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7,24(6):42-48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和景观更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与居民互动的基础上,借鉴公共空间复兴的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探讨北京旧城公共空间景观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重点提出了以下策略,分别为:微空间的挖掘与设计、多功能集约站点设计、私属空间的借用与开放、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连通。本课题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研究手段,包括居民访谈、互动调研、文献研究、方案展示、艺术装置等,借此探索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何捷 《四川建材》2019,(2):58-59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不但体现了城市文化内涵,而且代表了城市形象,通过简要分析城市建筑记忆元素、公共艺术景观,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公共艺术景观中记忆元素的应用价值,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建筑记忆元素的应用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徐琏 《中国园林》2010,26(5):37-38
上海世博景观是上海城市景观的一个集中展示,对城市景观设计研究具有方向标的作用。世博景观实践所表现出的典型性、示范性与其理念所表现出的先进性,给予我们有关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方向性的有益启示。结合世博实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热点、主题、核心、途径作了思考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李宝章  颜佳 《风景园林》2020,27(10):32-36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新兴城市,几十年来深圳的景观设计实践一直引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40年间,从渔村发展成为国际都市,深圳的城市景观建设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一样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现代景观在深圳的发展沿革以及在深圳的景观实践;介绍解决现代性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所应用的原则与方法;分析东角头街角公园的景观设计实践案例,阐述这种实践路径中现代景观设计的具体技术方法。最后,以面向未来的视角,指出深圳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实践需要通过跨学科的技术方式解决未来将要面临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陆烨 《福建建材》2022,(7):110-112
在教学中开展景观建筑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综合素养的直接手段,强调景观叙事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于特定环境与建筑的理解。介绍了景观叙事理论的景观建筑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从探寻场所精神为目标的场地选择与调研;针对场地提出问题,实现叙事主题建构;与叙事逻辑对应的空间序列编排;运用叙事修辞方法设计景观空间,深化方案方面阐述了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展示了学生运用叙事思维与方法所做出的优良的设计作品,以期为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景观建筑设计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个自然山地的观察调研,关注“非设计”现象及其价值参考,探讨游憩活动本质需求,人与环境使用的互动关系以及多样化高质量公共景观的内在生存语境,并对当前的“回避矛盾”、“割裂关联”、“阻碍修复”等城市公共景观现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9.
庭院是私人空间,但庭院景观具有公共属性,因而 成为乡村景观公共治理的一部分。从空间社会学的“公共领 域”视角,论证了乡村庭院景观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的 公共性特征,提出针对物理空间进行景观整治、针对社会空间 进行社区治理的思路,为美丽庭院公共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并 提出基于公共性认知、公约制定与法律底线保障的治理规则。 以上海城郊村为例,分析实践中对庭院景观公共性的认知状况 和公共治理问题。进一步提出庭院景观的公共治理有利于美丽 乡村建设以乡村社区自组织的形式推进,保障乡村宜居社区的 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谢秀丽  刘冰 《风景园林》2023,30(3):113-121
【目的】探究视障者在城市公园的感知与体验,了解视障者理解和诠释景观的方式,这对提升公园无障碍环境品质十分重要。【方法】组织视障者在广州市云台花园进行景观漫步游览体验,依据其行为模式、感知和体验,分析视障者的公园游览行为、特征与情感。【结果】研究发现:1)视障者景观感知过程表现为“景观符号—经验感知—心理表征—自我想象”;2)视障者景观感知以游、感、思3个阶段的景观体验为重要内容,表现为物象、知觉、想象与情感的推进过程;3)视障者对过往的回忆与将来的想象情感反映强烈,景观情感更为突出。【结论】研究构建了视障者景观—感知—体验的关系,可为包容性公园景观及无障碍设计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锐 《中国园林》2023,39(1):23-25
针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相关调整,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2011—2022年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所面临的知识、结构和名实三重困境,提出了突破困境的4个方向:硬核化、体系化、时代化和中国化,以及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2项任务:传承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西安世园会水景观设计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作为景观的主要元素之一,人们已经运用了数千年.对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景观的设计和美学方面.专注于人造水景观的体验品质和现实形式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了解如何在城市景观中设计水景.本研究结合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景观设计的现实,深入论述水、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之间的重要关联性,以明确能够对不同类型水景有所贡献的、与水景观设计关系最为紧密的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证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水景观设计运用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的成功之处和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易学是中国哲学之源,与风景园林统一于象数范畴。象主要体现在易学的卦象爻象、风景园林的要素空间和地理的气形布局等方面;数主要体现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数理逻辑方面。易学体用兼具,“体”指易学的理论经典,“用”指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体”“用”结合,首先表现为景点题名的易学典故,其次表现为象天法地和呼象喝形的要素形态,再次表现为四正四隅的八卦布局,从次表现为利害吉凶的评价标准,最后表现为易学的审美方法。由此可见,风景园林以易学为原理进行设计,可以顺应自然的象数本质,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生态景观设计——寻求一切生命的和谐共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设计是一个多种文化学科交融的现代学科。景观设计具有主客观的双重性,包括具象的生态形式和抽象的生态形式。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它还在寻求一切生命和谐共存关系。生态景观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模式的更广泛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永宁阁问答     
永宁阁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中的地标性楼阁建筑。基于北京建都始于辽金两朝的历史事实,永宁阁采用中国中古时期建筑风格。在对辽金及两宋楼阁加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营造法式》为依据,进行了适合项目特点的再创作。解答了有关永宁阁立项意图、风格定位和建筑设计的若干疑问,可供相关类型的园林古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锐  侯姝彧  曹越 《中国园林》2021,37(7):6-12
山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核心,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中国古代山水营建智慧是基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核心思想,在"人与天调"的实践观下形成的实践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的山水营建实践以人地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主要体现为"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地"和"时"分别对应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建"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公共安全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防卫性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由于恐怖主义袭击、城市交通意外以及实践中的若干问题,防卫性景观设计研究迫在眉睫。结合国际先进经验,讨论了防卫性景观设计的原则、对象和策略,并从区域分析、风险识别与评估、安全半径估算、设计手段等方面论述了防卫性景观的设计要点。希望能启发风景园林行业对公共安全的思考,更好地承担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迪  丁山 《中外建筑》2013,(10):104-106
通过英国邓迪市圣玛丽社区俱乐部外环境改造项目,对公众参与设计理念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对这一理念所呈现的积极意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予以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