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电磁波频谱中的紫外辐射 红外线定义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线,由英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 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相似文献   

2.
红外线和可见光及微波等一样,都是电磁波,所不同的是波长不一样,其波长范围在0.75~1000μ(微米),一般将波长为0.75~1.5μ的红外线称为近红外线,波长为1.5~5.6μ的红外线称为中红外线,  相似文献   

3.
一、红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nm~400,000nm之间,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主要是太阳光,红外线约占太阳光的60%。 根据红外线辐射所能产生的效应,可分为三类:①短波红外线,其波长在760nm~1400nm之间;②中波红外线,波长在1400nm~3000nm之间;③长波红外线,波长在3000nm~400000nm之间。有时将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节能的新技术——远红外加热已在我国许多工业部门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是波长在0.75~1000g(微米)的电磁波。由于它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可见的红色光线的外面,故称之为红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又把红外线划分为:入=0.75~1.5弘的近红外线,入=1.5~5.6ll的中红外线,入=5.6ll以上的远红外线。有机物分子的振动波谱约在3~100LL,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几乎等于零。与此相反,有机分子对远红外线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因而对有机分子的加热,远红外线比近红外线的效能高得多。油料及油脂属于有机分子,可以设想,油脂制备中应用远红外技术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我厂于去年六月份把炼油车间脱臭锅的一般电加热改为碳化硅元件的远红外电加热,功率为3GKW。去年10月,又在新制的+2100×5辅助蒸缸里涂复了FC-1型蒸汽远红外涂料。下面是这两项远红外加热技术应用前后的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是电磁波(光波)的一部分,在电磁波谱(光谱)紫色可见光的外侧,波长在0.01μ至0.4μ之间;红外线亦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在电磁波谱红色可见光的外侧,波长在0.75μ至100μ之间;紫外线与红外线皆在为肉眼看不见的光带区域内,且对人的眼睛有影响很大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众所周知,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谱波段组成,而到达地面的光波是由波长短于3~4微米的红外线、可见光波以及很小一部份紫外线所组成。这些到达地面的光波对棉、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颜色一各种化学分子结构不同的染料有何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涉及到染色牢度的间题,提出这一间题也许有助  相似文献   

7.
日本最近推出一系列用途广泛的高科技实用微纤维产品 ,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一、太阳能纤维 :其含有一种能吸贮太阳光能的化学成份碳化锆。碳化锆是太阳能发电机的基本元件。它易于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能 ,并可将已吸收的太阳光能“锁住”,不会将能量漏失。含碳化锆纤维能吸收波长小于 2 μm的太阳光 ,并将光转变为热量 ;同时 ,将波长大于 2 μm的光线反射掉。经测太阳光中 95%以上的能量集中在波长 0 .3~ 2 μm的范围内 ,而人体热辐射的波长在 1 0 μm左右 ,这就是“太阳— α纤维”在冬季室外阳光下能保温取暖的奥秘所在。“太阳— α”仿纤维…  相似文献   

8.
李瀚宇 《纺织导报》2012,(8):102-103
1红外纺织品的定义"红外"一词是一个很宽的电磁频率范围,从用于通讯的最大电磁频率到可见光谱的最低频率。服装在穿着过程中,来自人体的辐射热以电磁波的形式产生,主要发生在红外区域。红外波谱的波长范围从0.75~1000μm,而与人体生理过程相关的最典型的红外波谱范围在6~14μm之间。纺织品经过后整理技术使其表面能够直接反射或吸收后反  相似文献   

9.
利用远红外线烘烤食品,是人类加工食品的一种先进技术,是世界食品科技的一个新发展。通过光谱分离,日光或高温物体所射出来的光线,从波长短的算起有r线、x线、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微波等。在红外线中,波长0.75—1.5微米者为近红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紫外线对人的眼睛伤害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紫外线是指光的波长在200-380之间的太阳光或人为灯发的类似光。它包括三类:UV-A波长段为315mμ-380mμ,UV-B波长段为280mμ-315mμ,UV-C长段为200mμ-280mμ,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波段为290mμ-2000mμ,紫外线占13%,其中UV-A占9%,UV-B占3%,UV-C接近于0%。紫外线对人眼的损伤主要取决于紫外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11.
《印染》1977,(1)
一、远红外线 在光谱学上,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为长、比微波为短、波长为0.72~1,000微米的电磁波。在这一区域的电磁波中,红外线一般又可分为三种;紧接可见光的(波长0.72微米)到波长2微米以下为近红外线,波长2~25微米为中红外线,波长在25微米以上为远红外线,见图1。历来所用的红外线灯泡,它发出的是近红外区域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ULTRAVIOLET) 光是一种能量,用波长来表示,单位为纳米(1nm=10(-9))。不同的光线波长不同。可见光的范围在380—780之间,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而波长长于780nm为红外线,短于380nm为紫外线(UV)。UV分为:UV~A,UV~B,UV~C,UV~A波长315—380nm,UV~B290—315nm,UV~C200—290nm。  相似文献   

