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邱贺媛  曾宪锋 《食品科学》2005,26(8):324-326
测定了荠菜、泥胡菜和多头苦荬菜等3种野菜不同发育阶段叶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参考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以NaNO2计≤4.0mg/kg),考虑到各种野菜的维生素C的含量,对这3种野菜评价如下:泥胡菜和多头苦荬菜的各个时期的叶,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444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所以,它们属于一级野菜,可以安全食用;果期荠菜的叶,硝酸盐含量低于807mg/kg,属于中度污染水平,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属二级蔬菜范围,不宜生食,煮熟或盐渍可安全食用:荠菜的期于各期叶的硝酸盐含量高于807mg/kg而低于1268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属于三级蔬菜,不可生食和盐渍,可熟食。  相似文献   

2.
以油麦菜、挂面、大米、五花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4种食物煮熟后在0℃冰箱贮藏0~5 d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pH值以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4种食物的亚硝酸盐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贮藏1天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随后逐渐升高。贮藏5 d,所有食物的亚硝酸盐含量都超过4 mg/kg。4种食物的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此变化趋势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相似,两者成正相关。随着放置时间延长,食品感官品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3.
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14日,一顾客在餐馆用餐后,出现头晕、无力、口唇皮肤青紫等中毒症状,将所剩食物送到邯郸市卫生防疫站检验,发现牛柳中亚硝酸盐为阳性。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此菜在炒制前为了提高口感,用嫩肉粉拌过。随后又对所剩嫩肉粉检验,结果为亚硝酸盐阳性,定量检验结果为9717.8mg/kg,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6—1996),确定此次中毒为嫩肉粉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所致。为此邯郸市卫生防疫站对在邯郸市销售和使用的嫩肉粉进行了全面的采样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市售肉制品和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并调查该地区居民对亚硝酸盐的知识、态度以及对含有亚硝酸盐食物的摄入情况。方法采集市售肉制品和腌制蔬菜样品34份,经过预处理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采用自拟调查表和偶遇抽样面访采集数据,使用Epidata 3.1对问卷进行平行双录入,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平均亚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香肠、酱卤肉、腌腊肉、腌制蔬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访者对亚硝酸盐的危害及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认识不足,仅有54.5%的人表示会有意减少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受访者在上个月内食用肉制品及腌制蔬菜的量和频率不高。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通过肉制品及腌制蔬菜摄入过量亚硝酸盐的风险很低,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5.
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能在酸性介质中与染料罗丹明6G发生亚硝化反应,产物呈黄色,通过比色即可测定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亚硝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亚硝化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且反应体系吸光度稳定。在本试验条件下,亚硝酸根浓度在0-120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应用本法测定了一些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结果与萘基盐酸二氨基乙烯比色法 ̄[1]一致,本文通过试验建立了一种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测定姜经不同处理后Vc、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以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对营养成分Vc和有害成分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破坏情况。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值来计算所测成分的舍量。结果:生姜经煮沸15min后,Vc的含量为2.30mg/100g,只有鲜姜中Vc的20.65%,而泡姜中Vc的含量达5.86mg/100g,为鲜姜中的52.60%:鲜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为39338.5mg/100g和0.3046mg/100g,煮姜和泡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7.
市售卤肉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徐州市13个农贸市场86个卤肉、禽及其制品销售摊点出售的肉禽类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情况。其中有66个摊点在制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亚硝酸盐(卤水、硝精)。抽检73份样品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平均达0.2752g/Kg,最高为2.36g/Kg·不同加工8方法使用亚硝酸盐,其制品中的残留量差别非常显著P<0.01。三类制品中以腌后直接烤的烤全羊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Vc和发酵温度对泡仔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姜中硝酸盐含量达39338.5mg/kg,当仔姜发酵后,有害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添加Vc能较好的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提高亚硝酸盐的降解速度。特别是低温泡菜,添加Vc后,使亚硝酸盐的降解速度提高了1/3。发酵温度对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期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发酵温度为30℃,亚硝酸峰值为153.86mg/100g,10℃发酵的亚硝峰值是30℃发酵的亚硝峰值的1.55倍,且10℃发酵比30℃发酵多花了一倍的时间使亚硝酸盐降到国家标准内。30℃发酵仔姜乳酸菌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10℃发酵的乳酸菌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白子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小同生长环境的白子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各个不同生长环境、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白子菜可食部分都属于一级蔬菜范围,亚硝酸盐的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4.0mg/kg鲜重),为品质上乘的野菜。  相似文献   

