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钮心毅  康宁 《中国园林》2021,37(8):39-43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时空轨迹,探究上海郊野公园游客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6座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手机用户的居住地、工作地位置和节假日游憩地位置,从中分离出郊野公园游客及其当日活动的时空轨迹.第一,依据游客的居住地位置,评估郊野公园实际服务范围:第二,依据游客游园当日在公园周边活动特征,评...  相似文献   

2.
游客情感倾向是反映城市公园受欢迎程度与优劣势 的重要指标,可缓解公园游客与公园设计师、管理者之间由于 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矛盾,为研究城市公园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文本情感倾向分析技术为公园评论数据 分析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以天津水上公园为例,从新浪 微博等5个互联网平台采集2016—2019年的评论数据,基于 EASYDL深度学习平台实现评论数据分类与情感极性判断, 从整体情感倾向、时空分布特征和分类情感倾向三方面对评论 数据进行分类解析。研究发现:水上公园游客整体情感倾向偏 积极,评论数量与情感均值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有较大差 异;在分类情感倾向分析中,使用者对水体景观与植物景观的 积极情感度较高,对服务设施与主题活动的消极情感度较高。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公园游客情感倾向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定 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可为城市公园环境评价和优化提升提供依 据,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型景区内旅游者和日常访问者相互影响的现象,提出"共处"空间概念,从"空间-行为"关系视角总结"共处"空间的时空特性,形成"共处"空间判别依据。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问卷调查,将人群行为划分为互不干扰、围观及参与、干扰及冲突3类,从空间优化与管理角度对列入公园年票体系中的城市型景区提出建议,梳理2类人群关系,提高游憩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游客行为与旅游空间规划互为因果、互相制约。游客行为是旅游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空间规划的影响结果。空间要素的时空组织是影响游客行为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合丽江甘海子旅游服务中心改造规划,运用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不同时空领域游客的活动规律和空间需求进行梳理,剖析现状旅游设施空间组织与游客行为需求之间的问题,将游客时空行为需求作为主要利益诉求,重构时空秩序,促进旅游服务中心空间品质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陕西汉中市为研究案例,通 过网络日志采集市域范围内的自驾游出行信 息,并采用数据挖掘方式对自驾游时空行为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来汉中市自驾游的出 游时间集中在4月和10月,平均逗留时间为2.098 天,日均访问节点个数为1.80个,以短途、短时 观光出游为主,具有长时维度的季相模式和 短时维度的周末模式;二、在区域自驾游空间 结构方面,形成游憩点轴—闭环模式,表现为 来汉中自驾游游客的客源地呈近域集中特征, 游客来自西安市方向的特征显著,自驾旅游流 线和路径以高等级道路为主骨架,来汉中市自 驾游以西汉高速和G108为主体交通廊道,辐 射周边国道和省道沿线;三、在内部自驾游空 间结构方面,形成城景放射—互动模式,汉中 市境内自驾游游客行为访问热点呈现高聚集 特征,以汉中市区、南郑县城和勉县县城周边 景区(点)为主,辐射带动围绕城市和景区近 邻集群区域;四、结合旅游时空行为的发生机 制,发现来汉中自驾旅游时空行为以时间规 限、交通指向、设施贴近、营销刺激四大机制 影响其形成和组织。  相似文献   

