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层包气带中铜离子迁移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3):37-39
通过饱和-非饱和分层土柱迁移试验及其数值模拟来研究铜离子运移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初期,包气带中产生的水势负压会使土壤水分重新分配,非饱和土的含水率小幅度增加,饱和土上层的含水率明显降低,但很快又达到饱和。水势负压对铜离子的迁移影响不大。铜离子的迁移速率随着土壤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吸附—沉淀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铜离子在60 d、110 d、160 d、1 a、3 a、5 a六个时刻的迁移深度分别为20.0、35.0、45.0、52.5、66.7、70.0 cm,这可以作为治理重金属铜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寻干旱区土壤水热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文章对试验区巴丹吉林沙漠地面以下0~200 cm深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和温度进行长期原位定点自动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年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浅层土壤温度逐日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温度的日变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浅层土壤含水率在雨季主要受降雨、蒸发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其余时段受土壤温度和气象因素的双重作用;深层土壤含水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地面以下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在10月至次年1月上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8月二者呈不相关关系,9月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在消落带土壤-水体系中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和江水构成的有机体系为对象,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Pb、Zn、Cu、Cr在土壤江水体系中的迁移情况。研究表明,长江水体一旦受Pb、Zn、Cu、Cr的污染,消落带土壤中的Pb、Zn、Cu质量比将显著升高,Zn会迁移至各层(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中,Pb和Cu主要滞留在土壤表层,而土壤中的Cr的质量比降低;并且土样中Pb、Cr、Cu和Zn的质量比均会随江水中的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季节性冻土区由于冻融变化的存在,使气带土壤水分运移复杂化。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正确确定潜水补给量及蒸发量,在黑龙江省肇 县建立了地下水试验站。该站位于松嫩平原低平原区,包气带为厚7.9m的共土状亚粘土层,结构均一,无理解隙大孔隙发育,下部为细砂潜水含水怪。潜水含水层地下水以重向交替为主,水平长流滞缓。且无人工开采。该站通过气象、包气带土壤水分含量及土水势能的观测来研究包气带  相似文献   

6.
包气带水分运动是污染物运移及水、汽、热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对于研究“四水”转换、地下水来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及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能否将离心模拟应用于包气带水分迁移仍存在争议。通过建立离心场内一维包气带水分迁移的理论和数值模型,选用4套文献数据进行验证,探讨了将离心机用于包气带水分迁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数值模型能够很好地重现文献中包气带水分迁移过程,与实验数据匹配较好;②分析物料守恒误差发现,当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取值都足够小时,数值模拟结果的质量能够保证为优秀;③离心模拟技术应用于包气带水分迁移是可行的;④离心模拟时加速度分布不均会导致模型底部的水分迁移滞后于原型,使用更高的离心加速度能够减轻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束善治  梁宏伟  袁勇 《水利学报》2002,33(11):0031-0037
论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轻非水相液体在包气带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结构的土层特征对非水相液体运移的影响。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非水相污染物包气带的污染过程的理解,评价其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浅层包气带土壤水昼夜分布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包气带含水率与地温等地下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对保护旱区表生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原位土柱试验为基础,采用HYDRUS-1 D对一维入渗过程的水蒸汽变化、含水率和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对浅层包气带土壤含水率昼夜变化及水蒸汽通量分布起到主控作用;日尺度剖面水蒸汽运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阶段1(1:00-7:00),阶段2(8:00-16:00)及阶段3(17:00-23:00);当温度梯度方向向上,水蒸汽通量向上运动时,含水率变小,反之,含水率变大。利用HYDRUS模型分析水蒸汽的运动规律,揭示了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布的影响机制,为旱区蒸发过程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试验模拟剖面在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的负压观测资料为依据 ,用土壤水能量的观点 ,探讨了天山北麓细土平原区包气带水分的运移规律及其与潜水的转化关系。试验研究成果对农业生态环境、水盐运移、三水转化及区域水循环等均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其它内陆干旱平原区包气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K2Cr2O7作为示踪液,对Cr(Ⅵ)污染区包气带黄土进行了渗透试验,模拟了Cr(Ⅵ)在黄土层中的吸附与迁移过程,结果表明:黄土对Cr的吸附含量与灌水量、Cr示踪浓度和土层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当Cr示踪浓度为16 mg/L、灌水量191.1 mm时20 cm深处土层水分达到饱和,Cr吸附量出现最大值,灌水量大于191.1 mm时Cr吸附量呈下降趋势,表现出淋洗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粉煤灰混凝土细观开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粉煤灰混凝土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研究粉煤灰混凝土的细观开裂特性对于粉煤灰混凝土优化设计具有非要重要的意义。以内聚力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和不同孔隙率对混凝土细观力学参数和开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掺量对砂浆界面单元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对ITZ界面单元的影响逐渐增强;粉煤灰混凝土内部孔隙处会形成应力集中现象,微裂纹沿着孔隙发展,降低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在混凝土的生产设计中,应平衡结构承载能力和经济要求,对掺合料的种类和用量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被广泛的使用,一般来讲,分选粉煤灰生产成本高,利用率低。我们不能单纯的追求产品的局部性能,应该从经济、资源利用率及产品性价比去确定所需的工程产品。本文从分选、磨细粉煤灰的生产、自身特性及掺入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性能对比出发,简要介绍了分选、磨细粉煤灰的区别,可供工程建设中确定使用粉煤灰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粉煤灰早期活性激发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4种可能具有激发粉煤灰早期活性的试剂中,采用单组分比选、双组分配伍及正交优化掺量的技术途径,配制了3种效果显著的激发剂配方,并将其应用于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室内试验中,且激发效果良好.根据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探讨了粉煤灰活性激发剂的激发机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国内外电厂干式除灰技术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结合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的实际,对#7炉电除尘器气力输灰方案进行了探讨,对粉煤灰综合利用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力输灰系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指出利用粉煤灰作为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或混凝剂,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并以印染、造纸、焦化、含重金属、含氟、含磷等废水处理为例,对粉煤灰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的压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粉煤灰的主要粒径组成是粉土粒,其压实设计方法需击实法和相对密度法并用,并取其中要求高的密度作为设计填筑密度。本文通过大量的粉煤灰击实试验和相对密度试验,分析了试验方法对设计密度的影响。同时,与粉煤灰现场碾压试验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显示,碾压灰很难达到0.95倍的最大击实干密度,或者0.65~0.75的相对密度。碾压灰的高设计干密度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室内试验结果看0.87倍最大干密度的压实灰体同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因此,认为实际应用中粉煤灰的压实系数可以低于土壤的压实系数。  相似文献   

