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陆巍峰 《水资源保护》2007,23(S1):47-49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及岩溶准平原为主。地下水有基岩裂隙水 、岩溶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对其进行天然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可有效开采资源量、储存资源量及开采潜力评价,认为韶关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含水量一般为贫乏—中等,局部丰富,可开采潜力为中等—大。岩溶盆地区地下水适宜采用群井开采和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地。 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基础,该文仅对淮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给出了安徽省淮北各地(市)区的多年平均及三种保证率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地下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昭华 《水资源研究》2003,24(1):30-31,34
赣江下游东岸区,是江西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中心,该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地下水资源是工业生产和人群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根据赣江东岸区的环境背景条件,较充分地利用了已有的水文环境地质勘察资源,合理地评价了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可开采资源,经计算地下水天然资源有1.2326亿m^3/a,可开采资源有18.7610亿m^3/a。  相似文献   

4.
超量开采地下水会引发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开采意义的深层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主要源自源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文中以安徽省淮北地区为例,说明应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必要时可适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建议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治理污染和控制深地下水的开采,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个大的系统,综合分析,优化配置,才能缓解水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八五四农场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可开采情况探测"课题对八五四农场流域内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调查、勘探,选取了6个代表性抽水试验点,对场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易开采,且补给条件优越,但由于近年来的超量开采,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为此通过对桂林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剖析,找出其结症所在,提出相应的5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光炎 《治淮》2008,(1):18-19
主要讨论了地下水可开采系数的年调节计算方法,建议将常用的在指定水平年附近取一个典型年度改为取多个典型年度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并分清理想最大的可开采系数与实际可能的可开采系数,以得到更为符合实际的合理取用值。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可采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计算。在计算中,通过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抽水试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获取计算参数,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采用几种方法对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计算,并尝试采用单目标最优化法确定径流模数为最佳计算法。最后得出研究区的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及剩余资源量。剩余资源量不多,需合理规划开采。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以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为背景,以展旦召水源地及树林召镇为重点研究区,在综合分析树林召镇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考虑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建立了以开采量、井出水能力、地下水位、需水量等约束条件的、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通过运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确定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最大可开采资源量,提出了最优开采方案,并将优化结果代入到已建立的数值模型中,预测了最大可开采资源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朱中道 《人民黄河》2004,26(10):30-32
河南省为我国北方缺水省份之一,地下水资源尤为紧缺。根据国土资源部部署,对河南省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新一轮的评价。本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以可恢复的浅层地下淡水为主要对象,在对全省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平原区采用均衡法、山区采用径流模数法,分别计算评价了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可开采资源,并首次对深层承压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同时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对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分析了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对沿黄地区特别是黄河影响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提出了战略转变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志立  邹宁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73-75
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将长江流域划分640个地下水均衡计算区,对1980~2000年为代表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在各均衡计算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各水资源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对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作了较全面分析,为促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量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丁志立  邹宁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76-78
根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流域(水系)分区,对西南诸河6个二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14个三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若干个地下水均衡计算区,以1980~2000年为代表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在各均衡计算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各水资源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对西南诸河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及特征作了全面分析;为西南诸河水生态良性循环、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预测的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些年由于井灌水稻发展迅速,地下水用量急剧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集中降深.文章在分析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埋深情况进行了预测,绘制了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图.针对建三江地区未来地下水变化趋势,提出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保证水安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铭江  裴建生  王智 《水利学报》2006,37(11):1360-1366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北京顺义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括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水质安全、水量安全、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管理安全五个方面构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北京顺义区6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水源地安全状况最好,其他5个水源地也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每个水源地依然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隐患。文中所构建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水源地的安全现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黔中高原分水岭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区,岩溶十分发育,地下径流成分的赋存、输移、补给和排泄等规律因岩层结构复杂而呈现独特性。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通常多以水文地质法为主,水文学方法的应用尚属罕见。本文应用流域水文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代表性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规律和特性作了分析、评估,并与水文地质方法比较,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非岩溶山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利用开发程度较低的非岩溶山区一般以近河取水为主要供水方式,取水建筑物多位于河岸或河底,从供水形式上看属于取用地下水,但取水量的大小依赖于河流流量,因此实质上和地表水关系更加密切。根据非岩溶山区取用水的特点,对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论证范围、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取水水源的保证程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对今后类似地区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了运城市地下热水的赋存状况,对地下热水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运城市地下热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法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承宇 《人民长江》2015,46(13):47-50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是规划公路、铁路线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隧道设计水平、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及施工机械的进步,采用长大隧道乃至特长大埋深越岭隧道的设计方案越来越多,使隧道涌水量的预测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迫切需要解决。以某实际隧道工程为例,提出了运用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法计算隧道涌水量的新方法。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参数与现场监测数据选定后,可得到一种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地下水模型。通过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比较后,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合理开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北红层丘陵区的地层、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以及地貌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赋存规律及条件,将本区地下水划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以风化裂隙水为主的基岩裂隙水两种主要类型。文中还分析了地下富集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对红层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