6.
上海延长开放公园游客需求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33座延长开放公园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园内游客结构、行为特征、夜公园满意度、夜间游园需求及意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延长开放公园游客结构呈老龄化、低学历的"双70"特征,主要服务对象为常住人口;游客行为呈短距离来园、运动健身为主的"双70"特征,仅1/3的游客夜间会来园,夜公园为"阶段性小众型"需求;游客对夜公园满意度较高,各指标满意率均接近或大于80%,但仍认为部分硬件设施需进行改善,其中,照明设施改造需求最大,其次为安全与监视系统。结合调查结果,为提升公园开放质量,提出了推行"五分"开放模式,"3+2"管理模式及尝试属地化、社会化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交网络不断普及,以微博签到为代表的位置分享服务信息增多,为研究城市意象及不同人群的城市感知行为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视角。文章基于深港地区新浪微博签到数据,通过对用户微博签到行为特征总结,提取行为特征参数,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人群监督分类,并针对居民和游客两类人群的城市感知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了激发人们产生城市意象的点、线、面感知空间结构,以及居民和游客感知区域和强度不同。城市空间也可分为"客厅型"和"卧室型"空间。文章中所用方法及得出的初步研究结果对城市意象管理、城市旅游规划等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乡村地区开始显现出乡村景观的无序化开发和城市化倾向,根据游客行为特征,合理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引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汉中市乡村旅游地为例,以马蜂窝UGC数据为数据样本,通过GIS时空分析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处理与表达,继而分析乡村旅游游客行为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乡村游客出游呈现春秋旺、夏冬淡的时间特征,其兴趣点分布呈一核多点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以古村镇、历史遗址与乡村自然风光类景点为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2)空间分布对于道路的依赖性较强,使得交通不太便利的镇巴等区域游客聚集程度低,而景点距离市区的远近对游客行为影响不大,提升景点吸引力才是关键。基于以上研究基础,为乡村旅游的空间规划及未来的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方家  刘颂  王德  张月朋 《风景园林》2017,24(11):35-40
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通过对在户外游憩活跃期到访过上海大型城市公园的游客进行空间位置的追踪,尝试寻找游客来源地,直观描述公园的空间服务范围,即"实达性"。将32个大型城市公园"实达性"范围内的游客样本数据与上海街道空间单元进行连接,结合相应单元中可识别出的信令数据样本,计算各街道的公园出游率,比对街道单元中居民的公园使用需求。结合公园空间位置,将上海被大型城市公园服务的区域分为高需低供、高需高供、低需高供、低需低供4类,对每类区域的公园服务特征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类型区域中区级与社区级公园的供给情况,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的区域公园布局,对新建大型公园的选址与建设优先次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行为时态观察法,以沈阳百鸟公园为例,对园内老年人四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进行调查、分类和量化分析,总结出四季气候因素下老年人休闲行为的参与度、持续性、参与人数的平稳程度、活动对场地设施的依赖程度等特征,并依此提出针对北方城市开放性公园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公园服务设施直接影响着游人的游憩体验质量,是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体验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园服务设施对游人在公园内游憩休闲使用的重要度,以及游人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表明:1)公园服务设施的8个类别维度对游客影响的重要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休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商业设施;2)游客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满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信息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科普宣教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各维度在观测上的数值差异反映了游客在公园内进行游玩时更注重体验设施的存在度和使用感。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能承载各种游憩活动,为市民带来多种益处。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与炮台湾森林公园为例,利用GPS设备每隔10s采集一次游客的地理坐标位置,并应用栅格密度、标准差椭圆与热点识别3种空间统计方法分析相关空间位置点,识别受游客喜爱的游憩场地与景观空间类型。结果表明:游客在2个森林公园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共青森林公园西部与炮台湾森林公园南部吸引了大量游客;最吸引游客停留的区域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区、广场、大草坪、烧烤区和滨江区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实地保护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社区发展、访客游憩服务管理等人类利用需求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对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乌干达、英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特征,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建设的6项建议:明确原则定位、坚持文化认同、优化管理体系、注重能力提升、建设执法队伍、强化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公园是城市中最优质的公共开放空间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科学研判人地影响下公园的配置特征,可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公园-用地-人口”统筹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建制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建设用地和人口两大视角,从总量、格局、个体3个层次,探究1981—2016年全国与不同用地、人口结构城市公园配置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公园配置由“提升密度”到“提升规模”,整体呈“以地推动、与人脱节”的规律,其中公园率具有较好发展趋势,人均公园面积高速增长但不可持续;2)各结构城市差异化配置明显,高人均用地水平、低密度、小城市普遍趋于“高密度、小规模”配置公园;低人均用地水平、高密度、特大城市人均公园面积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基于人地双标准对公园配置进行了多维度、长时期、大范围的考察与分析,以期为系统完善公园配置“因地因人”导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场地与设施配置能直接影响使用者的游憩活动与游憩体验.选取上海市15座社区公园与综合公园,利用针对公园20种场地与设施的41个具体指标,邀请1 404位使用者就这些指标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基于公园的CAD测绘图与现场调研,定量测量公园的场地与设施特征,生成绝对值和相对值指标,如园路总长度、园路长度与公园面积比、水体...  相似文献   

17.
孙思玮  孙喆 《中国园林》2021,37(2):26-30
浙江大花园建设已成为全省城乡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力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杭州应该乘浙江大花园建设的东风,借鉴香港郊野公园的规划、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杭州郊野公园除了绿色本底外,还应该吸收、巩固浙江大花园建设成果,使杭州郊野公园建设成为建设"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大都市,严格管控城市开发边界,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公园城市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形式与途径。提出在大花园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杭州特色郊野公园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园处方的理念与发展经验,尝试探究应对寒地气候背景下高发的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城市公园规划思路.采用访谈、问卷调研、实地观察等方法,调查并分析寒地城市公园对促进心血管健康健身行为的支持性.研究发现社区公园通常拥有相对完善的活动设施配置,但在可达性方面对于部分人群而言稍显不足,且在安全性、舒适性、临街地带的尾气隔离等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