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污垢对换热器(火用)传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导出结垢前后换热器传热单元数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传火用有效度的概念,对考虑污垢时的换热器火用传递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洁净状态下的传热单元数和冷热流体热容量比对结垢前后换热器的火用传递性能的影响.讨论结果表明,污垢对不同流型换热器火用传递性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带有相变储能换热器的朗肯循环系统,可用于风能、太阳能等资源过剩的地区。该系统的特点是利用相变储能换热器充当系统蒸发换热器,减小热源和工质的传热平均温差,减小系统火用损。以中低温地热水为热源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为例,选取R245fa为工质,计算结果表明:相变储能换热器所在回路的火用损减小17.58%,且地热水所需质量流量仅为原来的40.33%,所需泵功减小。通过改变工质出口温度、过热度及夹点温差,研究地热水质量流量、出口温度及火用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变储能换热器所在回路的质量流量、火用损都变小,减小系统泵功损耗以及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预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燃气轮机余热回收应用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对其开展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变温热源条件下存在有限温差传热、不可逆压缩、不可逆膨胀等不可逆因素的预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工质质量流率、压缩机和透平效率、压比、换热器热导率以及分流系数对循环(火用)效率的影响;在总热导率一定的约束下,以(火用)效率最大为目标对预热器、加热器、回热器和冷却器的热导率分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质质量流率的增大,可通过降低加热器和回热器热导率、提高冷却器和预热器热导率的方式提升循环(火用)效率,且在考虑4个换热器热导率分配比的情况下,(火用)效率最大所对应的工质质量流率范围在92~95kg·s^(-1),功率可达到11.8~12.05MW;经由优化后,循环(火用)效率相比于初始设计点可提高17%以上,其所对应的循环热效率可达到34%以上,循环净功率可达到10.98MW以上。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装置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电厂锅炉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介绍了电厂火用效率的计算方法 ,并以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号炉为例 ,利用在满负荷条件下的热力数据 ,计算了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失 ,通过计算后的结果说明采用火用分析比热分析更全面、更有效地揭示锅炉各种损失及其部位 ,为火电厂进一步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对换热器的4种Yong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结果为工程上各种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分析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厂锅炉(火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介绍了电厂(火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并以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炉为例,利用在满负荷条件下的热力数据,计算了(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失,通过计算后的结果说明采用(火用)分析比热分析更全面、更有效地揭示锅炉各种损失及其部位,为火电厂进一步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600MW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火电机组回热系统的火用平衡矩阵方程式,并构建了热力系统火用分析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国产某超临界N600–24.2/566/566机组热力系统主要部件的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高压加热器的火用效率高于低压加热器,但是低压加热器的火用损系数较小;除氧器的火用损系数最大;汽轮机的火用效率高于其相对内效率;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的火用效率分别为93.20%,96.18%和89.61%,但是低压缸承担做功量最大,因此低压缸仍有一定的节能潜力;锅炉的火用损系数高达49.47%,而凝汽器的火用损系数只有1.232%,所以锅炉是节能的重点对象。此外该机组的全厂热效率为44.54%,而火用效率为43.52%。  相似文献   

8.
