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从难处理金精矿中氰化浸出金、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氰化浸出工艺从预处理后的难处理金精矿中提取金、银。最佳氰化浸出条件为:液固比4:1,保护碱Na2CO3调节pH值9.5~10.5,氰化钠质量分数0.4%,氰化浸出96h。在此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6.53%、75.37%。同时,探索了复合保护碱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使用复合保护碱m(Na2CO3):m(NaOH)=3:1,金、银的浸出率分别达97.36%、75.59%,比采用单一保护碱Na2CO3时分别提高0.83%和0.22%。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某大型难处埋金矿金的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浮选-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可获得金选冶总回收率83%以上。 相似文献
4.
含砷锑硫碳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控制焙烧条件,使金精矿中As、Sb、S、C有效脱除,其中的金表露。焙烧矿磨细至0.041mm以下86%以上,采用常规氰化浸出,金浸出率达92.13%,砷以三氧化二砷形式回收。 相似文献
5.
6.
Ke Xu等研究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和Fe^2+浓度对硫酸从含磷烟道灰中浸出镓的影响。结果表明,镓提取率随温度、硫酸浓度和液固比的升高而升高。Fe^2+浓度对镓的回收没有明显影响。可溶于酸的镓能够用模拟废酸(含20%硫酸,0~50g/L Fe^2+)在80℃、液固比10:1条件下被完全提取。研究磷酸盐浓度、反应温度和pH对镓和铁沉淀的影响,以确定从模拟废酸浸出液中回收镓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金精矿粒度-0.043 mm 52.85%、一段焙烧温度450℃、时间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0.5 h;初始氰化钠浓度0.5‰、L/S=4、氰化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8.
9.
10.
从含砷锑难处理金矿石中浸出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含砷锑难处理金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在氰化浸金过程中,加入一定量混合氧化剂(H2O2+KMnO4)和混合助浸剂(Pb(Ac)2+A),金得到有效浸出,浸出率达91.17%。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某含碲难浸金矿石进行了强碱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初始NaOH质量浓度、预处理时间及通风量等因素对浸出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了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强碱预处理-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6%、矿浆浓度33%、初始NaOH质量浓度50 g/L、搅拌转速700 r/min、预处理时间16 h等最佳条件下,小型试验及生产实践均可将该含碲难浸金矿石金浸出率由40%左右提高至80%左右。研究结果对提高此类含碲金矿石回收利用价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难浸金矿石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和评论了近年来文献中所报导的难浸金矿石的处理方法。难浸金矿石的直接浸出包括加压氰化,炭浸和非氰化浸出法;在传统氰化浸出之前进行的预处理过程包括焙烧,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发展状况,适应性及可行性给予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洛南某高碳难处理金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尾矿焙烧—水淬—氰化浸金工艺流程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浮选闭路流程获得金粗精矿金品位42.14 g/t、金回收率61.88%,金精矿金品位16.26 g/t、金回收率11.49%;尾矿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为75.68%,金总回收率达到93.52%。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难处理金矿石提金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为依据,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难选冶金矿石的适应性。通过分析研究,进一步阐述了难选冶金矿石预处理技术的选择依据和方法。针对难选冶金矿石的工艺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预处理提金工艺,可最大限度地提取金并综合回收多种有价元素,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
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宽河金矿金精矿进行了可行性试验、中间试验和工业试生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很低;经酸浸(加入促进剂)后氰化浸出36 h,可将金浸出率提高到84.6%;经焙烧并磨细,再经酸浸(加入促进剂)后碱性条件下氰化浸出(加入抑制剂)48 h,可将金浸出率提高至96.9%;中间试验和工业试生产均取得了较理想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