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 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 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 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 展规划提供物种资源。以中国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湖北省巴东 县的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查阅,分 析了巴东县古树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了巴东县古树保护面临的挑战与策略。结果表明,共记录 古树2 192株,隶属41科85属121种,所含物种数量较多的 是壳斗科、松科、蔷薇科、木兰科和樟科,地理分布区系整体 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优势物种包括核桃、银杏和油 杉;包含国家级保护物种17种;三级古树的个体数和物种数 均超过一级和二级古树;古树胸径主要介于40~100cm,冠幅 集中于10~17m,树高大多为15~25m;不同乡镇内分布的古 树数量和物种数的差异显著,且大多分布在林地、耕地和未利 用土地内。巴东县古树保护总体较好,95%以上的古树长势良 好;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文化习俗是 影响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分级保护、分类 保护、环境保护教育和差异性保护性有利于古树资源的留存和 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沧区现有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古树与用地类型间的关系特点,总结古树在空间的生长分布规律,探讨了海沧区古树景观保护和利用问题。古树景观开发应在保护好古树的前提下进行。古树景观利用切忌异地移植,重点是解救散落于民居中或饱受围困的古树,通过改良环境和复壮,再造宜人景观。并通过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古树进行分级保护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凌河流域城镇面临的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城镇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以构建流域生态治理体系为线索,提出区域发展重点是推动流域特色农旅发展,引导传统产业集聚,带动流域产业发展转型,促进流域城镇建设,实现流域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城镇统筹发展。本文提出应首先结合地质灾害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水源地保护、用地类型等要素划定生态控制线与生态控制区,其次进行旅游、矿产、特色农林资源、重要产业园区、区域交通设施等重要发展要素空间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与流域生态治理要求及资源条件相匹配的分类分区城镇职能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滨河乡镇地区空间分区,引导区域有序发展,以期对其他流域治理地区的区域城镇规划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Ripley’s K函数研究浙江省151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影响特色小镇分布的各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特色小镇分布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性;特色小镇一级聚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东北区域,二级聚集区主要集中于嘉兴、宁波和温州等地区;不同的影响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格局,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消费需求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为正向影响,人口集聚和空气质量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 的城乡环境遭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建 筑文化遗产面临自身衰败和生态环境破坏的 双重压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 遗产廊道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廊道 适宜性理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 结合遗产廊道整体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构 想,利用GIS技术进行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 构建研究:首先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得研 究区域高中低敏感区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 生态适宜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土地开发建 设适宜性分区的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对研究 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与空间分布集聚分析,确定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与基本空间格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空间 可达性,得出潜在的文化遗产廊道区域;最后,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最 终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文化遗产廊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实现从文化遗 产点到历史文化空间的视角转变,本研究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廊道的规划与研究提供 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集聚与裂变——淘宝村、镇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淘宝村、镇是电子商务驱动下乡村城镇化的典型空间单元。基于2014—2016年淘宝村、镇的相关数据,通过空间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淘宝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发现淘宝村、镇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3大集聚区域从北至南分别为北部的苏北、鲁南与冀中南地区,中部的浙江全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以及南部的珠三角、潮汕与闽东南地区。3大集聚区域与中国东部主要经济区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现象,区域中心城市并非淘宝村、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演化趋势方面,淘宝村、镇呈现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快速裂变式增殖的态势,分布范围的扩张速度开始降低,但分布密度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7.
