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忧思科学家联盟(UCS)最近公布一项研究显示,1880年至2010年,地球海平面上升超过1/4、全球温度升高1/2,而这一结果可以追溯到全球90家公司身上,这些公司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生产商,还有几家水泥公司。1980年以来,全球变暖开始受到关注,这90家公司的排放量导致温度上升28%—35%、海平面上升11%—14%。《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将气候变暖归咎于  相似文献   

2.
通过识别和追踪寒武纪—奥陶纪不同期的台地—台地边缘界线揭示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的变迁,通过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并结合有机碳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东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迁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寒武世塔东地区以斜坡相—盆地相为主,台地边缘相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期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东北部鸡唱峭壁剖面发育了下三叠统碳酸盐鲕粒浅滩层序。为揭示该层序形成过程中的海平面变化,进行了一系列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C和O同位素变化反映了高频的海平面变化,可用于地层层序的划分。δ13C增加和δ18O的减少,表明海平面的上升,发育退积准层序组;δ13C的减少和δ18O的增多表明海平面下降,发育进积准层序组。样品采自飞一段至飞二段,这两段共识别了5个准层序组,即pss1-pss5。整个研究层段共划分了5个五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及2个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Sr和Mn含量变化反映了低频的海平面变化,也可用于背景分析以及验证样品是否保持原始沉积成岩环境。Sr同位素的上升趋势,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同步;Mn的含量与古水深有关,常富集于深水区,表现为Mn的含量在离岸深水区较岸边浅水区高。Sr、Mn含量的变化揭示了长期的海平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等。台缘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呈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特征,礁(丘)滩复合体外部呈丘状外形,内部为显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较大的礁(丘)滩复合体快速生长形成地层厚度增大的建隆特征,以及向盆地区沉积厚度急剧减薄形成的陡坡或远端变陡特征是判断台地边缘的证据。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的方法,结合有机碳、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相带迁移的控制作用。早寒武世塔东南地区以斜坡-盆地相为主,台缘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Vail关于海平面变化的观点,结合对四川盆地中部几个工业性产气层孔隙储层形成原因的分析,研究了区域海平面升降与储层形成的关系。结果认为:对碳酸盐岩而言,沉积期的间断、海平面由上升至下降的过程、由高水位期至低水位期的变化以及低水位稳定时期都可能形成较理想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6.
赵宗举 《石油学报》2015,36(3):262-273
基于碳、氧同位素长期分馏原理,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古生物化石壳的碳、氧同位素可作为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指标。一般地,碳同位素变重或氧同位素变轻反映了全球海平面相对上升,反之则相对下降,对于古近纪之前的古老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较氧同位素更为稳定且更适于作为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指标。由于三级层序时限(1~10 Ma)内碳酸盐台地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纬度带变迁及其碳酸盐产率的显著变化,据此提出了海相构造层序研究方法--碳、氧同位素-沉积旋回对比分析法。该方法将海相三级层序划分为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全球海平面层序及主要受地区性构造沉降-抬升作用控制的构造层序2类,全球海平面层序的沉积旋回及沉积古水深变化趋势与碳、氧同位素反映的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构造层序的沉积旋回及沉积古水深变化趋势则与碳、氧同位素反映的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趋势不同。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三级层序研究表明,下奥陶统所发育的2个三级层序属于全球海平面层序,而中-上奥陶统所发育的6个三级层序主要受阿尔金岛弧及库地岛弧与塔里木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控制、属于构造层序,尤其是上奥陶统层序OSQ6(良里塔格组)属于典型的构造层序。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层学方法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及某些非冰川性快速海平面变化性质(与海洋生物灭绝的联系超过了其他地质因素)的发现,更增强了地质学家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强烈的兴趣。如图1所示,海平面变化可分为五类:(1)洋中脊体积变化可以使海平面发生渐变,其幅度可达几百米,持续时间在1my以上;(2)大陆冰川的增生和消融可陡海平面发生快速变化,其幅度在100m上下,持续时间约为10000y(冰川融化)到0.1my(冰川积累);(3)三  相似文献   

8.
珊瑚环礁上唯一的陆地是由未固结的礁源砂和砾组成的规模很大且低矮的岛屿。一般认为,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珊瑚环礁极易沉没于迅速上升的海平面之下。此外,环礁表面现存的地貌形态,在晚全新世已经形成,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岛屿对海平面变化模式进行评估,以判断海平面是稳定型,还是上升型(礁被淹没),或者是下降型(礁露出水面)。如果晚全新世历史反映的是环礁出露,那么反过来可以证明在过去几百年或几千年间海平面曾经超出环礁出露的高度;而另外两种模式,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东部海岸自6000年以来,海平面是连续和快速地上升,但1965年和1987年发表的两条是弗吉尼亚州东部海岸海平面变化曲线与此不一致,一条曲线在距今4400年到5100年之间海平面呈下降的趋势,另一条曲线在距今4000年到4700年之间海平面缓慢上升。作者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了建立距今4000年以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最近对德尔马瓦半岛南部的大西洋海岸作了一次野外考察。  相似文献   

10.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海平面变化与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的灰泥丘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海相成因工业性烃源岩之一。沉积相研究及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地区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根据3期海平面变化特点将良里塔格组划分为3个层序。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与海平面变化有如下关系:①层序1中的烃源岩只发育在第1期海平面上升最大时期,即密集段;②层序2中的烃源岩形成于第2期海平面上升期与下降早期,即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下部;③层序3中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第3期海平面上升初期,即海侵体系域的下部。沉积相与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烃源岩非均质性具有控制作用,台地边缘灰泥丘相中有机质丰度较高的优质生油岩分别赋存于丘间洼地、层状灰泥丘和层状生物灰泥丘亚相中,块状灰泥丘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海侵速率影响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快速的海平面上升易使台地边缘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一提起二氧化碳就十分自然地想到“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低洼地和某些海岛被海水淹没,人们的有效活动空间和耕作范围减少……。一幕幕令人不寒而栗的景象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对二氧化碳产生畏惧和恐慌。  相似文献   