接入可再生能源和电网负荷波动、环境条件改变及系统自身特性等因素使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airenergy storage,CAES)系统长期处于变工况运行状态。对目前先进的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CAESwiththermalstorage,TS-CAES)系统进行变工况特性研究,建立完善的部件及系统整体变工况模型,并为充分分析其变工况过程,将系统分为压缩段、膨胀段和系统整体3个层面,且采用多种(火用)效率评价压缩段和膨胀段。揭示了质量流量、功率、(火用)效率、热水温度、排水温度、各级压比/膨胀比、换热器温差/压损等关键参数在储能/释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发现滑压较定压运行系统效率提高了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35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效率的火用分析,揭示了其发电过程中各环节的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失。分析表明,对于135 MWCFB锅炉机组,燃烧与传热火用损失最大。提出了降低燃烧和传热火用损失、凝汽器背压、飞灰含碳量等提高机组系统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优化污泥干燥和焚烧系统能量的火用流分布,可有效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以国内某污泥半干化焚烧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火用分析方法,建立了该系统的火用流模型,将系统划分为流化床焚烧炉、余热锅炉、干燥混合装置3个单元,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理论计算及对比分析,探讨系统火用利用指标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污泥入炉含水率为60%时,流化床焚烧炉、余热锅炉以及干燥混合装置的火用效率分别为46.56%、32.41%、53.03%;污泥入炉含水率降至50%时,焚烧炉的火用效率高达53.08%,余热锅炉的火用效率降低至23.10%,但产品火用提高了9.58%,干燥混合装置的火用效率降至51.93%,但产品火用提高了8.23%;降低入炉污泥含水率虽然增加了火用损失,但提高了各系统产品火用的总值以及焚烧炉燃烧部分的火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污泥半干化焚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锅炉分析以及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对某电厂锅炉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系统用能的薄弱环节———燃烧过程及传热过程,提出各部分损失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并在分析基础上评价热效率和效率的不同之处,得出用效率评价热工设备更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法,对能量中[火用]的传递、利用、转换的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根据[火用]平衡关系,对一般的回热系统,列出回热系统中各级加热器的[火用]平衡方程,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获得通用的[火用]损矩阵方程。结合N1000—25/600/600机组,根据已推导的[火用]损矩阵分布方程简洁方便地计算出该机组回热系统的[火用]损分布和炯效率,为评价回热系统热经济性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余热锅炉的火用分析,推导出余热锅炉参数与火用回收量的关系模型,并分别给出对应不同烟气入口温度,饱和蒸汽锅炉和过热蒸汽锅炉回收火用值和工作参数的选择图表,分析提高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推荐不同烟气温度条件下余热锅炉的优选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储热介质成本,基于以矿物油储热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A-CAES),增设供热压缩机以降低储热温度,进而提出以水为储热介质的新型热电冷联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立改造后的系统模型,采用热力学方法对设计工况下两系统进行了计算,比较了供热压比(2.4~3.8)与换热器效能(0.6~0.9)变化时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储热温度大幅降低,实现了储热介质的改变;与原系统相比,热电冷联产系统电耗率基本不变,热效率、效率分别提高约14%、2.6%;供热压比变化对系统性能及设备损影响较小,换热器效能变化对系统效率、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电站锅炉的热经济性,特对锅炉(火用)损失及(火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燃料特性,燃烧温度,蒸汽参数,传热温差以及各项热损失,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从而得出了燃烧与传热所导致的不可逆损失,是我国当前电站锅炉(火用)损失的关键.并指出强化燃烧,适当减少辐射换热,提高锅炉炉膛温度;增加工质压力,提高工质的吸热平均温度;减小换热介质间的热力学平均温差;同时注意蒸汽参数的恰当合理匹配,则是提高电站锅炉(火用)效率、节约能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氨吸收式串联型制冷和动力复合循环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 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 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透平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关键循环参数的变化对循环热 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存在最佳透平进气温度及最佳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使得火用 效率和经济火用 效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表明循环最佳基本工质浓度随冷、电价格比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首次提出等效降法的概念,并利用这一概念结合矩阵建立了热力系统主系统状态方程。该方法为热力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直接计算热力系统热功转换效率,具有与常规分析方法相比概念清晰,易于理解,适合计算机程序化等特点,为实际系统定量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某N300-16.7/537/537-6再热机组为例,验证了状态方程与常规平衡法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能级提升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排烟余热用于加热凝结水,参与蒸汽回热循环,是电站锅炉排烟余热有效的利用途径之一。该文利用分析方法,建立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通用收益模型,分析传统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指出空气预热器存在较大损的缺陷。将空预器单元引入系统,组建了电站锅炉排烟余热能级提升系统,并结合某超临界1000MW机组热力参数,对其进行了收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排烟温度降低35℃,由于空预器单元 损失下降,与传统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相比,能级提升系统利用烟气的能级提升了1倍,机组效率提高了0.75%。  相似文献   

19.
Modern achievemen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field of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in tubular heat exchangers. The requirements are stated to be met by highly efficient tubular heat exchange surfaces. It is shown that it is quite possible to make tubular heat exchangers more compact than the plate-type on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up-to-date methods for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channel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传统火电厂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更新技术对火电厂进行系统升级改造问题,该文在ASPEN PLUS模拟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基础上,采用图像Yong分析方法对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引起循环系统Yong损失的内部现象,并提出了系统进一步改进的建设性方案,为传统火电厂的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