身,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鲁锦织造技艺的独特艺术特征,改变传统单一床品用途,将鲁锦传承应用于服饰创意设计,以满足服装市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进而提出鲁锦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亓延  李静 《丝网印刷》2023,(4):35-37
汉族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总结传统服饰的分类,分析汉族传统服饰的当代功能转变及去向,探讨汉族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技艺传承。  相似文献   

11.
12.
在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下,高职艺术院校以传承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要,也是高职教育应承担的使命。文章将传统服饰手工技艺深度融入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梳理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凤颖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5):70-72,74,75
客家文化一直是文化研究的热点,客家服饰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通过对客家妇女服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了当地客家妇女生活的环境、着装习惯、民俗风情等实际状况,同时对客家妇女服饰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地收集与整理,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考证、分析和研究,将客家妇女服饰史划分为4个时期(前奏期、萌芽期、鼎盛期和衰落期),分析了各个时期服饰的特征,为研究客家服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设计师设计客家服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古法榨油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油方法、技艺特点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精神。回顾了我国古代的制油方法,总结了其技艺特点,阐明了古法榨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提出通过树立"非遗"品牌意识、建立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关联等措施实现其生产性保护的建议,旨在促进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到经济资源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对《天工开物》《多能鄙事》两部著作记载的相关染色技艺、染材、染液、色名、色彩等进行摘选整理,从中选择褐色系中9种传统色彩进行复原实验,确认染色工艺为媒染法或媒染法与套染法的结合,及其L*、a*、b*值的大致范围。结果显示,9种色彩显色清晰,色相明确,与色名的描述基本一致。染色后褐色系试样耐洗色牢度和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的标准,可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复原色彩对推广植物染色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于相关行业及设计领域中,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缅甸服饰在面对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及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仍保留着其款式多样、纹案精巧、颜色鲜明、材质多元、配饰丰富、文化孕育、自然孕育等鲜明的特色。此外,缅甸服饰还反映了缅甸人崇拜自然,注重礼仪,勤劳智慧的精神品质,以及对美和艺术的追求。研究缅甸服饰文化对于研究缅甸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南丹白裤瑶服饰技艺的校园教育传承,采用实地考察法、比较研究法与数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认为,现代教育中实施非遗技艺的教学传承,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搭建教学平台环节,拓展服饰技艺艺术教学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传统染织技艺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从而为南丹白裤瑶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更长远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木斯  周莹 《丝绸》2021,(4):80-86
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是蒙古部族服饰文化中较为典型的部族服饰之一,其制作工艺在传统蒙古族服饰工艺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色.基于艺术人类学和符号学的视角,通过多次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对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形制、制作方式与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田野考察,并结合相关文献,文章试释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的文化传承与符...  相似文献   

19.
刘丹 《广西轻工业》2012,(11):95-96
服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服饰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设计来源于情感,由于灵感来源的不同构成了服饰在设计上的差异化,一套服饰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表达。  相似文献   

20.
王涵 《西部皮革》2023,(9):108-110
纹样元素是瑶族服饰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极具民族服饰特点。文章深度挖掘了瑶族服饰元素与文化特征,并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了瑶族纹样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与应用,旨在使广西瑶族刺绣纹样服饰设计与现代服饰潮流相融合,并以此进一步促进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