12.
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接替区,但其层序沉积研究工作一直较薄弱,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展。为此,基于碳同位素值旋回变化特征,结合测井曲线分析及井震标定,将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依据岩石薄片镜下识别出的亮晶胶结颗粒灰岩、藻黏结砂屑灰岩、泥粒灰岩、泥晶灰岩、中粗晶脏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6种"微相"类型组合特征,解析了层序内的沉积体系分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该区发育台缘—半局限台地及台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层序OSQ1和OSQ2均以海平面下降半旋回为主,主要发育台缘石灰岩及半局限台地白云岩;②层序OSQ3以海平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海平面上升阶段早期发育台缘—半局限台地,之后发育台缘—开阔台地;③层序OSQ4由海平面上升半旋回构成,发育台缘—开阔台地石灰岩。结论认为: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了该区层序内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OSQ1、OSQ2层序在海平面下降阶段半局限台地最为发育,是白云岩发育的主要层段。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期《Science》(1987,V.235,P.1156)中埃克森开发研究公司的Haq,Hardenbol和Vail提出了描述过去250百万年期间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迄今最为详细的修改方案。该曲线还可供地质学家用作鉴别和确定世界任何地方判读海洋地质记录中沉积物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柯坪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印干组页岩的自然伽马测量,建立了此两套页岩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同时,对采自于大湾沟剖面的54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热解与有机碳含量、泥岩X衍射的矿物种类与含量、泥岩密度等分析,将泥页岩样品的分析结果与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对比后,认为:①萨尔干组页岩厚13.4 m,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萨尔干组页岩的海侵体系域内,发育4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在高位体系域内发育3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印干组页岩厚34 m,也同样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海侵体系域内发育2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在高位体系域内则发育6次高频海平面变化。②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均在海平面上升期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且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碳含量值增大)。萨尔干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印干组页岩,碳酸盐矿物低于印干组页岩,其有机质丰度亦高于印干组页岩。③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的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伊-蒙混层,由于蒙皂石伊利石化是烃源岩催化活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富含伊-蒙混合层的这两套烃源岩是最有利的烃源岩。④萨尔干组页岩、印干组页岩均具有海平面上升,有机质丰度增高、泥页岩密度降低和海平面下降,有机质丰度降低、泥岩密度增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的概念模式构成了Exxon的地层学家和后来的研究者层层学的基础,一种是全球海平面模式,这种模式与推海海平面随时间的变化有关;另一种是层序模寺,这种模工与单个海平面变化周期中产生的地层记录有关。尽管这两种模式是相互关联的,但在逻辑上区别明显,分别研究它们是重要的。总结中提出了两种模式的特及用于各种描述中的术语。结论是:(a)全球海平面变化模式涉及原生沉积盆地中可普遍识别的一系列局部相对海平面  相似文献   

16.
根据钻井资料重建地史,为估算基底沉降提供了直接和定量的方法。地史除反映沉积物的堆积速率以及局部和区域性的沉降机制以外,还反映了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我们已定量地确定了遍及全球的一组钻井所共有的沉降分量。在补偿了沉积作用对地壳的影响之后,我们找出了全球沉降速率与根据地震地层学解释确定的海平面高度的缓慢变化之间的某些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与先前所用方法无关的基底沉降资料可用来识别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但是,由于难以确定和区分与构造沉降和海平面变化无关的岩石圈刚度、热力沉降和沉积物供给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还不能确定海平面变化的大小。我们将根据经验所得的沉降曲线与已发表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了比较,从而避免了应用那些含有我们尚不能定量描述的地壳特性的地质模式。地史分析是研究区域性沉降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因而也是推断区域构造史的有力手段。本文将用北海地质史上的沉降图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沉积相特征,对藏北安多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古环境及古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含礁层系存在3个海平面变化旋回:沙木罗组一段上部由风化壳沉积变为潮坪相沉积,为第1个沉积旋回;沙木罗组二段下部碳同位素升高,反映了海平面的广泛上升,为第2个沉积旋回;沙木罗组二段上部碳同位素再次升高,为第3个沉积旋回。沙木罗组中所有的碳酸盐岩均形成于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天文轨道周期驱动下全球海平面升降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选取湾滩河剖面长兴期自然伽马数据序列进行数据预处理、频谱分析、天文检验、滤波和调谐后,建立“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文中基于旋回地层学、2种轨道调谐后的动态沉积噪音模型(DYNOT和ρ1)分析结果、La2010d天文调制方案以及长偏心率周期(405 kyr)与斜率长周期(1.2 myr)的正相关性可知,斜率长周期(1.2 myr)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相关性,该时期海平面变化受到轨道长周期(1.2 myr)驱动。无机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轨道长周期(1.2 myr)驱动下的海平面升降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着生物礁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青海石油》2004,22(4):51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相应地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层序地层学研究近期取得了较大进展,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提出了运动学层序和体系域、地球半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深海盆地千米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是高频层序的主控因素、深海页岩层序识别和陆架边缘崩塌层序、深水页岩层序地层变化等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正> 海平面既不水平,又不固定,这是不足为奇的。令人吃惊的是,根据最近对全世界潮位站的资料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0年内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2厘米(科学,1982年8月26日)。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对大陆冰盖有重大的影响。这和有人提出的主张,即全球性的温度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和痕量气体增加的结果颇为相象。据纽约高塔特研究所V.Gornitz等人的研究认为,潜在的海岸破坏可能是由世界上很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