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宗凯 《四川建筑》2011,(6):77-78,80
首先从美与建筑美学开始,阐述了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继而引出了高迪与他的曲线建筑。以当代建筑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评述高迪建筑之美在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中的体现与意义,为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复兴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美学     
本文阐述了建筑—艺术—美学之关系。建筑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括和精神生活最敏感最触目的见证。文章列举了建筑作为空间艺术的美学特征,简述了建筑成为一个重要审美对象的理论,就建筑的实用与美的结合进行了探索,对建筑师在建筑美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利 《山西建筑》2004,30(9):1-2
阐述了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掌握结构技术的同时也需认识建筑艺术,指出结构工程师应增强美学意识,使结构的科学美与建筑艺术美相互结合,共创完善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海燕  徐鑫 《山西建筑》2010,36(8):36-37
针对功能与形式关系这一建筑的基本问题,通过分析历史上针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关系的不同观点,提出建筑美学的本质为功能美,具体表现在建筑的实用功能、地区性以及技术的特征等方面,并决定了建筑美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5.
我读过了翟立林同志“论建筑艺术与美及民族形式”的文章,文章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阐述了建筑形式与内容间的关系和建筑艺术的特征,以及什么是建筑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过渡时期建筑艺术的方向。这些在建筑思想混乱的今天,无疑的是有其一定的价值和指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生态建筑的美学新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哲  曾坚  肖蓉 《新建筑》2004,(3):62-64
生态建筑是当代先锋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在美学模式上已突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原则,汲取了哲学、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透过当前剧烈变动的建筑美学发展动向,分析了当代生态建筑潜在的意义与美学价值,侧重的不是提供某种创作手法,而在于能展现一些新的艺术模式和在新的艺术模式影响下的建筑现象,并对当代生态建筑美学观念的作品体现进行了合乎当代文化语境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吴小钦 《福建建筑》2014,(12):32-34
建筑艺术之美是基于一定的创造规律及形式美法则而通过恰当得体的方法产生的。研究形式美法则,探寻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是建筑艺术走向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建筑艺术形式美法则,梳理建筑艺术发展历程和各种流派、风格嬗变过程,旨在为建筑艺术形式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及设计借鉴。文章篇末也对当代审美价值的变迁及科学观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8.
冰雪建筑是在寒冷与严寒地区生活的人们为应对极端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其材料性质、力学性能、建造技术和形式表达有别于其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本文结合冰雪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从材料与表达、结构与形态、设计与建造三个方面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冰雪建筑创新团队在当代冰雪建筑领域的部分实践探索,阐释了在冰雪建筑创新过程中技术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内在规律,希望能够在推动冰雪建筑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为新时期建筑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是建立在精神与物质相糅合的艺术门类,以其独特的空间艺术形式,用立体的语言述说着人类生命的历程,镌刻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域和传统习俗,凝聚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与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建筑舞台上,建筑美学研究从文化碰撞、文化认同到文化杂糅,已经不再仅仅是建筑功能的探讨,而成为是在建筑活动中对生命意义的全面思考。黑格尔认为建筑是只有一半表达力的手段,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概念。建筑之美的文化语言,也从古典美学到技术美学、从技术美学到多元美学的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主编的话     
建筑是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学科,功能与美学的营造已是无法分隔的。但由于建筑艺术美学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对美的依存和萃取,使现代建筑师们很难全面地掌握日新月异的结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所以单纯让建筑师去开创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辉煌已不可能。本期专辑抓住技术美学主题,希望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架设相互认知与合作的“桥”。 本刊特稿-马国馨院士综述了建筑结构美学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可了解到有关建筑艺术与技术的许多关键词;而柯长华总工程师对日本大跨度公共建筑结构的分析与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美;…  相似文献   

11.
<正>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常会讨论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技术不仅包含建造、结构、材料等,也关注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艺术不仅体现为视觉、美学感受,也扎根于文化、体验和价值。"技艺成就建筑之美"既是《建筑技艺》杂志每年一届的代表性品牌活动,也是杂志一直探求的建筑之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在物质层面呈现了建筑本身,艺术则从精神层面拉近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  相似文献   

