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业》2015,(14)
现今钢筋水泥的住区构架中缺乏足够的交往空间和绿色空间,一种新的建筑形式--所谓"空中花园"开始在高层住宅建筑中运用广泛。空中花园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筑有机结合,使人们亲近自然,拥有交往空间并脱离室内封闭压抑的气氛,景观设计优美,视线开阔,环境宜人,因此其目前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较多。本文围绕着"空中花园"展开讨论,从其概念入手逐步剖析这一名词,其后更是强调了其对城市发展与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肯定了高层住宅设计中的"空中花园"的意义[1]。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开放空间和绿色空间的不足,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当前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空中花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补充形式之一,其健康促进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值得中国高密度城市,尤其是气候适宜的亚热带城市研究与借鉴。立足于广州高密度居住现状及空中花园相关实践,探索空中花园空间类型、空间界面和绿视率的恢复性效益差异。以广州典型高层住宅小区为原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15组场景作为空中花园对照实验场景,并对被试者进行DSB测试的压力诱导干预,通过分析被试者生理恢复(皮肤电导反应,SCR)和心理恢复(情绪唤醒,STAI-S;主观恢复性评价,RCS)的综合效益,探讨空中花园各影响因素与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类型的空中花园均具备恢复性效益,且兼容性特征最为显著;2)当空中花园空间尺度受限时,界面通透性对环境恢复性效益具有重要影响;3)相同量级绿视率在不同类型空中花园中的恢复性效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让城市在森林里,森林就在城市中,空中花园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将空中花园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现代绿色建筑思想相结合,同时介绍空中花园在高层住宅中的设计原则以及空中花园在城市中的应用,体现出空中花园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优越性,得出城市应大力推广发展空中花园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发展空中花园是高密度城市解决公共空间不足、响应绿色人居的重要举措,掌握其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存量发展阶段垂直空间的精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识别高清影像图与实地踏勘建立718个空中花园GIS数据库,从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和地块形态3个方面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75%的空中花园分布在高层高密度地块,57%位于居住类建筑,59%位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空中花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面绿地起到了补充作用,但屋顶利用率较低且各类建筑、地块内部发展不均衡;2)空中花园分布总体上与地面互补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综合需求度和技术难度呈显著负相关,高密度地块的影响模式与总体样本一致,但低密度地块表现为均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空中花园分布与地面绿地供给、空中花园需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未来绿色空间供需匹配研究亟须从二维转向三维,结合立体空间进行地面-空中的一体化评估、规划和设计,尤其要增强空中花园的使用便捷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6.
林佳昕  杜宏武 《城市住宅》2021,28(2):42-43,56
随着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传统的低密度空间城市已转变为高楼林立的紧凑型城市,导致社区活动和日常互动空间缺失等问题.空中花园作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新的建筑语汇,弥补了缺失的地面公共空间.阐述高密度环境与空中花园的相关理论,从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角度研究空中花园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空中花园建设的运营痛点...  相似文献   

7.
在高密度城市中,高层住宅的立面开口对室内环境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中国香港地区为例,在分析地域气候和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立面开口致凉、挡雨、降噪、调光、防风等环境需求,着重剖析立面开口基于致凉、挡雨、附加构件和结合设备的形态,初步构建了中国香港高层住宅的立面开口形态与环境调控需求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高层住宅开口设计积极响应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高层住宅中设置空中花园,试图将庭院引入高层住宅之中,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广州出现的一种新的住宅设计理念与趋势,文章探讨了广州的这种高层花园住宅的设计理念,结合实例分析了其基本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几点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纯  吕斌  郑童 《城市规划》2015,(10):24-30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本文借鉴西方城市形态理论和测度方法,分析随着社区形态转变的社区生活品质变化。选取北京市内城采取三种不同更新策略的社区来对比:完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新的菊儿社区,以及完全更新成为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的交东社区。研究发现,采取"修旧如旧"更新模式的菊儿社区和采取大规模更新模式的交东社区,社区的物质环境形态可能会改善,然而社区的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却可能会因为更新而下降。具体来看,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新、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不仅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与未更新的社区相比不具优势,其社区物质环境形态也因门禁化、封闭以及用地功能单一而下降。