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铁颖  熊召华  胡梦忠  马生萍 《黄金》2022,43(4):79-83
采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青海某金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状态、嵌布粒度等。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金,伴生低品位银,金品位4.20 g/t、银品位<2.0 g/t、碳品位1.17%、硫品位1.92%,属微细粒—超微细粒浸染型高碳低硫极难处理金矿石;金主要以微细粒、超微细粒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部分以单体金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中;毒砂、黄铁矿嵌布粒度较粗,硫化矿物包裹金可通过初步磨矿达到回收效果,脉石矿物中金则需要进一步磨矿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2.
朱幸福  张文平 《黄金》2021,42(4):71-75
为探索某金矿石特性,采用BPMA自动测试系统、显微镜、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等,并分析了影响金、银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为高硫、高砷、高钙难处理金矿石,金品位为6.62 g/t、银品位为58.90 g/t;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多呈粗—中粒嵌布,少部分呈细粒嵌布;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金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占88.50%,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粒度较细,对金的回收有一定影响;银的独立矿物粒度一般小于0.020 mm,是影响银回收的主要原因。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该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某铜铅锌硫化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结构与构造,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解离特征,赋存状态等,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铅锌均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且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而铜矿物嵌步粒度较细,金属硫化物之间以及硫化物与脉石之间嵌步关系复杂,会对铜铅锌的分选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的矿石性质与可选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光学显微镜鉴定、X衍射、MLA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矿石进行了化学多元素、物相组成、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铜、铅和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属于原生铜多金属硫化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组成较复杂,而脉石矿物组成相对简单,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较细,矿物间包裹现象严重,且有价元素铜、铅、锌与脉石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对非洲中南部某镍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为合理有效利用该镍矿石提供依据,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镜下鉴定等方法,分析了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矿石结构构造以及主要金属矿物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的嵌布粒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镍含量高达3.42%,以镍黄铁矿的形式存在;硫化镍矿嵌布粒度较粗,+150 μm粒级含量为38.20%,+75 μm粒级含量达68.58%,但分布不均匀。该矿石镍品位高且含镍矿物嵌布粒度相对较粗,属于易选矿石类型,白云石、滑石等含镁脉石矿物的存在是影响该镍矿分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雪 《黄金》2011,32(11):52-55
该矿石中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主要包裹在黄铁矿、毒砂及脉石矿物中,碳含量较高.针对该矿石性质,试验采用磨矿细度w( -0.038 mm)80%,预先浮选脱碳,二次粗选作业加入适量的脉石抑制剂等措施,获得混合精矿金品位37.35 g/t,金回收率为86.70%.脱碳与不脱碳工艺相比,精矿金品位提高了2.55 g/t,金回收...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金矿石样品,利用BPMA型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矿物嵌布特征、解离度等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等;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存在,粒度以粗粒金为主,嵌布状态以单体金为主。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贫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矿石,脉石矿物易泥化,金嵌布粒度微细,使用常规捕收剂,金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复合型捕收剂对该矿石进行强化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型捕收剂对金的回收率比异丁基黄药提高3.11%,金精矿品位提高1.65g/t,改善了金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该矿石的化学组成、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及粒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主要由铜矿物、锌矿物、黄铁矿、脉石组成,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氯铜矿、斑铜矿和铜蓝,锌矿物主要由菱锌矿、闪锌矿组成,主要硫化物为黄铁矿和硫化铜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矿石中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各种矿物颗粒紧密的嵌布,大多结合成连生体,不利于彼此之间单体解离;主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铜矿物、黄铁矿和菱锌矿的粒度总体上均属于中细粒嵌布范畴。该研究为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有价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青海某含金磁铁矿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以及主要有用矿物工艺特征等,分析得出影响金回收及铁精矿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矿石中含金硫化物与磁铁矿嵌布关系复杂、粒度分布不均匀等,适宜采用先浮选含金硫化物,再磁选回收铁的选矿工艺。  相似文献   

11.
