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维 《农药》2021,60(4):244-249
[目的]为寻找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四氢吡啶并[4,3-d]嘧啶类农药先导化合物.[方法]以4-哌啶酮-3-羧酸乙酯盐酸盐和2,4-二氯嘧啶为初始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技术,经3步反应,合成了16个四氢吡啶并[4,3-d]嘧啶化合物Va1~Vd4,其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且进行杀菌活性测定.[结果]目标化...  相似文献   

2.
刘娥  李立威  姚明  张冕 《化学试剂》2019,41(2):199-202
以2-氨基-3-氰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先制备得到3-氨甲基吡啶-2-胺,在氯化亚铜、三乙烯二胺和2,2,6,6-四甲基-1-哌啶氧催化体系下,得到几种2-芳基取代的吡啶并[2,3-d]嘧啶衍生物。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后处理简单、反应收率高的特点。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LCMS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4-氨基-5-氰基-2,6-二烷硫基嘧啶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烷硫基-4-甲硫基-5-氨基-6-乙氧羰基-7-甲基吡啶并[2,3-d]嘧啶衍生物3a~3j。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LC-MS、IR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证。对单、双子叶植物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3a、3c和3f对稗草、油菜茎和根的生长表现出100%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3,4-二氨基吡啶与乙二醛环化得到吡啶并[3,4-b]吡嗪,进一步与氯甲酸乙酯在硼氢化锂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得到乙基5,6-二氢吡啶并[3,4-b]吡嗪-6(5H)-羧酸酯,然后经钯碳氢化得到乙基-5,6,7,8-四氢-二氢吡啶并[3,4-b]吡嗪-6(5H)-羧酸酯,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去保护基团合成了5,6,7,8-四氢吡啶并[3,4-b]吡嗪。对还原反应进行了工艺研究,确定优化反应条件:硼氢化锂为还原剂,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15℃。总收率为48.4%。产品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在化工、农药及医药等领域得到普及,其优势在良好的药物活动性与生物活性,具体指:抗真菌活性、抗微生物及抗血小板活性能,且能够作为神经肽感受器的拮抗剂。本文主要探究绿色合成法在吡喃并[2,3-d]嘧啶衍生物中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莎 《浙江化工》2013,(1):10-15
吡喃并[2,3-d]嘧啶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和生理活性,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农药等行业。本文综述了吡喃并[2,3-d]嘧啶类的合成方法,特别是近些年来此类化合物绿色合成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其合成的方法及催化剂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有望为深刻理解其他重要过程中类似的绿色合成反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元杂环原子,类似于天然产物稠杂环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较低生物毒性,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通过嘧啶环上2、3、4位和其他类型取代衍生物进行分类,改变不同位置的取代基团,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方面能够显著提高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2,4-二氨基噻吩并[2,3-d]嘧啶类衍生物和2-氨基-4-氧代噻吩并[2,3-d]嘧啶类衍生物是一些重要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母体结构,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合成方法逐一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2-丁酮、丙二腈和单质硫为原料,通过改良的Gewald反应合成2-氨基-3-氰基-4,5-二甲基噻吩,再与三氯氧磷和三氟乙酸反应“一锅法”合成关键中间体5,6-二甲基-2-三氟甲基-4-氯噻吩并[2,3-d]嘧啶,最后与取代苄胺发生取代反应制得16种噻吩并[2,3-d]嘧啶类含氟衍生物IIIa~IIIp。通过1HNMR、13C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IIIa的晶体结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IIIa、IIIc和IIIf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苯环上被供电子基取代时目标化合物IIIk~IIIp的抗肿瘤活性均较差,苯环间位被吸电子基取代时活性较好(如IIIc、IIIf和IIIi),尤其是间位被氟原子取代时活性明显提高。化合物IIIa对MCF-7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1、2.44 μmol/L,IIIc对MCF-7和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1.44、1.47 μmol/L,二者的活性均远优于对照组吉非替尼(Gefitinib)。  相似文献   

10.