规划者应将关注点聚焦在社区层面那些更细致、更深入、更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上,以营造宜居、健康、可持续的中国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城市绿地形式,社区花园对于高密度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自然教育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分别介绍了社区花园在城市开放空间和住区私属空间的营造过程,并对这两种不同空间属性的社区花园在不同的阶段上的参与主体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作者团队为期3年的实践探索,旨在为促进城市社区花园的多元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空间,社区内的景观承载着居民日常休闲和社会交往的功能。在传染性疾病暴发和防控期间,人们出行范围与时间受到限制,社区成为人们可活动的最大区域,社区景观则成为人们唯一可接触到的绿地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食景观倡导在景观设计中利用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不仅可以加深绿地与民众生活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提供新鲜优质安全的食品,实现景观与自然、城市与乡郊、美观与食用的融合。通过对社区外、社区内、家庭半户外3个层次的公共空间进行可食景观的营造探索,构建社区传染性疾病防疫圈和蔬菜供应缓冲链,以期成为"战时"生命花园和"平时"社区花园,使有限的社区公共空间承担更多的健康韧性功能,为未来可食景观在城市社区中的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试图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可参考的社区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春贵 《建筑》2013,(18):1
西方人所称的第七大奇迹"空中花园"不过是古典时代的美妙传说罢了,而在今日中国的许多城市,却是"货真价实",而且形形色色。近一时期,人们通过媒体见识了北京人济山庄的"空中花园"、苏州三香大厦的"空中花园"、深圳美加广场的"空中庙宇"、长沙向阳湖商场的"屋顶花园"、衡阳的"空中别墅群"等等。遗憾的是,这些"空中花园"都是违法建筑,尽管美轮美奂,但却有着极大的危害。违法建筑是城市建设的"毒瘤",但往往是在"万众仰视"中公然建设、长期存在的。人济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我国的大型以及特大型城市。为解决因此而导致的城市人口居住困难的问题,高密度住宅的建设在我国迅速地兴起。居住形式从传统开放式的自然住屋演变为高密度的社区公寓楼。因此城市机理、人文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居民的交往逐渐淡漠,相互间的了解越来越少,承载着生活琐碎片段的"情感空间"也随着高密度住宅的规划建设而慢慢地弱化消失,因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当今高密度住宅下情感交流空间的问题所在,结合一些基于高密度住宅的建筑实践,探讨如何在当今都市高密度的情况下进行"情感空间"的追忆以及在设计方面的诸多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20日,首尔市长朴元淳宣布名为"首尔路7017"的空中花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该空中人行绿道是由前城市高架桥改造而成。废弃的城市高架桥以线性公园的形式得以重生,形成可供行人和游客驻足游憩的植物展廊,覆盖了超过200种乡土树木、灌木、花卉。MVRDV联合创始人韦尼·马斯(Winy Maas)在演讲中介绍:"空中花园以生动的植物百科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韩国自然遗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 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 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 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 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 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 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 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 践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塔式高层住宅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并且很快就发展成为广州地区最为流行和最主要的城市住宅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机制下住宅开发对土地?济效益的追求所致.该文结合典型实例,首先回顾了1979年-1999年间广州地区早期塔式高层住宅设计的缘起、理念和特点,然后从交通核心筒、平面密集度、空中花园、户型空间格局、建筑层数等五个方面探讨2000年以来广州地区塔式高层住宅设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邱强 《四川建筑》2010,30(6):49-50
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的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必然要求出现更多、更好的高层住宅。适度地把"空中花园"引入高层住宅,能够带来一种更为丰富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创造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然而伴随而来的人类生态环境却在逐渐的消亡,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都市"城中村"不是城市中的一块疤,是城市社区的一种形态。因此研究城中村更新设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市"城中村"的更新是城市社区的再造,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一种具有生态自然和人文关怀内涵的居住环境,以求塑造广州独特的城市意象。都市"城中村"更新设计的提出  相似文献   

19.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在增加儿童接触自然机会的同时实现社区花园的可持续营造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儿童参与理论及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将儿童参与运用到社区花园营造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在长沙市八字墙社区和丰泉古井社区开展的社区花园实践,提出"校社共建"的社区花园营造模式,并从社区花园设计、参与主体意识和多方合作3个层面提出建议,总结儿童参与视角下社区花园营造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为后续儿童参与社区花园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深化阶段,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依托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对城市管理的最小可示范单元——社区,面向社区中特殊群体——独居老人,重点研究运用于独居老人的智慧社区创新关键技术,包括制定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并在上海市长宁区、浦东新区选择两个典型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应用示范,重点推广"幸福养老"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