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r12MoV钢盐浴渗钒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Cr12MoV钢的TD盐浴渗钒,运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测试仪、X射线荧光能谱、XRD结构分析、电子探针进行渗层断面元素线扫描及耐磨性等试验分析方法,观察、测定了渗层的组织、相结构、渗层硬度分布、相对耐磨性等特性。结果表明,该渗层组织均匀,结构致密,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和较高的耐磨性。应用于冷作模具时,配合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对Cr12MoV钢在510 ~520 ℃、NH3流量为60 mL/min时不同时间、NH3/CO2不同气氛比值、不同等离子体共渗炉压的氮碳共渗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金相、XRD、SEM、EDS、摩擦磨损实验,探究了氮碳共渗优化工艺及稀土加入对Cr12MoV离子氮碳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冷作模具钢Cr12MoV,时间为10 h、NH3/CO2为10∶1、炉压为500~700 Pa时,实验效果优化.另外,随着稀土镧的加入,渗层增厚且白亮层更致密,硬度梯度更平缓,氮碳共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对Cr12MoV钢制模具表面TD盐浴渗钒处理后的硬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980℃保温5h后油淬和180℃×2h回火的TD盐浴渗钒处理后,可以形成由含V和C的化合物组成的厚约为11.4μm的表面渗层,且渗层厚度均匀致密并与基体呈冶金结合.同时,渗层的表面硬度高达2786Hv,使得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Cr12MoV钢等离子S-N-C共渗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Cr12MoV钢进行等离子渗氮,然后再采用等离子S—N-C共渗工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硫的化合物层;在MM200磨损试验机上对其耐磨性和摩擦系数进行测试,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磨损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S—N-C复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其耐磨性、降低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5.
在选定供铬剂、还原剂的条件下,对影响盐浴渗铬效果的基盐配比、稀土和活化剂加入量进行配方正交试验,通过对Cr12钢试样盐浴渗铬工艺及渗层厚度的分析比较,筛选出900℃×4 h盐浴渗铬时的最优配方;采用光学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试、砂浆磨损试验等方法,分析比较了Cr12钢样品加稀土前后渗层厚度、硬度分布及相对耐磨性等性能。研究表明,添加稀土对盐浴渗铬有明显催渗作用,渗铬样品在渗层厚度、硬度梯度分布及耐磨性方面均优于未加稀土的渗铬样品和Cr12钢900℃加热油冷样品;添加适量NaCl和NaF以改造硼砂基盐配方,对改善熔盐流动性、降低挥发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Cr12MoV钢渗硼工艺及渗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出Cr12MoV钢最佳的渗硼工艺参数为950℃×5 h及最佳的稀土加入量为0.3wt%。与普通工艺的渗硼层相比,优化的渗硼层较厚且致密,疏松和空洞减少,硬度压痕完整,渗层脆性较低,渗层前沿较齐整。经X-ray衍射分析表明,渗硼层主要由FeB、Fe2B、(Fe、Cr)3C、(Cr、Fe)7C3组成。经优化渗硼后再经970℃淬火、200℃回火处理后,其渗层耐磨性比优化渗硼层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Cr12MoV冷作模具钢的中性盐浴渗钒处理工艺,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试验分析方法,观察、测定了渗层的组织、厚度、硬度分布、相对耐磨性等特性.结果表明,该渗层组织均匀,结构致密,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和较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Cr12MoV钢低温盐浴渗铬复合处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Cr12MoV钢低温复合盐浴渗铬处理后复合渗铬层的金相组织、相结构、渗层厚度、渗层硬度、铬浓度分布和氮碳浓度分布,并进行渗层的耐磨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氮碳共渗加低温盐浴渗铬复合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渗铬层及优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Cr12MoV钢耐磨性,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950℃×8hTD盐浴渗钒处理在Cr12MoV钢表面制备渗钒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和摩擦磨损试验对渗钒层组织成分和磨损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Cr12MoV钢表面渗钒层组织均匀致密,且覆层与基体间存在明显的界面,渗钒层厚度约为9.0μm。渗钒层主要物相由VCx相组成,碳化钒覆层具有(200)和(220)晶面择优取向。经渗钒处理后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可达2 002HV0.05,约为原始试样显微硬度值的2.88倍。用GCr15钢球作为摩擦副,载荷为4.9N,滑动速度为0.1m/s,磨损时间为30min条件下,渗钒层的摩擦因数约为0.58;渗钒后试样的磨损体积约为原始试样的0.29倍,其磨损的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通过TD盐浴渗钒处理,在Cr12MoV钢表面制备碳化钒涂层可有效提高其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Cr12MOV钢等离子S-N-C复合共渗渗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作模具钢Cr12MoV在等离子渗氮的基础上进行250℃,450℃,520℃的S—C—N复合共渗,在获得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高硬度表面基础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硫化物层。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方法对渗层表面组织及截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渗硫层变厚,硫化物颗粒变大;520℃等离子复合共渗3h可得到良好组织结构的表面处理层。  相似文献   