17.
对水泥土及粉煤灰土进行了冻融循环作用后的单轴抗压试验研究,探讨并对比了冻融循环次数、养护龄期、干湿冻融对两种改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冻融循环对改良土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削弱水泥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越来越明显,然而对粉煤灰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仅在冻融循环初期较显著。改良土的抗冻性能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冻、湿冻对改良土抗压强度影响明显,相同冻融次数下干冻改良土的抗压强度高于湿冻条件下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水泥土和粉煤灰土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发现粉煤灰掺料的颗粒粒径小于水泥掺料的颗粒粒径,因而填充土体细小孔隙效果更优。由于结冰温度随着毛细孔径的减小而降低,导致粉煤灰土的抗冻性能优于水泥土的抗冻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冻土改良方法从而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海芳 《水利学报》1998,29(12):0051-0055
本文通过原型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对灰场的粉煤灰冲填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灰水沟槽的位置和断面形状,冲填地形及模拟淤积比降,粉煤灰的群体沉降速度和临界流速.  相似文献   

19.
杨梦卉  何真  杨华美 《水利学报》2017,48(4):488-495
以占胶凝材料总量60%的石灰石粉与粉煤灰进行不同比例复掺,开展了不同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试验研究,利用水化热、扫描电镜以及压汞法对不同比例石灰石粉与粉煤灰胶凝体系的水化过程与微结构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石灰石粉与粉煤灰总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60%且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比例为50%时,由于早期石灰石粉促进水化加上粉煤灰的填充效应、后期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以及石灰石粉的密实效应,二者的耦合作用可使得碾压混凝土形成密实的微结构,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氨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脱硝粉煤灰拌制混凝土时产生刺鼻性气味,需要为脱硝粉煤灰氨含量检测提供方法依据。为此,参照水质氨氮测定方法标准、外加剂氨含量测定方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10个电厂的粉煤灰样品,研究现行标准方法检测粉煤灰氨含量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氨含量在13~393mg/kg之间,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最大相差78 mg/kg,相对误差在8%~87%之间,检测方法的关键在于样品制备时如何将粉煤灰中的铵(氨)彻底转移至待测溶液中。研究表明,将5 g粉煤灰与200 mL蒸馏水混合,加入强碱NaOH调整混合液的pH值大于12后蒸馏,能够将粉煤灰中铵(氨)较彻底地转移至待测溶液中,残留量小于15 mg/kg,然后利用滴定法可以精确测定氨含量。蒸馏-滴定法可以作为实验室粉煤灰氨含量检测方法。另外,氨气敏电极法通过溶解、搅拌、过滤等步骤将粉煤灰中的铵(氨)转移至待测溶液中,检测结果与蒸馏-滴定法测定值相差-7~23 mg/kg,可用于快速测定粉煤灰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