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应力锚索是边坡加固中最常见的支护手段,揭示其预应力时程变化规律对开展加固边坡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剪切滞模型为基础,研究预应力锚索锚固结构三要素(锚筋、砂浆体及围岩)的受力特性及荷载传递机制,得到锚固结构界面剪应力及锚筋轴向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地根据锚筋–砂浆体界面剪应力是否超过两者接触界面黏结强度,提出预应力耦合模型与预应力解耦模型;其中,预应力解耦模型是基于剪切滞模型建立,可计算锚索预应力最终平稳值。最后,以水布垭水电枢纽马崖高边坡锚固工程为实例,探究预应力时程变化规律并提出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锚固结构界面剪应力分布及锚筋轴向应力分布曲线均呈负指数型衰减的特征;实际监测数据的拟合结果证明该预测公式的合理性;理论计算平稳值与实际预应力平稳值误差最大值仅为2.17%,验证预应力解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陈春来 《建筑施工》2013,35(1):88-90
建筑工程安全损失问题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建筑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基于此,针对建筑工程实际,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构建出建筑工程安全损失影响指标体系,然后再将通过实地调研问卷搜集到的数据带入BP神经网络,进而对各建筑工程安全损失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常见梁式结构转换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改善转换梁受力性能的方法,并且采用ANSYA软件结合实际进行验证。希望能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应力损失的施工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晓波 《居业》2023,(3):190-193
塔吊反力对高层建筑安全高效施工具有重要影响,若不能准确探明塔吊反力变化规律,将严重影响施工位形变化的判断。本文以贵州省广电大数据园区综合体项目为工程背景,探究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参数,揭示不同塔吊吊重的塔吊反力变化规律,提出塔吊反力计算公式,对塔吊平面布置及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吊重的增大支座1X反向与Y方向反力随着吊重的增大而增大,支座2X方向反力随着吊重的增大而减少,支座2Y方向反力不随吊重的变化而变化,支座3X方向与Y方向反力随着吊重的增大而减少;(2)塔吊反力变化和吊重荷载变化精确符合一次变化规律,且一次项对反力影响不大,常数项数值位于(0,60)区间;(3)结合反力修正公式整体优化了塔吊平面布置及基础设计,并进行了承载力及抗倾覆验算,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能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月顺  陈亚杰 《工业建筑》2006,36(Z1):250-252
引入非线性摩擦的概念,在剖析了现有预应力结构预应力损失模型的不足及分析了预应力损失的作用机理的前提下,建立了预应力损失计算的非线性摩擦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从而可更合理地计算大曲率预应力曲线筋的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7.
体外预应力结构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囚其在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与后张体内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有较大差别,因此,其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也与之有很大差别。故结合体外预应力结构自身特点,对其预应力损失的估算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旭 《广东建材》2011,27(5):163-165
本文针对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地铁车站复合墙,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结构受力模型,分析了各个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算图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地下二层车站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了各受力模型的计算结果,推荐采用考虑围护结构刚度折减的链杆模型。  相似文献   

9.
深埋条件下的高地应力软岩隧洞衬砌结构受力与一般隧洞不同,为探明其力学响应特征,依托实际工程对锚杆轴力、钢拱架应力及初支与二衬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现场测试,基于强度折减原理,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析围岩稳定性和二衬受力后的强度安全系数。分析表明:高地应力环境下边墙部位锚杆发挥拉拔力作用明显,锚杆中性点随围岩塑性区发展有向围岩深处移动的趋势;钢拱架以受压为主并能立即发挥支护作用;在保证围岩稳定的条件下,二衬将承担12%的围岩压力,且受力集中的墙脚处二衬强度安全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0.