13.
二、混色与光视效率1.混色定律上面谈到,太阳光包含着各种波长的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同样,从许多实验发现,如果将不同强度的红光、绿光、蓝光照在一起,亦能得到许多  相似文献   

14.
远红外线辐射干燥在茶叶滤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辐射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辐射,波的范围在0.75~3μm,称为近红外辐射。3~1000μm称为远红外辐射。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在电磁波谱中,位于红色光外面,因而称红外线。又因它是一种辐射,故称红外辐射。红外辐射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辐射,它与光一样是直线传播的。射到物体时,一部分能量反射,一部分穿入内部,其中有的会穿过物体继续前进,余下为物体吸收,转换成分子热运动,温度升高。为此,可利用红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的视觉在一定的光亮条件下,能看到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随波长(380nm~780nm)不同可看到各种颜色。对于某些波长,人们感觉到的颜色与波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完全恒定的。当光照强度变化,人眼感觉的颜色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右图为CIE肉眼颜色反应曲线。其中,粗线为白天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颜色范围,即CIE1924年发布的白天视觉曲线图;细线为晚上看到的颜色范围,即CIE1951年发布的夜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性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方法.样品由1%三氯乙酸-乙腈超声提取,加入蛋白沉淀剂进行纯化.色谱柱ZORBAX SB-Aq(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三乙胺溶液,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回收率为89.8%~91.1%,相对标准偏差在0.75%~1.60%之间.  相似文献   

17.
裘愉发 《丝绸》1997,(6):34-35
被列入1994年浙江省(第一批)新产品试制计划的EIR(远红外)绸缎,由浙江桐乡第一丝织厂开发研制成功后,国内陆续对远红外纤维的产品作了进一步开发,它将作为一种保健丝织品,在造福人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一、远红外及其纤维远红外(缩写为EIR)线是太阳光线中不可见的电磁波,它的波长为4~1000μm,据美国太空署研究发现,远红外线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它可以渗透到皮肤内2~4cm,引起细胞共振而产生温热效应,使身体体温增高,造成微血管扩张,增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排除运动后堆积在肌肉…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马达加斯加蓝色蓝宝石的颜色特征,采用GemDialogue颜色系统对其进行了描述与分级.对比世界上主要产地(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柬埔塞、缅甸)蓝宝石的颜色特征发现,马达加斯加蓝色蓝宝石样品的黑色罩过高,使得其最终的颜色等级大多在1~4范围内,属于"商业级".为了进一步确定马达加斯加蓝色蓝宝石样品的颜色特征及其与全Fe,Ti质量分数的关系,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电子探针测试了样品.结果显示,随着全Fe与Ti质量分数的增加,样品的蓝色加深;当蓝宝石样品中全Fe的质量分数为0.02%~0.75%、Ti的质量分数为0.006%~0.040%且其全Fe与Ti质量分数比值为10~30时,蓝宝石样品的颜色为纯正蓝色;当超出此范围时,蓝宝石样品通常含有绿色或紫色色调.  相似文献   

19.
美国Twitchell公司新近开发了一种新的工程专利产品SELECT-A-SHADE(专利号U.S.NO:4793668)。这是一种涂层织物,它能滤去太阳光中对人体皮肤有害的成分,而仅允许合乎需要、有益于健康的光线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表明,太阳光中对人体皮肤有害的区段为紫外光(UV),其中能把皮肤晒黑的区段为UVB(波长在330nm以下),它会诱发病变使皮肤变红、起泡。一方面要让皮肤暴露在  相似文献   

20.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 (2 90 nm~ 30 0 0 nm)是由紫外线 (UV,5% )、可见光 (50 % )和红外线(45% )等辐射线所组成的 ,它穿透了地球上方 1 00 0 0 m高度的臭氧保护层。 UV辐射含有较短波长、高能量的 UV- B波段 (2 80 nm~ 32 0 nm)占0 .4% ,大多数是低能量、波长较长的 UV- A波段(32 0 nm~ 40 0 nm)。能量最高的是 UV- C射线 ,它对皮肤最有害 ,幸运的是它被臭氧层挡住了。由于射线污染 ,臭氧层消耗了 5%~ 1 0 % ,形成了所谓的“臭氧空洞”。较长波长的 UV- A射线引起了黑色素母体的转变 ,在几个小时内发生了快速的色素沉淀 ,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