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药与硫化铜矿物、氧化铜矿物吸附体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化学的CNDO/2方法,计算了黄药与硫化铜矿物、氧化铜矿物吸附体系简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黄药与硫化铜矿物的作用比它与氧化铜矿物的作用强。说明黄药对硫化铜矿物的浮选性能好。黄药对氧化铜矿物进行浮选时,需先进行硫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动态跟踪的方法测量矿浆中S2-浓度的变化,初步探索了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对S2-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硫化钠除了活化氧化铜矿,形成硫化铜薄膜外,同时发生了复杂的氧化反应,该氧化过程与体系的pH值存在密切的关系。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过程中对矿物表面进行了清洗,提高了矿物表面的活性,既促进了硫化过程的进行,也加快了S2-的氧化,这是硫酸铵促进氧化铜硫化浮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邢春燕  贾瑞强 《现代矿业》2012,(4):57-58,67
针对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动态跟踪的方法测量矿浆中S2-浓度的变化,初步探索了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对S2-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硫化钠除了活化氧化铜矿,形成硫化铜薄膜外,同时发生了复杂的氧化反应,该氧化过程与体系的pH值存在密切的关系。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过程中对矿物表面进行了清洗,提高了矿物表面的活性,既促进了硫化过程的进行,也加快了S2-的氧化,这是硫酸铵促进氧化铜硫化浮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硫酸铵不仅对氧化铜矿的硫化-黄药浮选具有硫化促进作用,而且在氧化铜矿的直接浮选中具有活化作用。这种活化作用经历了从固相到液相再到固相的相转移活化过程。在“相转移活化”中,硫磺铵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1)增溶作用,即硫酸铵能选择性地溶解孔雀石表面反应活性大的离子,溶解后的矿物表面易于吸附黄药;(2)传递作用,即所溶解的铜离子与硫酸铵结合成铜氨络离子,加入黄药后.铜氨络离子离解,将铜离子传递给黄原酸阴离子;(3)对黄药具有增强吸附作用,即硫酸铵的存在能增加黄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加快吸附过程,同时还阻止了黄原酸铜向溶液解吸.这三种作用构成了硫酸铵对孔雀石“相转移活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以羟肟酸为辅助捕收剂对黄药浮选氧化铜矿指标的影响,以典型氧化铜矿物孔雀石为研究对象,选择辛基羟肟酸钠为丁基黄药的辅助捕收剂,对丁基黄药和辛基羟肟酸钠混合使用对孔雀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和辛基羟肟酸钠混合使用浮选孔雀石,当丁基黄药与辛基羟肟酸钠用量比为2∶1时,协同作用最显著,且在较低的药剂浓度下即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在孔雀石表面,丁基黄药和辛基羟肟酸钠均发生了化学吸附,两种药剂均存在时,在孔雀石表面产生共吸附,丁基黄药与辛基羟肟酸钠用量比为2∶1时,相互促进吸附作用最明显,孔雀石浮选回收率最高。试验结果可以为难选氧化铜矿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某氧硫混合型铜矿的高效回收,产出合格的硫化铜精矿和氧化铜精矿。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工艺特点,采用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然后在硫化条件下浮选氧化铜矿物的选矿原则流程。针对该流程,分别开展了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条件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丁基黄药和Z-200的组合作为硫化铜物的捕收剂,以NaHS作为氧化铜矿物的硫化剂、戊基黄药作为氧化铜物的捕收剂,硫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的选别流程,氧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两精扫的选别流程,可以获得Cu品位为22.72%、Cu回收率为64.12%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5.15%,Cu回收率为20.00%的氧化铜精矿,研究结果为同类型的铜矿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异丁基黄药用于柏坊铜矿浮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柏坊铜矿浮选捕收剂采用丁基黄药,药剂消耗一直较高,1986年丁基黄药用量为0.914公斤/吨,新松醇油用量为0.227公斤/吨,硫化钠用量为3.372公斤/吨,处理一吨原矿的药剂费为7.01元,其中捕收剂与起泡剂的药剂费为4.75元。为降低选矿成本,1987年试用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原矿性质及工艺流程柏坊铜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铜矿、孔雀石,其次为蓝铜矿、斑铜矿和赤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粘土。目前开采的矿体为硫化  相似文献   

8.
处理氧化铜矿最常用的选矿方法是硫化—黄药浮选法。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同时加入硫酸铵是强化氧化铜矿物硫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并获得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混合铜矿浮选实践中,使用硫酸铵有何特点,还未见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9.
三乙醇胺对微细粒孔雀石的活化作用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粒孔雀石的有效回收是氧化铜矿物浮选难题之一。通过浮选试验及各种表面测试,研究了三乙醇胺对微细粒孔雀石的活化作用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三乙醇胺是微细粒孔雀石的有效活化剂,对孔雀石的硫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降低硫化剂硫化钠的消耗量。三乙醇胺在孔雀石表面与铜离子的螯合作用及对矿物表面的微弱溶解作用,提高了孔雀石的表面活性,强化了黄药和硫化钠在孔雀石表面的化学吸附,使黄药易于形成较为紧密的多层吸附。但三乙醇胺并不改变硫化钠和黄药在孔雀石表面的化学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方解石对白铅矿硫化浮选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胜雷 《矿冶工程》2019,39(5):41-43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方解石对白铅矿硫化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黄药作用下白铅矿的可浮性较好,而方解石基本不可浮;方解石粒度对白铅矿硫化浮选影响较大,粒度越小白铅矿硫化浮选性能越差;pH=9.5左右时,白铅矿表面荷负电,方解石表面荷正电,两种矿物由于静电吸引作用而发生异相凝聚,使微细粒方解石罩盖在白铅矿表面,从而降低硫化钠在白铅矿表面的吸附,抑制白铅矿的浮选。  相似文献   

