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孔子家语·困誓》中有一则“赐倦于学”的对话对今日应对学生倦学问题颇有启发。对话中,子贡不断降低自己的目标,从志于道下降到事君,并最终下降到耕。这一下降过程的背后是生命视域的渐次缩小,而下降的实质则源于其“现实之困”,即无法超越自己对现实世界中的事功的关注。而孔子则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打开子贡的生命视域,让其逐步从当下现实的局促中超越出来,从而能够远其志和广其思。这启示我们造成今日学生倦学问题的原因亦在于一种“现实之困”,而应对倦学问题的方式则在于自然教育与经典教育。自然教育即向着自然的回溯,经典教育即向着经典的攀升。前者能够荡涤心灵,使个体学习从对现实功利的关注回到生命的本源状态;后者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心灵,为个体心志敞开广而远的文化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2.
卓越教师是人格高贵、智慧卓著,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充满创造激情与生命感召力的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教育者。从生命哲学的视角看来,使卓越教师区别于普通优秀教师的卓越特质主要体现在他充满理想、富于激情,具有浪漫主义的教师信念;直觉把握、洞察领悟,拥有超出常人的实践智慧;反思研究,创造性顿悟,有着全人投入的学习精神;积极进取,享受挑战,有着自我实现的不舍追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人学事业,在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生产和科学技术活动中,教育和医学是两门最为特殊的学科知识或科学技术活动,直接关乎我们人自身:医学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关乎我们的心智健全。从人文的视角看,教育是转化人之心灵或灵魂的启蒙之光。从现代性视角看,现代教育把知识传授和知识技能的竞赛当成了教育的唯一使命和最高目标,忘却了它必须承诺的"传道""解惑"使命,更难以承诺它"转化(人的)心灵"的根本使命。从现时代中国现实看,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第一,教育公平的缺失;第二,应试教育造成的教育偏颇或者"教育的单面性";第三,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家庭、教育与社会等诸种关系的紧张和扭曲;第四,教师、学校和整个教育使命的"失真"等。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也需要回归。作为教育者或教育家,我们始终都不能忘记,教育之本在人,在人心,在人文之道,即:使人脱离愚昧和野蛮,走向文明和高雅,点亮人心,转化灵魂,成就人格的卓越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思政教育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国家也逐渐重视起高校的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关乎着学生健康人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和人们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铸造行业也越来越需要思想觉悟高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徐特立,生前并未使用过“素质教育”这一术语,但他经常用“本性”“觉悟”“习惯”“精神”“个性”“人格”等词语表示人的素质;用“发展”“生长”“养成”“改造”“锻炼”“提高”等词语表示...  相似文献   

6.
对话式教育基本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为言语、交往与理解、质疑与批判。它以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关切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教育目标;以爱、谦逊、信任为其模式运作的逻辑前提;并努力建构一种“我(师)-我(生)-我(生)”型的体现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多向开放性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误区与出路:学生独立人格培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识中人的意义的崛起促使人们对教育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格的成长。完美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独立人格的发展,同时,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其人格特征中最突出的最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因此,基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育过分整齐划一、强求一律的状况,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成分,是促进学生将储备知识进行内在转化并实现自我修养提升的必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人文教育并未对受教育者即“人”的内在维度予以关注,更遑论深入审视。人性本应包括理性、神圣性及动物性。但是,忽视人的“根性”的教育模式,反而可能将教育扭曲为一种“反人性化教育”“伪人性化教育”。如何在利人中立人,在满足动物性的同时,伸张神圣性,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充沛的生命的和谐的人,而非虚伪的“两面人”,是中国当代大学人文教育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具有大学师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当今社会文化中个性鲜明、情趣高雅、活跃多采、起落跌宕的亚文化潮。它体现在学校的课内、课外、物质、制度、精神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教育风格、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班风、校风。校园文化不论是否被人们意识到并加以研究,它始终客观存在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心灵、精神、性格的塑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驱策力和规范力。因此,广泛开展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建设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死教育的实质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活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激发终极信仰追求和滋养关爱情怀"的死亡教育。高校生死教育受限于文化传统和学科演进的束缚被迫夹缝求生、受制于教育对象的个体选择而常常不受待见、受困于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而举步维艰,须定位于学生面对死亡议题时以"接受与死共存,理解生死本质"的不惑、"接受向死而生,追问存在意义"的不忧、"接受杀身成仁,实现道德人格"的不惧为教育目标,努力做到:大胆尝试"敢于主动的教育",充分利用"适于施教的时机",合理选择"易于理解的内容",精心组织"旨于多元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抵御死亡恐惧的能力,达到超越死亡的境界,真正懂得"生得欢欣,死得尊严"的重要意蕴。  相似文献   

11.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精神是大学的精髓与灵魂,大学的责任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人的精神”的人。精神的传承、生产与原创是大学的主要使命。大学作为独立思想的中心、批判的中心,所表现出的最本质的特征便是精神的原创。  相似文献   

13.
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诺贝尔奖精神,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互动关系演进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结果,是推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文化创新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对创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作用体现在: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创新、激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其研究的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4.
校庆·校友·校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学校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一种融管理特色、治学精神、工作作风、生活品质、师生情谊等优秀素质的综合风格,这就是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维系生存和向前发展的魂。校训是校风的文字表达。校歌是校训的宣传方式。学校的领导班子只是校魂的组织形式和实际执行者。如果领导班子中的成员败坏校风,他必须从领导班子中革除出去,革除的理由是他伤风败俗,腐蚀了灵魂。校庆的宗旨是:向社会公告,给自己提神,汇报和公告关于校风的执行情况以及校风的丰富和提升的内容;提醒师生必须继续努力,学无止境。校友是校风的见证。因为魂系神绕才有校友会。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新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立足21世纪时代背景,以全新视角界定素质教育内涵。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标志教育理念深刻变革,教育思想的飞跃。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方向是通才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教育管理应以理性个性培养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倩 《现代大学教育》2005,23(5):102-104
个性包括品德、品格、爱好、自我修养等,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个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完美无缺,有的还可能存在较大的缺陷。理性个性是个性的升华,是自由、全面、和谐和自律的个性,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是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理性个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和矛盾。大学生教育管理应该在主导者的积极指导下,让学生来对自己的个性发展负责,培养理性个性,让他们懂得怎样去理解别人,同别人相处,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庄子理想人格在科学探索中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逍遥”型理想人格多遭贬斥,但披沙拣金之后却可发现,其中含蕴了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遵循规律的理性意识,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发掘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于今天的科学探索活动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为己之学"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注重人的德性关怀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树立良好学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的思维,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扬长教育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人的“长”就是个体发展的优势资源,扬长教育就是张扬学生长处,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策略。其旨在使学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发展资源(时间、精力、兴趣、特长、个性、志向、兴趣),达到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完善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扬长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策略,而且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质量观,人才知识与素质构成的方式、教育伦理和人才培养过程要素的含义等。  相似文献   

20.
阿什比科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继承传统与应对现实的产物,英国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科技滥觞滋生的负面效应、大学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窘境等因素较大地影响了这一思想的形成.阿什比提出,要融人文精神于科学教育,通过"核心辐射"的课程模式,培养文理皆通的"完人".阿什比科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遵循了大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与外部逻辑,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