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探讨复凝聚法制备薄荷油微胶囊的工艺.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和粒径分布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成囊性的影响.以微胶囊的含油量为制备工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该工艺的最佳制备条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4.1,壁材质量分数为5%,芯壁比为1:4,40℃,转速400r·min.在上述条件下,可形成表面光滑、大小均一的单核微胶囊,其含油量为90.2%.经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薄荷油已被包埋.该法制得胶囊的最小中值粒径为13.0μm,该样品中30μm以下约占80%.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囊材,以三氟氯氰菊酯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微胶囊。考察了壳芯质量比、温度、搅拌速度、对包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液晶分子在应用时封装复杂、难以成膜的问题,采用复凝聚法,利用液晶为囊芯材料,阿拉伯胶与明胶为璧材,对向列液晶5CB进行了微囊化.分析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壁材浓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胶囊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形貌及包囊情况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液晶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浓度均为2%,且两者质量比为1:1,pH值为4.0,搅拌速度为1 500r·min-1,反应温度为55℃,凝聚时间为15~20min,固化温度为10℃,固化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4.
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显伦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7,18(3):29-34
研究了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植物油为心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阿拉伯胶和明胶水溶液浓度的1%,在pH4.4温度40℃条件下,混合搅拌15min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包埋率可达50%以上,干燥方法首次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脱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显伦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研究了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植物油为心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阿拉伯胶和明胶水溶液浓度为1%,在pH4.4、温度40℃条件下、混合搅拌15min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包埋率可达50%以上。干燥方法首次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脱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香精为芯料,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胶囊,分别测得微胶囊的内径,外径和膜厚,从而揭示出微胶囊制囊工艺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香精微胶囊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茉莉花香精为芯材,通过复相凝聚法制备香味微胶囊。本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温度、囊材用量、芯材用量、pH值等)对茉莉花香味微囊的大小及膜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
为了提高冷榨芝麻油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冷榨芝麻油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化冷榨芝麻油。以微胶囊的形态、包埋率、产率及载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壁材质量分数、壁芯比、pH值、搅拌速度、凝聚时间以及TG添加量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复凝聚法制备冷榨芝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壁材的质量分数0.76%,壁芯比2.24∶1,凝聚pH值3.99,搅拌速度400 r/min,凝聚时间20min,TG添加量15 U/g。复凝聚法制备的冷榨芝麻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1%以上,是一种较好的微胶囊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相乳液法,研制了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以碳酸钠为芯材的微胶囊化产品.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溶液浓度为8%,保护剂溶液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600 r/min,油相:水相为1:6.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化碳酸钠具有较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10.
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胰岛素缓释微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PLA)/胰岛素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以聚乳酸为包裹载体,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备出胰岛素缓释微胶囊,通过考察稳定剂、超声时间及功率、搅拌速度、聚乳酸分子量等条件对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形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聚乳酸包裹胰岛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经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在4 μm左右. 复相乳液法制备载药微球工艺简单,乳液稳定性好,可以负载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9-63
建立谷物中伏马菌素FB1磁酶免疫吸附分析法(Magnetic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MELISA),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以自制磁性纳米颗粒为固相载体,负载伏马菌素FB1-卵清蛋白偶联物(FB1-OVA),建立检测FB1的MELISA方法,并与传统ELISA法和国标方法(HPLC,GB/T 255228—2010)进行比较。该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0.229 5x+0.569 3(x为lg(CFB 1),y为OD/OD0),线性范围0.1~25.0 ng/m L,相关系数r=0.995 4,检测限为0.071 ng/m L,与其他4种真菌毒素交叉反应率均低于2.0%。在不同的加标水平下,玉米和小麦批内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2%~120.0%和84.4%~120.0%,对应的批间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0%~100.0%和90.0%~110.0%(其相应的批内和批间RSD分别小于6.5%和12.8%)。与传统的ELISA和HPLC法相比,MELISA具有更低的检测限和更高的灵敏度。本研究所建立的MELISA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快速,适用于大批量谷物样品中FB1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免疫层析试纸法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验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会同两家免疫层析试纸开发厂商,使用稻谷、玉米两种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原始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层析试纸法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方法进行了对照研究,对免疫层析试纸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免疫层析试纸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相符率可达90.5%以上;免疫层析试纸法操作简单,检测准确、方便、快速,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初筛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干燥方式和条件对玉米淀粉颗粒特性的影响,对热风和真空干燥后玉米的淀粉颗粒形貌及偏光十字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料玉米、自然干燥和低温干燥淀粉颗粒的粒形完好,有明亮的偏光十字;而高温干燥下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出现偏移和模糊.观察玉米干燥后的淀粉形貌和偏光十字可直接反映玉米的干燥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C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利用样品中维生素C在弱酸条件下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生成的亚铁离子与邻二氮菲形成橙红色络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生成物吸光值与样品中维生素C质量浓度成比例,结果显示维生素C质量浓度在1~ 30 μ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3%~ 1.0%,加标回收率为97.18%~ 102.67%.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可以用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化姜黄色素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微胶囊化后的姜黄色素与未微胶囊化的姜黄色素进行平行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吸收波长、水溶性、耐热性、耐酸性及对维生素C、山梨酸钾等食品中常用添加剂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姜黄色素的水溶性大大提高,且对热、酸、光、维生素C及山梨酸钾等的稳定性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着重介绍了无机盐[Ca(H2PO4)2*H2O]的微胶囊化工艺,以及以此制成的膨松剂微胶囊在馒头中的实际应用.探索了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确定了具体成分的物系比和工艺参数,测出了不同物系比情况下不同的微胶囊包埋率.从而得出结论利用生淀粉作为二次乳化的分散剂并且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吐温-20时,包埋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玉米收获时通常都处于较高水分状态,含水量高,影响玉米的发芽率,导致霉变,必须将其干燥到安全水分以内才能进行储藏.为了更好地储藏玉米,利用转筒干燥工艺对玉米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入口风温、转筒转速、转筒倾角及滞留时间等4个因素对干燥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干燥工艺对加工后玉米含水率的影响,得出了以上4个因素对干燥效果的回归方程,分析了各个因素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的工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谢氏丙酸杆菌为菌种,大豆黄浆水为原料,进行了黄浆水预处理、斜面菌种活化、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维生素B12产量的影响,选出了合理的发酵条件:接种量7%,糖浓度8%,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为4天。结果表明,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既利用了废弃资源,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当气温超过15℃时进行通风,可以提高粮食的降水速率.同时实施换向送风、控制空气湿度和降水后的平衡通风等措施,可以解决上下粮层的水分梯度问题.通风干燥的粮食品质好,处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