11.
云南某铜矿石铜品位为2.54%、银品位为76.24 g/t,有害元素砷含量低。矿石中以游离氧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42.31%;以结合氧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10.84%,这部分铜较难回收;以原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38.58%,这部分铜较易回收。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8.91%条件下,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脉石抑制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1粗3精流程进行硫化铜浮选,硫化铜浮选尾矿以D2为活化剂、硫化钠+硫酸铵为调整剂、丁铵黑药+异戊基黄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1粗3精2扫氧化铜浮选,获得了铜品位为21.16%、铜回收率为78.70%、银品位为568.35 g/t、银回收率70.38%的铜精矿,可以为该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矿石中含有10.84%的结合氧化铜是造成精矿铜回收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XPS、溶解性试验、Zeta 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 MS 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 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 NaEX、NaBX、NaIAX 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 S 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矿浆pH、捕收剂丁黄药、抑制剂石灰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测试技术,研究其浮选分离的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和磁黄铁矿浮选分离的最佳条件为pH=10,丁黄药浓度为20 mg/L,石灰浓度为300 mg/L。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丁黄药在矿物表面氧化生成双黄药并通过化学吸附吸附在矿物表面,石灰在磁黄铁矿表面生成氢氧化钙和硫酸钙组成的钙膜。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在未添加丁黄药时黄铜矿表面氧化生成疏水的硫单质和硫化铜,磁黄铁矿表面会生成亲水的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某含银铜矿石,由于其铜氧化率达20.16%,采用常规浮选工艺回收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后浮选氧化铜的原则流程,以丁基黄药与Z200质量比为3 GA6FA 1的组合捕收剂为硫化铜的捕收剂,以Na2S为氧化铜调整剂,采用丁基黄药与羟肟酸钠混合捕收剂为氧化铜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硫化铜经1次粗选和2次扫选,氧化铜经1次粗选1次扫选,所获得的硫化铜和氧化铜粗精矿混合产物经过4次精选,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9.18%、银品位为2 308 g/t,铜回收率为80.90%、银回收率为81.03%的铜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15.
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铜矿矿物种类多,Cu、Fe、S和Al2O3含量分别为1.69%、3.94%、1.61%和14.70%,属高铝复杂难选铜矿。为给该矿石浮选工艺确定提供依据,对西矿体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试验确定采用先选硫化铜矿再选氧化铜矿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以水玻璃为矿浆分散剂、氧化钙为抑制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进行硫化铜浮选,硫化铜浮选尾矿以硫化钠为活化剂、丁胺黑药+丁基黄药为混合捕收剂,进行氧化铜浮选,硫化铜与氧化铜浮选粗精矿混合后经3次精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22.75%、铜回收率71.89%的浮选铜精矿,以及铜品位0.49%的浮选尾矿。  相似文献   

16.
硫化铜矿新型捕收剂PZO的浮选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新型硫化铜矿浮选捕收剂PZO在铜硫分离中的选择性,比较了PZO、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在不同矿浆pH值、不同用量条件下分别浮选黄铜矿和黄铁矿单矿物的效果,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对PZO在黄铜矿、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试验pH范围内,丁基黄药、丁铵黑药、PZO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均强于对黄铁矿。②矿浆的酸碱度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均较小,且黄铜矿回收率的高点在弱酸或弱碱性环境下,黄铁矿在酸性环境下的可浮性明显强于在碱性环境。③3种捕收剂的选择性强弱顺序为PZO>丁铵黑药>丁基黄药,在pH=8.5时,黄铜矿与黄铁矿的回收率差值可达68.19个百分点。④PZO是一种酯类浮选药剂,与黄铁矿相比,其更容易在黄铜矿表面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以上结果表明,PZO在pH=8.5的环境下可高效分离黄铜矿与黄铁矿。  相似文献   

17.
窦源东  吴凯  王涛  唐俊杰 《矿产综合利用》2023,42(5):154-159, 173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新疆某铜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属于复杂难选氧化铜矿。矿石中硫化铜占总铜的35.67%,游离氧化铜和结合氧化铜占总铜的64.33%。脉石矿物种类多且与目标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采用先浮硫化铜矿物,再浮氧化铜矿物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工艺技术条件研究。针对该矿石性质,开展浮选条件实验,获得较佳工艺参数,磨矿细度-0.074 mm 65%,石灰用量为2500 g/t、捕收剂Z-200用量为100 g/t、硫化钠用量为1750 g/t、硫酸铵用量为550 g/t、戊基钠黄药用量为160 g/t。在较佳磨矿细度和药剂用量下,开展闭路浮选实验,闭路流程可以获得硫化铜精矿和氧化铜精矿两种产品,其混合铜精矿中Cu的品位为25.59%,Ag的品位为507.27 g/t,铜回收率为73.07%,银总回收率为70.27%。本研究为该氧化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玻利维亚劳拉力矿区某铜矿含Cu 3.98%,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Cu氧化率达98.49%、结合率达20.10%,为高品位难选氧化铜矿。针对矿石的性质特点,提出了"硫化钠与硫酸铵协同活化、水玻璃与硫酸铵联合分散、异戊基黄药与羟肟酸强化捕收"的活化浮选方案,并考察了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浮选的最佳条件为水玻璃用量300 g/t、硫化钠用量800 g/t、硫酸铵用量800 g/t、异戊基黄药用量120 g/t、羟肟酸用量60 g/t;在最佳条件下,经过"一粗—一精—两扫"的活化浮选工艺,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精矿Cu品位达27.07%、回收率达86.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