11.
Cr12MoV钢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两种原始不同组织的Cr12MoV钢在各个热处理工艺阶段的组织和性能。详细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原始组织的Cr12MoV钢,研究出其中一种组织的C4r12MoV钢较适于不经过锻造;直接进行最终热处理后使用。  相似文献   

12.
Cr12MoV模具钢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Cr12MoV模具钢经特定温度充分预热 ,在温度1000~1040℃区间淬火 ,可获得细针状马氏体和高度弥散均匀分布细颗粒碳化物,从而得到高强韧最佳配合的显微组织和优异性能 ,可提高模具寿命1~2倍  相似文献   

13.
Cr12MoV钢凹模的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Cr12MoV钢制硅钢片冷冲凹模,经1030℃淬火+180℃回火后残留奥氏体含量较多,硬度不够,耐磨性不足。由于残留奥氏体的影响,凹模在磨削中易出现裂纹。磨削裂纹成为疲劳裂纹的策源地,严重降低了凹模的使用寿命。经试验,采用1100℃淬火+液氮深冷处理+520℃回火,能明显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使凹模硬度上升,耐磨性增加。由于残留奥氏体已基本消除,不但减少了中间磨刃的次数,而且磨刃时也避免了磨削裂纹的产生,避免了凹模的疲劳断裂,提高了硅钢片冷冲凹模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魏代斌  杨华  李涛 《热加工工艺》2007,36(20):72-73,8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变质Cr1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变质Cr12MoV钢中共晶碳化物呈粒状均匀分布;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度呈逐渐升高趋势;淬火后试样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度先降后升;确定变质Cr12MoV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淬火+250℃回火。  相似文献   

15.
提高Cr12MoV钢模具寿命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预备热处理、淬火及回火、深冷处理、表面强化处理等方面分析评述了提高Cr12MoV钢模具寿命的热处理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硬质合金》2017,(2):120-128
为探讨超声水雾中第二次切割的加工参数对模具钢Cr12MoV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影响规律,在往复走丝线切割加工中,计划采用一种多介质的多次切割新工艺,即第一次切割在乳化液中进行,第二次切割在超声水雾中,第三次切割在大气中。实验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工件厚度、偏移量、水雾量和工作台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影响规律;借助中心复合法的建模优势及Design-Expert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的功能,建立了精度较高的线切割精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回归模型公式,经过实验验证表面粗糙度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3.56%,切割速度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8.68%;由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工作台进给速度和脉冲宽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工作台进给速度对切割速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成虹  黄付军  王卫生  钱云忠 《铸造技术》2012,(12):1394-1396
对Cr12MoV模具钢进行Ti变质处理,以改善铸态下钢中共晶碳化物形态及分布,并对变质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Ti变质处理后,钢中共晶碳化物的分布得到了改善,同时,钢的硬度有所降低,抗拉强度得到提高,冲击韧度提高了2.8倍。  相似文献   

18.
提高Cr12MoV钢拉深模寿命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提高Cr12MoV钢拉深模的使用寿命,选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渗硼 (1020~1040)℃淬火,200~220℃回火复合工艺处理模具,其使用寿命可比常规热处理工艺提高2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