某含金原生矿石的金品位为5.36×10-6,金是主要的目标回收矿物。为了查明影响选冶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物自动分析仪,对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和含金矿物解离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目标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金矿物是自然金和银金矿;矿石中金的粒度以细粒和微细粒为主,分别占49.43%和50.57%;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裸露金为主,占72.71%,包裹金占27.29%。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提高磨矿细度,使包裹金裸露出来,同时,在浸出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对毒砂进行氧化预处理,去除毒砂在浸金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某微细粒浸染难选金矿石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低品位金矿石类型低硫半氧化微细粒浸染,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回收其微细粒金.工艺矿物学显示其脉石包裹金占总金的23.05%,采用全泥氰化浸出、细磨浮选等工艺回收率低.试验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超细磨技术,使连生体得到充分解离,联合全泥浸出提金工艺,得到了浸出率为94.33%的良好指标.与常规氰化浸出相比金浸出率提高了近25%.  相似文献   

13.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在-0.074 mm占60%的细度条件下,黄铁矿的解离度达93.48%,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及晶格金存在,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综合对比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宜采用“研磨-焙烧-研磨-氰化”的流程方案,首先将原矿磨细到-0.075 mm占80%,然后在650 ℃的温度下焙烧2 h,再将焙烧矿磨细到-0.075 mm占95%,在NaCN用量为4 kg/t、氰化时间为36 h的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3.36%。该试验方案适合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浮选,选矿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不同工艺流程的探讨试验,并在最佳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浮选工艺的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以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时,可获得金品位为30.01×10-6,回收率为76.18%的金精矿,金回收率较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工艺明显提高;调整工艺流程结构,采用一段粗磨浮选—扫选精矿再磨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33.45×10-6、金回收率为79.93%的金精矿。该流程选矿指标相较于一次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的指标更优,是适宜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清老挝巴勉石英脉型金矿石中Au元素赋存状态,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显微镜鉴定、MLA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金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自然金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老挝巴勉金矿石类型属于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斜长石,其次为绢云母、方解石和绿泥石;金属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和褐铁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自然金平均成色达905.09‰;自然金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裂隙金和粒间金的总和为93.00%),包裹金很少;自然金粒度以中—细粒明金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其次为黄铁矿、闪锌矿和石英。金的赋存状态表明:自然金易解离,采用重选—浮选联合流程,在 -0.074 mm含量占75%的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金总回收率95.54%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某低品位难选细粒金红石与钛铁矿进行了矿物学及分选试验研究。矿石中金红石与钛铁矿均有回收利用价值,金红石矿物呈他形、半自形柱状,多以集合体形式沿脉石矿物的片理方向排列分布,钛铁矿连生体呈细小的粒状被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包裹。目的矿物金红石嵌布粒度较细,属细粒、微细粒不均匀嵌布,粒度区间跨度较大,一般为0.037~0.074 mm。在原矿TiO2含量为2.10%,Fe2O3含量为9.69%的情况下,经重选—磁选—酸洗—浮选的原则流程可得到金红石精矿品位为88.25%、回收率为97.80%,钛铁矿精矿品位为11.76%、回收率为89.57%的较好指标。其中重选为一粗一精,强磁选扫二、扫三中矿合并再重选的流程;磁选为一粗四扫,扫一、扫四中矿与粗选精矿合并成磁选精矿进行酸洗;浮选为一粗两精两扫流程。研究结果对难选低品位微细粒金红石矿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明明  张文平 《黄金》2020,41(4):64-66,74
为更好地查清某铜矿石选别过程中铜流失的主要原因,借助先进的扫描电镜、能谱仪及BPMA分析系统等分析手段,测定铜尾矿中的矿物组成、解离度、连生程度、嵌布关系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铜尾矿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铜蓝,铜分布率分别为89. 01%和10. 99%;铜矿物粒度较细,黄铜矿和铜蓝粒径均小于38μm,呈微细粒分布;黄铜矿单体解离度较低,与脉石矿物连生较为密切,铜蓝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可为该铜矿石生产工艺优化改造,提高铜回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缅甸实皆省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金物相、单体解离度和矿石结构构造。结果表明:(1)原矿金品位为5.13×10-6,为主要有价元素。(2)矿石具自形晶粒结构,块状、斑杂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物组成简单。其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少量黄铜矿、磁铁矿和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绿泥石和白云母。(3)矿石中金易单体解离,重矿物中金分布率为3.94%,以单体金形式存在,金成色较好(大于93%),呈角粒状、块状、片状和圆片状;非重矿物中大部分金也已单体解离,游离金分布率为92.68%,包裹金分布率为3.38%。(4)细粒级矿石中金的单体解离度也比较高,-0.074 mm粒级中单体金含量为98.72%,连生体金含量为1.28%,各粒级中金的富集现象不明显。因此,重选-全泥氰化、浮选和重选-浮选等工艺均能有效回收矿石中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