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炼油厂有1.0Mt/a和2.0Mt/a催化裂化装置(以下分别简称装置1和装置2)各1套。为了探索一条除了重整汽油外的低品质汽油改质的途径,在这2套装置上投用直馏汽油回炼。前者采用多产液化气和柴油裂化技术(MGD),后者采用多产异构烷烃专利技术(MIP)。工业应用表明,采用MGD技术后,装置1中汽油的烯烃体积分数下降幅度较大,芳烃体积分数变化不大,研究法辛烷值为88.4—91.5;采用MIP技术后,装置2中汽油的烯烃体积分数下降幅度较大,芳烃体积分数有所增加。研究法辛烷值维持在88.1~92.2。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直馏汽油改质技术在延安炼油厂1.0Mt/a催化装置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先进,直馏汽油进催化提升管回炼后,催化汽油辛烷值88.4,烯烃含量36.3%,总液体收率87.6%。  相似文献   

3.
煤油气味与族组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油的气味是影响其作为特种溶剂由于特殊行业的主要障碍,这种气味除与其含有硫氮化合物等杂质有关外,烃族组成中的环烷烃也是影响煤油气味主要因素,特别是单环环烷烃是脱除氮杂质后煤油气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用改性的DZSM-5分子筛芳构化催化剂(DFYQ-1),进行了直馏汽油芳构化改质催化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80~530℃、空速0.5~1.0 h-1、压力0.2~0.3 MPa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再生周期达32 d以上.该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其催化性能可以满足直馏汽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  相似文献   

5.
何胜  熊坚  黄芳 《齐鲁石油化工》2010,38(4):319-321,340
采用荆门分公司直馏汽油进行加氢脱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压条件下,采用两段法加氢脱芳工艺,可以生产出芳烃含量(w)小于0.1%的低芳溶剂油,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油品相当。同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加氢脱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压条件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会出现一个芳烃脱除率最大值,即在某一特定压力下有一最佳反应温度;随着体积空速的增大,脱芳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纳米HZSM-5和微米HZSM-5在直馏汽油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纳米HZSM-5和微米HZSM-5进行了XRD、NH3–TPD及低温N2吸附等表征。结果表明:纳米HZSM-5粒径小、外表面酸量丰富、扩散路径短,直馏汽油异构化反应性能优于微米HZSM-5,具体表现在环烷烃和芳烃的生成量大。由于纳米颗粒之间的二次孔可以大量容纳积炭,纳米HZSM5的稳定性好;当反应温度为320?360 ℃、质量空速为1 h-1时,纳米HZSM-5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技术的反应机理及工业特点,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技术通过在扬州石油化工厂和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两套装置的成功应用,以及延安炼油厂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项目的设计选型,用大量工艺指标及工业运行数据,说明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小,操作条件缓和,干气产率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原油及渣油族组成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法相比较,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分析快且秀机溶剂,在分析结果中既可给出原油中各烃族含量,又能在谱峰 观察到原油中芳烃族组成的变化信息。采用这种方法,键合相氰基色谱柱,以正己烷为流动相,定量分析了原油及渣油中族组成含量。考究了本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并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直馏汽油芳构化改质催化剂结焦失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等温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直馏汽油芳构化改质催化剂的结焦失活规律.试验考察了结焦量对催化剂物理性质、酸性质、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催化剂结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强弱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催化剂结焦不仅堵塞催化剂孔道,而且覆盖催化剂的部分酸中心,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结焦量趋于饱和,此后,少量增加的结焦即能引起催化剂性能的显著降低.反应温度的提高能使催化剂的结焦速率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某炼厂不同原油及所产石脑油、二次加工轻石脑油等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蓬莱原油和蓬莱混合原油所含化合物构成丰富,仅C8以下化合物就有48种,且以C7组分为主,其次是C8和C6;但两种原油化合物种类、含量变化规律完全一致;蓬莱原油直馏石脑油(≤120℃)化合物仍以C7组分为主,其次是C8和C6,其变化规律与蓬莱原油化合物组成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属重质石脑油;而其二次加工所产拔头油、戊烷油、抽余油及中高压加氢石脑油均为轻质石脑油,所产焦化汽柴油加氢石脑油属重质石脑油。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的相分离温度,考察一系列正构脂肪醇助溶剂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相稳定的影响;结合醇加量-相分离温度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对其影响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4~C10正构醇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的相稳定作用效果远好于低碳醇,并且该相稳定作用还与正构醇的HLB值以及体系中甲醇所占比例有关;在M15和M85(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15%和85%)体系中以正己醇作用效果最好,在M30,M50,M65(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30%,50%,65%)体系中以正癸醇作用效果最好。在适中的甲醇比例范围内,随着正构醇HLB值减小其对相同甲醇比例的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相稳定作用增强,当甲醇比例过高或者过低时存在一个对体系相稳定作用最佳的正构醇HLB值;随着体系中甲醇比例增大同一正构醇对体系相稳定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醇抽提法分离达尔原油中的石油酸,考察了溶剂配比、原油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酸率的影响,优化了达尔原油的脱酸条件。通过FT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得到了有关石油酸结构与组成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碱醇水溶液(KOH质量浓度为14g/L,V(乙醇):V(水)=7:3或3:1)用量为100mL、原油用量为6~8g、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30~40min时可将原油中的石油酸全部提取出来;采用ESI-MS分析得到达尔原油中的石油酸由脂肪酸、环烷酸(包括单、双和三环烷酸)和芳基酸(包括烷基苯酸、单环烷基苯酸和二环烷基苯酸)组成,其中环烷酸含量最高,为56%(占石油酸的质量),芳基酸含量为30%,脂肪酸含量为14%。  相似文献   