考虑地基弹性抗力系数K随时间的变化,采用简支梁模型和弹性地基梁—简支梁复合模型,对沉管隧道管节沉放对接阶段结构纵向内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改进半柔半刚性接头等效模型,采用定向支座结合剪切弹簧对接头进行模拟。考虑临时垫块的影响,对现有沉管隧道运营期结构受力计算方法进行修正。依托舟山沉管隧道,对管节结构纵向内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接头模型可实现弯矩传递和两端位移差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某一管节沉放对接完成后,相邻的上一管节临时垫块部位的负弯矩发生较大幅度增大,可能引起该处顶板环向开裂;运营阶段管节临时垫块部位和桩基支承部位的负弯矩较大,需要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1.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过程中除了受材料容重、预应力筋张拉力大小、弹性模量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各项次内力,如预应力筋松弛、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支座不均匀沉降等的作用,这些次应力都直接关系到桥梁施工的质量[1]。若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妥,除了对桥梁结构本身的受力不利,还可能会使线形不顺畅,影响视觉效果,最终不能满足桥梁的设计要求[2]。本文项目中因历时5个施工工况,在工况4下桥梁体系发生了变化,所以取工况4进行分析,考虑次内力影响作用下实际监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希望能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控制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外预应力结构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因其在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与后张体内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有较大差别,因此,其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也与之有很大差别.故结合体外预应力结构自身特点,对其预应力损失的估算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原型整环管片力学试验研究了异形盾构管片环向接头转动刚度随隧道埋深增加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成果建立了异形盾构管片壳-弹簧计算模型,并将原型试验结果与修正惯用法和壳-弹簧模型进行对比,给出了异形盾构管片内力分布模式,明确了修正惯用法作为异形盾构管片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并将壳-弹簧模型推荐为能较为科学地反映异形盾构管片实际受力特征的计算模型。最后,基于壳-弹簧模型从经济和力学两个角度对异形盾构隧道与矩形和圆形隧道进行对比,证明了异形盾构应用于浅覆土地层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壳-矩阵-弹簧系统模型,模型以平板壳单元模拟衬砌管片,以矩阵单元模拟衬砌拼装的螺栓,以土弹簧单元模拟衬砌与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该模型对衬砌管片错缝拼装下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解决了采用传统的梁-弹簧模型平面应力-应变方法无法准确把握研究区域应力和变形的问题,可真实地反映衬砌管片结构的力学性态。采用壳-矩阵-弹簧模型分析了影响衬砌管片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因素,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以供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纤绳初拉应力对桅杆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全国不同地区的近十家建筑工程企业共281名员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15.0软件和AMOS 7.0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包含物质、制度、观念、情境四类因素的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安全文化四维结构模型,证实物质、制度、观念三类文化因素两两之间具有较强正相关性,而情境文化因素与上述三类因素之间具有较弱的负相关性.据此给出企业安全文化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郑灿 《广东建材》2010,26(11):23-25
本文采用无线动力测试系统对北京北站预应力张弦空间桁架的缩尺试验模型进行了索力监控,跟踪了拉索在施工过程以及荷载施加过程中的索力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无线动力测试系统检测索力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对于张弦桁架施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索力监控提出了新的方法,对于保证张弦桁架结构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层预应力锚杆应力损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层预应力锚杆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与边坡治理工程中,但应力损失一直是锚杆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锚杆的作用机理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指出锚杆的预应力损失是由锚杆与土层之间的非弹性变形引起的,进而深入分析了影响预应力损失的几种主要因素,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各种因素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有粘结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力损失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检平 《中外建筑》2009,(4):192-193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预应力结构施工工艺流程,从施工因素的影响、材料性能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有粘结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力损失分析及控制技术措施,从而确保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钢结构》2016,(11)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大桥是一座跨3条铁道的城市立交桥,为适应地形需要,将三跨8片预制T形梁优化为两跨4片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为满足作业时间要求采用顶推施工方案。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解决了因溶洞桩基承载力不足危及铁路及桥梁安全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周期,解决了施工时受铁路营运时间的客观限制;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板易出现裂缝的问题,且结构受力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