采用Fischer法,以苯肼和1-苄基-4-哌啶酮为原料,首先合成苯腙化合物,再经过酸的催化重排、冷却、抽滤、洗涤、重结晶得2-苄基-2,3,4,5-四氢-1 H-吡啶并[4,3-b]吲哚,考察了投料方式、酸的选择、"一锅煮"技术、重结晶溶剂对收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投料方式采用将苯肼滴加到1-苄基-4-哌啶酮和酸的混合液中,酸选择醋酸-盐酸(5∶1,摩尔比)、重结晶溶剂选择甲醇,在此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以苯肼计)达86%~93%,纯度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α-萘酚为起始原料,经过5步反应得到4-(吡啶-2-甲氧基)-5,6,7,8-四氢萘酚-1-胺,总收率为27%。该制备工艺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适合实验室的小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苯并呋喃[3,2-d]嘧啶类化合物在抗菌、抗炎、抗癌、降血糖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长时记忆等方面的应用,对苯并呋喃[3,2-d]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总结,并且对这类化合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明霞 《精细化工》2013,30(4):456-460
以5-硝基水杨醛为原料,经过氰基化、醚化、两次成环、氯代等反应合成11个新型的8-位氨基取代苯并[4,5]呋喃并[3,2-d]嘧啶类化合物,利用1HNMR、13CNMR、I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得出最优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用微波催化法制备N-(2-吡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考察了功率、时间、反应物料配比,溶剂等参数,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功率5.0W,物料比n(2-氨基吡啶)∶n(邻苯二甲酸酐)=1∶1.2,反应时间6min,收率91.3%;无溶剂时:功率5.0W,物料比n(2-氨基吡啶)∶n(邻苯二甲酸酐)=1∶1.2,反应时间8min,收率:85.5%。微波催化法具有环保、时间短、收率高、后处理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3 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碳酰二咪唑(CDI)法在0~10℃下搅拌反应,合成中间体4 [N (吡啶 3 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酸(Ⅰ),收率为83 9%;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在0~10℃下搅拌反应,制得酸酐活性中间体(Ⅱ);它不经分离直接与邻苯二胺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0h即得目标产物:N (2 氨苯基) 4 [N (吡啶 3 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经硅胶柱层析提纯后,收率为45 0%,总收率为37 8%,合成具有一定绿色化学特性;经质谱、核磁和红外等谱学方法鉴定了目标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钾盐(KDNMNT)为原料,在硫酸-水介质中经KDNMNT与乌洛托品(HMTA)的缩合反应制备出双[2-(5-硝基-2 H-四唑基)-2,2-二硝乙基]胺(BNTDNEA),BNTDNEA在H2NO3介质中经硝化反应制备出双[2-(5-硝基-2 H-四唑基)-2,2-二硝乙基]硝胺(NTEA),总收率为30.20%。用红外光谱、核磁和元素分析对BNTDNEA和NTE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量子化学方法对NTEA的密度(ρ)、生成焓[ΔfHm(s)]、爆速(D)和爆压(p)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合成BNTDNE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KDNMNT)∶n(HMTA)=2.5∶1.0,反应温度40℃;合成NTEA的最佳条件为:硝化体系为98%的硝酸,硝化反应温度为5℃。NTEA的ρ、ΔfHm、D和p值分别为1.97g/cm3、416.02kJ/mol、9.336km/s和41.53GPa,其能量水平与CL-20相当。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条合成杂环4-氯噻吩并[3,2-d]嘧啶的新工艺。室温下2-氯丙烯腈缓慢滴加到巯基乙酸乙酯和乙醇钠的乙醇溶液中,经环合反应制得3-氨基噻吩-2-甲酸乙酯,其溶于乙酸乙酯后通入氯化氢成盐进行稳定和分离。3-氨基噻吩-2-甲酸乙酯的盐酸盐直接在过量的甲酰胺中,于140℃下第二次关环生成噻吩并[3,2-d]嘧啶-4(3H)-酮。噻吩并[3,2-d]嘧啶-4(3H)-酮在甲苯为溶剂,三乙胺为碱,100℃条件下与三氯氧磷进行氯代制备了4-氯噻吩并[3,2-d]嘧啶。本工艺与传统氯代方法进行比较后的优点是避免了使用过量有毒的三氯氧磷,后处理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5-氨基-4-氰基-1-苯基-1H-吡唑与三氟乙酸、三氯氧磷反应"一锅法"制得1-苯基-6-三氟甲基-4-氯-1H-吡唑并[3,4-d]嘧啶,收率为61%,再与5-芳基-2-巯基-1,3,4-噻二唑发生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8种含噻二唑环吡唑并[3,4-d]嘧啶类含氟衍生物,收率为79%~87%。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元素分析表征。并将其用于两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Ⅳb和Ⅳh的抑制活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