13.
生物降解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组成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借助于生物标志物定量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辽河油田冷东断裂带遭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的原油进行了链烷烃和各类生物标志物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链烷烃对生物降解作用最为敏感,而且链烷烃含量的变化与降解原油粘度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补身烷系列含量与粘度负相关,而三环萜烷、四环萜烷、伽马蜡烷和藿烷系列含量与粘度正相关,甾烷系列含量呈先增后降的两段式。在生物降解过程中,Pr/nC17与Ph/nC18比值呈先增后降的特征,但二者是不同步的,姥鲛烷抗生物降解能力弱于植烷。C14Te/C26TT,C29Ts/C29H,伽骊蜡烷指数和伽马蜡烷/C31H比值与原油粘度间存在的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C4馏分和直馏汽油的非临氢改质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4馏分和直馏汽油混合料进行非临氢改质技术处理,可得到辛烷值高且烯烃含量低的汽油和富含烷烃的液化气.该非临氢改质技术在7万t/a C4综合利用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其主要产品是研究法辛烷值(RON)为84.2左右而烯烃质量分数为5.43%的稳定汽油和C3-4烷烃质量分数在90%左右而烯烃质量分数低于10%的液化气,同时副产少量干气;稳定汽油和液化气的收率平均值分别为67.45%,30.19%,且稳定汽油收率比设计值高了13.03个百分点,而液化气收率比设计值低了13.74个百分点,达到了多出稳定汽油、少出液化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智茂轩 《石油化工》2021,(6):622-626
综述了乙烯裂解气经典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和新兴分析方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它们在裂解气组成在线分析中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气相色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硬件新技术,并展望了在线检测技术在乙烯裂解气分析领域的研究方向.与在线气相色谱仪、工业在线质谱仪相比,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技术在速度、精确度等...  相似文献   

16.
原料族组成对汽油馏分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NHC-516,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的催化裂解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原料族组成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低碳烯烃收率以及催化裂解液相产物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的收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增长;催化汽油和焦化汽油的丙烯收率远高于直馏汽油的丙烯收率;烯烃与链烷烃有协同作用,烯烃能够加速链烷烃的反应速率,这是焦化汽油干气收率高的主要原因;在有烯烃存在时,芳烃会生成大量的焦炭;烯烃和链烷烃是生成低碳烯烃的主要来源,是催化裂解的理想组分.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效原油破乳剂的组成结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靳玲  李瑞海 《油田化学》2007,24(2):143-145,112
报道了用仪器分析法剖析美国冠军公司所产高效原油破乳剂DM476的组成、结构的结果。该剂强亲油弱亲水,用亚甲基蓝法检测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将脱除溶剂和低分子杂质的该剂溶于氯仿,在色谱柱上用极性递增的有机溶剂淋洗,分离为占比例较大、极性较大的主组分和占比例较小、极性较小的次组分。对主组分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对次组分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分析,判定主组分为叔丁基酚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的磺酸酯,含有很少量聚环氧乙烷,次组分为烷基(叔丁基)酚聚氧乙烯醚,分子量小。图6参7。  相似文献   

18.
高酸原油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结构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碱洗法分离柴油馏分中的石油酸,对石油酸进行甲酯化后采用红外光谱、气-质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电喷雾电离源质谱分析其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蓬莱、多巴、辽河3种高酸原油的柴油馏分中有机羧酸的组成以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三环环烷酸为主,基本占有机羧酸的60%以上;3种柴油230~320℃馏分中石油酸碳数分布在8~22之间;320~350℃馏分中石油酸碳数分布在11~28之间;随着柴油馏分沸点增加,脂肪酸、三环环烷酸和烷基苯酸含量升高,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分析仪表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随着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分析仪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分析仪表所分析出的数据不仅用于显示,更多的是参与控制,因此控制回路中的检测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分析仪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分析仪表选型应注意的事项做了归纳,并对分析仪表附属设备的要求做了比较详细地说明。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的分馏伴随其生成、运移及保存的整个过程,生成过程中组分、同位素分馏效应由反应基团活化能的差异引起,表现为随成熟度升高,产物同位素组成逐渐接近母质;天然气运移过程中的分馏机制与运移方式有关,以溶解相、游离相和扩散相运移的天然气,其组分、同位素分馏分别由组分或同组分不同同位素分子的溶解、吸附及扩散能力差异引起,均可用动力学理论进行解释;除扩散作用外,微生物降解是天然气藏内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分馏的重要机制,其过程受微生物种类及动力学过程控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天然气运移、保存分馏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