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轻质油藏空气驱的可行性,建立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将空气注入油藏,原油与氧气会发生低温氧化反应,反应的难易程度由相应的动力学参数来描述。通过低温氧化实验,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氧化速率等数据,运用Arrhenius定律来计算反应中的活化能、预幂率指数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压力越高,活化能越小,预幂率指数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不同油样的动力学参数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提高埕北稠油油藏注空气采油过程的安全性,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实验,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对稠油低温氧化过程的影响。基于Arrhenius 方程,确定出了稠油在催化和非催化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级数、频率因子和反应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3 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ZnL、MnL、FeL,反应温度越高,稠油的耗氧速率越高。同非催化氧化相比,ZnL 催化氧化反应的反应级数由0 级变为1 级,反应活化能由92􀆰 385 kJ/ mol 降至77􀆰 576 kJ/ mol。ZnL 可显著提高稠油的耗氧速率,对保障注空气采油全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铁、钴、锰等过渡佥属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对沥青催化氧化。根据沥青的延度、针入度和软化点的变化.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剂的加入量对沥青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轻质原油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以中原油田胡12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原油田胡12块油样,在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物质平衡定律确定了反应方程式,通过原油静态氧化实验,研究了油样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的氧化过程,基于简化的Arrhenius方程,确定了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并用键能法确定了反应焓,从而建立了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为注空气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低温氧化实验结果还表明,实验温度越高,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越大,氧气消耗速率也越大,110℃时氧气的消耗速率为80%时的4倍,说明温度是影响低温氧化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集热采、N2 驱、表面活性剂驱及稠油井下改质技术于一体的稠油开采新技术,该技术成本低廉,可促进稠油改质和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分析了该技术的原油及油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及海上稠油样均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氧化性能,可应用于注蒸汽热采后的稠油老区、海上及难动用稠油油藏。该技术在辽河油田的现场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注空气低温氧化工艺:轻质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描述了开采轻质油藏残余油的注空气提高采收率(IOR)工艺。与应用于重质油藏的注空气技术不同,轻质油藏主要关心的是通过原油和氧气之间的某种自然反应从注入空气中消除氧。重质油藏的火烧油层工艺是达到完全氧消耗和生成提高采收率热量的十分有效的反应途径。对于较深的轻质油藏,火烧油层是不必要的且不容易维持。更可能的是,所谓的低温氧化(LTO)将取得成功。本文调研了消耗氧的LTO反应的潜力、反应速度和反应途径。根据间歇(批量)反应器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建成了一个简化LTO反应模型。该模型对氧化管中的高压流动驱替试验是有效的。油藏规模的一系列模拟研究业已能够对工艺的灵敏度进行和采油的油层温度和热效应。与常规注空气(火烧油层)的一般了解相比,注空气LTO工艺在注入速度方面是灵活的,因是自发反应而很稳定(如果油层温度足够高),而且还是烃类、氮或二氧化碳的一种经济的替代品。它还能用于不适宜注水油层的二次采油。  相似文献   

7.
史国蕊 《特种油气藏》2012,19(6):126-129,148
以新杜1块储层为研究对象,筛选了8种担载催化材料,经过石英砂表面处理制成低温氧化实验岩心。通过常规岩心和担载催化岩心的空气与原油低温氧化实验,比较了反应前后空气组成和原油组分的变化。实验说明:有效的担载催化岩心可大大提高空气与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速度,与常规岩心相比氧化反应速度可提高7倍多;低温氧化反应使长链的碳氢化合物部分氧化形成短链的碳氢化合物,加入催化剂后使发生断裂的碳链范围增大,生成的短碳链更加集中;通过担载催化材料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注空气低温氧化的安全范围,为现场试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对ZJ油田轻质原油开展注空气氧化实验,考察了添加催化剂HS对氧化反应速率、总耗氧量及原油组分与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氧化反应速率及总耗氧量均增加5.75倍;ZJ轻质原油经过氧化后,C9~C13组分含量有所增加,C14~C36组分含量略有下降;饱和烃含量基本不变,芳烃含量下降近4个百分点,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均增加近2个百分点,氧化后脱气原油的黏度略有增加。研究认为,可以将注空气催化氧化技术作为油田开发的储备技术。  相似文献   

9.
注空气轻质原油低温氧化油气组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大庆油田油样低温氧化后气体组成和油样族组分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后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同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后油样中增加了羟基、羧基、醚键等官能团.油样族组分的变化与温度有关:150℃之前,主要是饱和烃、芳香烃与氧气发生低温氧化反应转化成胶质、沥青质;150℃之后,将有部分胶质、沥青质发生裂解反应,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胶质、沥青质含量则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ABSTRACT

Atmospheric pressure pyroly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s and gases from black liquor and its calcium salts and acidic precipitate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 little stainless steel tube. Yields, sum of liquid and gas products, from black liquor and its calcium salts and acidic precipitate were 44.7 %, 52.0 % and 59.1 % of dry basis respectively. The precipitates obtained from black liquor by acidifying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nd passing carbon dioxide have been polymerized in aqueous acetone containing formaldehyde and ammonia, and converted a polymeric resin.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生物燃料中不同含氧物的加氢脱氧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也包括负载贵金属、负载金属碳化物、负载金属氮化物和非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该领域未来研发趋势是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耐水、抗积碳、稳定的复合载体负载多元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水溶性膦配体的合成,以及水溶性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水/有机两相反应体系中催化剂反应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恒温脉冲反应及探针分子的表面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即首先使甲烷在过渡金属表面分解.然后引入CO使其与甲烷分解产生的表面碳物种反应,实现甲烷的直接羰基化.这种操作能够克服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转化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首次实现了CH_4 +CO→CH_3CHO的反应.本文还探讨了不同催化剂上甲烷的吸附条件以及CO与甲烷分解所产生的表面碳物种间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Pd、Ni基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较为优越的催化性能.探针分子CH_3I的表面反应结果显示甲烷分解产生的CH(?)(ad)(x≤3)物种可能是该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15.
过渡金属碳化物作为一种催化新材料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催化加氢、脱氢、脱硫(HDS)、脱氮(HDN)和重整等方面,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综述了碳化钒、碳化钼、碳化钨、碳化铁、碳化钛等碳化物的催化性能和碳化物在各个反应中的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包括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贵金属催化剂,负载金属碳化物或氮化物催化剂。指出未来的研发趋势是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耐水性和抗积炭复合载体负载多元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加氢精制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的要求,开发新型深度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催化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过渡金属磷化物由于具有与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相似的物理性质和优异的加氢脱硫、脱氮活性及催化选择性成为新型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笔者论述了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结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最近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过渡金属磷化物,特别是Ni2P,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型深度加氢精制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特点,并从不同配体结构对聚乙烯分子链结构及聚合活性的影响角度出发,综述了近些年来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乙烯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甲烷直接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进展,讨论了关于催化剂活性中心的一些观点和两种有代表性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均相烯烃聚合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各种均相催化体系催化烯烃聚合时活性中心的形成 ,对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所得聚合产物的结构与分子量也做了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