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带来的高投资、高能耗、粗放式特征更加明显,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是影响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基于199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估算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研发强度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正向作用,创新研发人员投入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津市2011—2019年大健康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健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且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拉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呈负向相背离趋势;研发投入、企业年龄、盈利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健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密度对大健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则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削减小规模生产的落后产能,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形成良好的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利用2006~2018年中国县城市政建设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县城市政工程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以测度结果为基础,分别从时间、空间以及增长模式三个角度,对市政工程基础设施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县城市政工程TFP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整体水平不高,正、负增长间断出现的特征比较明显;TFP下降主要受来自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效率在样本期内有小幅度增长,规模效率下降是技术效率在增长过程中的主要负面因素;TFP水平空间差异性比较明显,各区域内部差异各有不同,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要高于其他地区;TFP增长主要模式为\"实践型\"和\"落后型\",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拖累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广西工学院学报》2018,(4)
以广西汽车制造业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RD (研究与开发)经费和人员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首先,运用索洛余值法对广西汽车制造业TFP进行测算分析,发现测算期间内TFP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次,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RD资本存量和RD人员投入对TFP的产出弹性,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和RD人员投入与TF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然后,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RD经费支出对TFP具有长期推动作用,RD人员投入对TFP的推动作用在前期较为明显;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对提高广西汽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借助David N.Weil的两部门配置模型分析了国际贸易引起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机理.采用1993-2007年中国的省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了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贸依存度在全国层面或是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层面都显著地促进了TFP的增长,但外贸依存度的贡献率在区域层面有所差异.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大于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明显大于西部.为了消除这种区域差异性,需要更进一步地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并引导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合理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2019年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5年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作为政策冲击构建DID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主回归结果表明,上调出口退税率在短期内能够显著提升纺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政策效应在技术型企业、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表现显著,而非技术型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则对税率变动不敏感。同时通过中介效应对出口退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调出口退税率可以促进企业研发,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分区域对我国二三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分析, 并通过DEA-Malmquist 指数法, 测算不同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后聚焦二三产业集聚对我国不同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全国整体范围内, 第二产业集聚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第三产业集聚将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分区域看, 南部沿海地区第二产业集聚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而华中区域、大西北地区第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是抑制作用; 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第三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而南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集聚却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1991—2004年中国18个地级以上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描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对其内在结构进行了分解;并以1998年为时序断点,分析了在煤炭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0.8%,导致增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退化,而且这种退化呈现加速的趋势;1991—1997年间,效率改善导致大部分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长,而1998—2004年间,技术退步导致大部分煤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开采历史较长的煤炭城市,14 a间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其分解成分,均大大落后于其它煤炭城市;1997—1998年间煤炭行业的"限产压库"政策,制约了煤炭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金窑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78-82
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我国建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转型期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着特殊意义。然而,由于方法的不完善和统计数据的缺乏,建筑业生产率的度量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简要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我国建筑业作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近期并没有提高,仍处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高金窑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3,18(4):78-82
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我国建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转型期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着特殊意义.然而,由于方法的不完善和统计数据的缺乏,建筑业生产率的度量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简要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我国建筑业作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近期并没有提高,仍处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量和系数比较我国东中西地区以及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健康人力资本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得出我国各地区在健康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存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量和系数比较我国东中西地区以及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健康人力资本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得出我国各地区在健康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存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给结合电力企业对运用该理论的Divisia指数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有关的说明;同时文中应用TFP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湖北省公司生产的生产率水平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电力企业对运用该理论的Divisia指数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有关的说明;同时文中应用TFP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生产率水平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6.
李俊霖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32(5)
利用2006年到2015年间湖北省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差异较大,湖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效率变化,其次是技术进步,再次是规模效率变化。国有企业产值占区域生产总值之比下降是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科教投入占比、降低财政支出占比、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对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当前安徽省工业企业生产率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选取安徽省2003—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投入面板数据,采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对安徽省工业企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寻找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8年安徽省工业企业纯技术效率指标呈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技术效率、技术... 相似文献
18.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8,(2):95-101
提出了一种计算高技术产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区位熵计算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度,其次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指数法测算了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构建高技术产业聚集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模型。选取2006—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高技术产业聚集水平省级差异较为明显;"一带一路"沿线18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但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减弱趋势;高技术产业聚集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出现了一定的聚集拥挤现象,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逐年递减;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强于华南地区,优于华东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1990—2006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对福州、厦门、泉州经济增长的效率演变进行分析,估算出福州、厦门、泉州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结果表明:这三个中心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发的增长趋势,城市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对三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分析区域人力资本的数量存量和质量存量,指出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通过建立影响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增量投入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系统环境因子是造成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