古树名木作为城市生态、历史、人文和景观资源,其保护与利用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以厦门海沧区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实践为例,通过GIS平台与多元时空数据分析,剖析古树名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古树名木与城市空间关系,构建古树名木分单元管理、分级管控、分类引导、一树一策、信息化管理的保护规划方法,提出师法自然、规划包容、人文关怀、创意引导、公众参与的实施策略,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方法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于旅游住宿层面,主要研究位于二环以内老城区的民宿产业因受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分配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空间分布模式。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通过核密度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深入研究北京二环内历史城区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二环内民宿分布主要呈现四周环绕中央的沙漏型带状分布和小区域集聚大区域分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总体民宿和细分民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且城市型民宿和传统胡同院落型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北涉县革命旧址建筑展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革命旧址建筑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革命旧址建筑的历史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第一,时间维度层面,涉县革命旧址建筑在历史发展中呈现聚集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加、后减小,集聚区域由早期西北、东南部的县域交界地带密集分布,到中期中西部的清漳河沿岸线性空间分布,最终演化形成东北、中西部的主次双核心区;第二,空间维度层面,建筑主要聚集在相对低海拔区域,呈现临水分布的特点,具有清晰的清漳河谷地与中山峡谷指向性。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24个城市为例,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区域差异测度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为研究时间节点,对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具有明显的时空继承性,且热点、冷点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地理邻近效应突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呈现不同结构模式,分别为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旅游景区的整体时空分布均衡程度不断增加,但区域内部差异显著:中游地区的旅游景区时空分布趋于均衡,下游和上游地区则呈现集中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稟赋、品牌塑造、创新意识等内在驱动力以及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建设等外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景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树见证了历史的演替,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本文实地勘察古树保护范围与古树数量,介绍了福安市阳泉村溪口公园古树现状,阐述了古树保护的原则,并针对古树名木树体、生长环境、景观环境等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古树保护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发展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城市更新区域是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的重要空间。以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研究对象,总结孵化载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规律。研究表明: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内孵化载体数量较多且主要分布在旧村庄中;孵化载体分布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集聚核心为白云区望岗商务核心区——广州设计之都和由五山—石牌高教区、天河智谷片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的区域;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孵化载体倾向于分布在商业中心周边、产业平台内,在科教资源丰富、轨道交通便捷的区域集聚,对城市地租的承受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城市更新区域外的孵化载体相比,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孵化载体存在单体规模小、创新活力低、孵化效益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四川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部100个创建区县为样本,并基于ArcMap10.2与SPSS19.0等工具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总体分布特征为省域"西部为主、中部集中"、经济区差异明显;空间集聚特征与集中化程度为整体离散、局部凝聚,呈现核心轴带和组团圈层分布态势。通过成因分析,笔者发现空间分布和空间集聚度存在耦合关系,包括旅游资源数量及分布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总人数及收入等。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提升A级景区数量与等级、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探索全域旅游不同发展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 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 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 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 遗产的城市,平衡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 重点之一。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在 摸清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搭建生态与 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空间 保护体系。首先,全面挖掘和梳理佛山市多层次多元化的生 态-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集聚区;其次,提出“文 化遗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策略;最 后,构建“生态基底+遗产空间+遗产廊道”的分级分类空间保 护利用模式。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从文化遗 产单体保护到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系统性整体保护的转 变,对于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回族村落作为少数民族村落的一部分因其小众而鲜少研究,但其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本研究借助Arc GIS 10.2平台,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回族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1,贵州省回族村落的总体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且分布不均衡,具有“西多东少”和“两核”的分布特征,集中在毕节、黔西南两个核心区域;第2,贵州省回族村落的空间分布主要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文化中战争引发的人口迁徙对其空间分布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两核”的形成与此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回族及类似地区的民族村寨提供发展方向,对全国小基数人口的民族发展方向、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和保护内容分析入手,提出传统村落保护红线的概念及其划定的基本步骤。本文以广西大芦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进行分析与定量评价,确定其需要保护的核心资源为古建筑群、传世楹联、古人工水系和古树名木。根据核心资源的空间分布,划定各种资源的保护红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符合生态学发展规律的村落保护红线;并提出大芦村保护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其产业调整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2)
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全局空间和局部空间两个角度探究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和集聚分布特征,揭示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在全局空间上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一直存在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效应,在局部空间分布上长期呈现出西部地区低—低集聚和东部地区高—高集聚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LISA集聚图显示,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的冷点区域逐渐集中在西部省区,空间集聚分布格局的变化趋于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5)
<正>1古树名木的统计与调查做好调查与统计,摸清古树资源及分布情况是保护古树名木的前提条件。调查的内容应具体真实。1.1完善资料对每一株的位置、立地条件、树种、树高、冠幅、树龄、胸径、长势、病虫害情况及种群情况、研究价值、观赏情况和保护措施等都应详细记录。同时还应收集有关古树名木的历  相似文献   

19.
熊倬锐 《重庆建筑》2023,(11):10-12+22
湖滨商圈是杭州市核心商圈之一,对湖滨商圈中商业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能为商圈布局商业空间设施和优化湖滨商圈规划结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也有助于杭州市实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该研究基于POI数据,以杭州湖滨商圈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方法,探究其商业空间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商圈中商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西北—东南”的分布态势;商业空间核心集聚形态表现为“一面两线”的形态格局;商业空间分布体现为显著性集聚正相关,高-高值集聚区域集中在“一面一线”区域。  相似文献   

20.
刘婷婷 《城市建筑》2024,(5):147-153
目前的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难以准确测度和反映国土空间自然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空间价值、空间问题和空间需求三方面研判红河州人类集聚区域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大数据、GIS等空间分析手段,建构人居环境识别及分析体系。研究表明:(1)红河州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口密集交织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三类;(2)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居空间存在人地矛盾和风貌建设协调问题。由此归纳出基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需求,综合多因素构建全域人居环境结构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