10.
实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新方法。在这种方法中,NO2^-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将反应液缓慢倒入由吸附1-萘酚的D290树脂填充的吸附柱中生成红色的偶氮染料。亚硝酸盐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μg/mL~10.0μg/mL,检出限为0.1μg/mL。将显色结果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可进行生活饮用水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0前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肉类(腌)制品加工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发色剂,不仅能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而且还具有防腐和增强风味的作用。但是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加工过程中尤其是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食物中的亚硝酸盐问...  相似文献   

12.
微讯天下     
《食品与生活》2013,(1):62-63
久煮火锅亚硝酸盐猛增吃火锅时间不宜过长,尤其不能吃在火锅里长时间烧煮的食物。火锅烧煮60~90分钟后,锅底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超过10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高于一般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一次摄入超过200毫克亚硝酸盐就可能造成人体缺氧,甚至出现急性中毒,严重者可能致癌。  相似文献   

13.
西腿亚硝含量在冷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腿亚硝含量在冷藏中的变化吴奇志(杭州肉联厂食品化验室,杭州310015)亚硝酸盐含量是西腿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国家标准规定为“≤70mg/kg”。然而,在生产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常常造成西腿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诸如机器设备陈旧老化,按摩不够均匀,温度、时间...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亚硝酸盐指标是肉制品检测时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国家卫生标准对不同的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明确的规定,国家及地方企业检测方法有多种,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状况,我们对国标GB5009.33—85方法盐酸萘乙二胺法及国标GB/TS009.33—96新方法格里斯试剂比色法进行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15.
《美食》2008,(4):60-60
2008年4月,一市民因食用某热炒店销售的“辣子鸡丁”出现口唇、指甲发紫症状。宜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卫生执法人员迅速展开调查,在市民吃剩的鸡骨头中检测出亚硝酸盐含量为6.4g/kg,超过最大使用量0.15g/kg的42倍,确认为热炒店误用亚硝酸盐导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亚硝酸盐对动物的毒理学试验资料和我国饲料中亚硝酸盐的实际含量,并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研究和提出了饲料中亚硝酸盐的允许量标准(以NaNO2计)为:鸡、鸭、猪配合饲料15mg/kg;鸡、鸭、猪浓缩饲料20mg/kg;牛精料补充料20mg/kg;玉米10mg/kg;饼粕类、麦麸、次粉、米糠20mg/kg;草粉25mg/kg;鱼粉、肉粉、肉骨粉30mg/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标的方法测定室温下贮藏的小青菜的亚硝峰值为10-34mg/kg,大大高于在4℃贮藏条件下的小青菜;4℃不密封和4℃密封两种贮藏方式亚硝峰最高峰都在第4d,分别为6.48nag/kg和5.31mg/kg;浸泡处理30min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仅为1.02mg/kg,比鲜样降低了45%;烫漂90S后亚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小青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会随着食盐添加量增大呈现增加趋势,添加小青菜质量0.8%的食盐使小青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了81%;小青菜炒制后贮藏24h,未添加唾液的样品亚硝酸盐含量为2.29mg/kg,添加唾液的样品24h时含量达到2.72mg/kg。通过正交试验,炒小青菜的最佳处理方式为浸泡60min、漂烫120S、食盐添加量为小青菜质量的0.1%。  相似文献   

18.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各种食物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及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两种盐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对自然发酵香肠加工成熟过程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pH值和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按照肉制品生产的标准剂量添加发色剂,广味香肠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在2.59~27.25mg/kg范围内,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的变化规律是:先下降后上升,在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然后从第9天开始下降,至第30天时达到最低值。第30-60天期间略有轻微升高;水分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在第30d后其水分含量与亚硝酸盐残留量基本趋于稳定;pH值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H值和亚硝酸盐残留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室温、冰箱、添加不同量(0g/100mL、2g/100mL、4g/100mL、6g/100mL、8g/100mL)绵白糖发酵为贮藏条件,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时间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探究适宜贮藏条件。结果表明:室温、冰箱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始终低于ADI值,相同时间下两者差异不显著。发酵条件下,各处理均出现“亚硝峰”,2d时亚硝酸盐含量均高于ADI值;8d时,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ADI值。4g/100mL、6g/100mL、8g,100mL糖添加量发酵条件下,“亚硝峰”比自然发酵、2g/100mL加糖发酵的提前出现,且相同时间下加糖量4g/100mL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依据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表明,短期贮藏(2d内)以冰箱为宜,长期贮藏(多于8d)以发酵为宜,加糖发酵以4g/100mL绵白糖加入量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