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4.5O—112 8PR微型轮胎胎里漏线的产生原因,并从轮胎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通过调整成型机头宽度和胎面尺寸、增大内衬层胶厚度、加强硫化工艺管理等措施,解决成品轮胎胎里漏线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增大NR/SBR并用比、减小再生胶和填充剂用量优化载重斜交轮胎内衬层配方,提高胶料的3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胎体第1帘布层挂胶由2次减为1次,并增大内衬层的厚度,既有效解决了成品轮胎胎里露线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贾立勇 《轮胎工业》2013,33(7):433-435
分析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里露线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合理设计胎体钢丝帘线假定伸张值、半成品尺寸和质量及带束层贴合鼓周长,严格控制返回胶掺用比例、胎侧反包高度、内衬层挤出温度和速度、过渡层胶料门尼粘度及硫化定型压力,及时维修活络模硫化机,重新设计重载地区产品、适当增大内衬层厚度、提高胎体安全倍数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18.00-24-12PR压路机轮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胎里露线问题,从施工设计及工艺制造等方面查找原因,通过调整施工设计及加强工艺管理等措施,使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对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里露线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半成品部件尺寸过小、过渡层胶料门尼粘度过低、胎体帘线假定伸张值过大、成型时胎体帘布或带束层上歪、定型工艺参数控制不当以及胎坯胎里中有易挥发物质存在等均会导致胎里露线。通过合理设计半成品尺寸、严格执行施工标准、返回胶掺用比例不超过15%、调整胎体帘线假定伸张值和带束层周长以及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等措施,使胎里露线缺陷率由0.126%降至0.02%。  相似文献   

6.
张志国  朱洪峰  王健 《轮胎工业》1997,17(3):176-176
航空无内胎轮胎胎里露线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张志国朱洪峰王健(沈阳第三橡胶厂110025)胎里露线是无内胎轮胎常见的工艺质量问题,我厂在历年生产中常有出现。胎里露线部位在胎肩处,其宽度为40~60mm,长度为几根帘线至两肩整周不等。对此,我们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胎里露线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采取确保成型机平宽与带束层贴合鼓周长合理、缠绕机挤出胶条尺寸稳定、成型鼓扇形块周长一致、防止垫胶贴合偏歪、内衬层接头压实、合理设定硫化定型压力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胎里露线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轮胎胎里裂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轮胎胎里裂口的主要原因是气密层胶皱叠和帘线弯曲、叠合。通过采取调整帘线假定伸张值、成型鼓宽度、帘布裁断角度,控制半成品尺寸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胎里裂口问题,轮胎的合格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凤杰  朱鹏 《橡胶科技》2021,19(1):0036-0038
分析半钢子午线轮胎胎里径向裂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帘布电子辐照预硫化辐照剂量不足、帘线伸张率大、部件接头不良、肩部材料过渡不良、喷涂剂或隔离剂使用不当、硫化胶囊选取不合适、硫化参数设定不合理、胶料门尼粘度低等均会导致轮胎胎里径向裂口。通过合理选取工艺参数、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优化结构设计等措施,可有效避免轮胎胎里径向裂口,从而降低轮胎废品率。  相似文献   

10.
载重尼龙斜交轮胎胎里露线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崇才 《轮胎工业》1997,17(8):500-502
载重轮胎胎里气泡产生的原因是胎面胶胶料塑性值偏小、胎面挤出时呈水波纹状、胎面定长不准、返回胶料水分多、缓冲层胶片与帘布层间产生气泡、烘胎时间较短和温度不够、胎坯未扎眼和硫化内压不足等。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严格控制胶料的塑性值、调整胎面挤出工艺、加装输送带抱闸、严格控制返回胶料的质量、减小缓冲层胶片宽度、保证胎坯停放条件、确保胎坯扎眼和保证硫化压力。  相似文献   

12.
张春生 《轮胎工业》2008,28(4):248-249
分析零度带束层伸张值、胎肩压合宽度、辅鼓周长和硫化定型压力等结构及工艺参数对胎里周向不平的影响.通过优化零度带束层伸张值,合理匹配胎肩压合宽度与模具行驶面宽度,调整成型时锁块压力、硫化定型压力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里周向不平的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3.
岳爽  张铃欣  陈银川 《轮胎工业》2018,38(6):372-374
分析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圈气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控制内衬层和胎侧耐磨胶的胶料粘性,优化过渡层和气密层的差级设计、边厚,优化胎圈部位材料分布,加宽过渡层、减窄气密层及合理设计胎侧隔离胶片宽度和敷贴位置,并且使用无缝扇形块,有效降低了胎圈气泡的缺陷率。  相似文献   

14.
15.
高锐明 《轮胎工业》2002,22(11):672-673
介绍了尺寸稳定型聚酯(DSP)帘线在轿车子午线轮胎胎体中的应用及胎里露线的原因和解决措施。DSP帘线干热收缩率波动是造成轮胎胎里露线的原因,解决措施是确定适当的成型机头宽度和调整半成品成型定位尺寸。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尼龙斜交外胎胎里露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外胎胎里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结构设计不合理和工艺波动引起水胎和外胎之间夹有空气、水和油;(2)帘线过度伸张;(3)其它工艺因素所致。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加强工艺控制,从而有效地消除外胎胎里露线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造成轮胎胎圈打褶和胎里窝气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轮胎胎圈打褶问题主要通过调整机械手伸张直径公差范围、调整内套高度、增加“呼吸”动作、控制装胎高度和换用光面胶囊等方式进行解决;胎里窝气问题主要通过调整定型时间和增加定型排放的方式进行解决。采取改进措施后胎圈打褶和胎里窝气缺陷轮胎数量明显减少,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王红彦  王恩英 《轮胎工业》1998,18(3):177-179
分析了引起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里露线的主要原因:轮胎内轮廓设计不合理;帘线假定伸张值的选取及成型机头宽度计算不准确;胎坯外周长小;胶囊设计不合理;工艺施工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等,并从结构设计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分析11R24.5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里窝气和胎侧气泡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采取调整硫化机一、二次定型压力,重新选择硫化胶囊类型,调整胎面尺寸等措施,轮胎合格率由94.95%提高到99.90%.  相似文献   

20.
详细分析了12.00-20 18PR轮胎胎圈焊破产生的原因,针对该规格轮胎的使用条件,通过减小胎圈着合直径,采用三钢丝圈结构,提高反包高度和增大缓冲层宽度,减少了胎圈爆破,使该规格轮胎因胎圈损坏造成的退赔由原来占退赔轮胎的25%下降到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