12.
建筑品质与建筑立面美学都在不断地提升,设计师在追求建筑立面的简洁明快的"美学"思想与建筑结构、功能有机结合,绽放建筑现代时尚美。本文就从"美学"的视阈出发,对建筑立面的"美学"论进行简要阐述,并结合工程项目实例,从建筑表皮逻辑、模数体系、几何母题、建筑体量、虚实对比等角度,论述建筑立面"美学"的设计处理及表达,以便能充分体现出建筑物外立面的艺术效果,满足时代对于建筑外部立面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类型建筑不同,大空间建筑并非以多样的空间组合传达对空间形式美的理解,而突出对整体空间的覆盖与包容,它所强调的空间美学形式是统一、完整。在此基础上人与建筑物接触部分的细部,其形态以及质感更容易建立研究对象的关联性,是一种建筑构造及建造表达,对于观察和体验建筑的整体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视觉引导、节点形式、材料搭配三个切入点,探讨了大空间建筑细节表达的思路与策略,揭示了大空间建筑细节设计同其相应结构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建筑,尤其是集聚各类先锋设计理念的文化类建筑在形态上处处散发着美学意蕴,使建筑形态设计不仅体现了空间性、视觉传达、形式性、参与性等美学特征,更通过别具一格的形态设计凸显建筑之美,使建筑成为艺术品。秦皇岛阿那亚艺术中心是现代建筑集设计艺术和美学意蕴于一体的综合建筑,耳目一新的建筑形态营造了建筑空间、感官体验和美学的交融,成功突破了艺术中心与公共课讲的固有定义。阿那亚艺  相似文献   

15.
建构是建筑诗意的表达,即对于建筑本身结构与材料的合理而真实的表达,而表皮是人们对建筑外观最直接的观察对象,在表皮欺骗与结构欺骗横行的大背景下对建筑的建构性表达需要对于建筑真实性与艺术美学的综合权衡。当代的建筑师们正在尝试建筑结构艺术化的道路,主流思想认为这种建构的方式是一种展现建筑本体美感的艺术形式,但是很多不合理的创作让这个课题陷入了一些消极的境地。文章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一些建筑思潮的融入,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地探讨建筑结构艺术化的建构性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与其它类型建筑不同,大空间建筑并非以多样的空间组合传达对空间形式美的理解,而突出对整体空间的覆盖与包容,它所强调的空间美学形式是统一、完整.在此基础上人与建筑物接触部分的细部,其形态以及质感更容易建立研究对象的关联性,是一种建筑构造及建造表达,对于观察和体验建筑的整体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视觉引导、节点形式、材料搭配三个切入点,探讨了大空间建筑细节表达的思路与策略,揭示了大空间建筑细节设计同其相应结构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建筑最早出现时并未有美学的功能。人们最初是为遮风雨、避虫害而建造穴居、巢居,当时绝没有想到什么艺术。但精神与物质是不能被完全割裂的,当日常生活、宗教仪式或政治生活的某种具体需要的建筑目的获得满足之后,建筑就出现了另外一种要求,即艺术形象和美。  相似文献   

18.
朱治远 《山西建筑》2010,36(12):11-12
阐述了高层建筑造型中结构的连续性、渐变性以及形式感、力量感,同时研究了与这些美学属性所对应的建筑造型艺术的比例美和标识性,通过结构技术的不断创新,从而唤醒建筑造型艺术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19.
艺术涵盖的门类众多,建筑属于艺术范畴中的以建造空间为特点的三维造型艺术,在相当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建筑与艺术始终保持互文性关系,即使是当代二者仍然受到近乎相同的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成为整个文化思潮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半山  赵辰 《新建筑》2011,(4):15-17
建造知识与建造体验在国内建筑教育中长期被忽视与误解,贻害甚多。多年以来,南京大学的建造教学不仅对此业界现状保持了批判意识,且摸索出了一系列实验性教程。文章以访谈形式探讨了建造教学的意义、建筑与艺术的区别、建筑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