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述了尔林兔井田各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开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各可采煤层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进行了评价,对全井田的可采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稳定,变异性小,开采条件好,达到了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掌握和善煤矿可采煤层的赋存规律,指导煤矿开采工作,介绍了和善煤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着重分析矿区可采煤层的层位和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将井田含水层分为5类,并分别论述。矿区的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的1#煤层和石炭系太原组的6、9+10、10下、11#煤层,可采煤层总厚6.72 m,区域稳定大部可采,可采含煤系数4.6%。该区可采煤层的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稳定,可采层数较多,较易开采利用,对今后煤矿的煤层开采、煤层对比和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浅析旗山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保存、运移和富集,都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并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本文着重研究影响瓦斯运移、排放和保存的地质因素,特别是研究瓦斯富集的地质条件,以便掌握瓦斯赋存和分布的规律,为瓦斯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水力采煤在我国开采难采煤层条件下的实践可知,要在这类煤层条件下实现回采工作面机械化,提高其技术经济指标,水采确实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文中分析了水力采煤在难采煤层条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指出在难采煤层条件下,发展水力采煤更应重视水采工艺与选煤工艺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水力采煤在落煤、运输提升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开采难采煤层的水采矿井,其生产系统模式与规模必须与具体条件相匹配,以减少水采系统投入,进一步提高水采在难采煤层条件下的经济效益;水采矿井在难采煤层条件下也应适当加大矿井水平垂高、以增加水平回采储量,从而降低吨煤开采费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道头煤矿首采煤层的实际情况,从影响顶煤冒放性的煤层强度、赋存深度、顶煤节理裂隙、夹矸、顶板条件、采放高度比6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首采煤层冒放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实现放顶煤开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决低透气性坚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影响范围小、抽采效果差等问题,分析了坚硬煤层高压水射流破坏过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卸压增透机制,研制了新型超高压水力割缝成套装置,并现场考察了坚硬煤层煤巷条带顺层钻孔超高压水力割缝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超高压水力割缝后,坚硬煤层透气性提升约20倍,钻孔平均...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崩落法开采的铜矿峪铜矿4#矿体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主副层三维建模,并利用FLAC3D软件对554 m主层开采扰动下614 m副层底部结构稳定性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对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叠加压力拱效应,主副层交界处以及副层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压应力集中程度会随着主层拉底和落矿增大而增大; 因主层开采,副层底部结构拉底空间下方出矿穿脉和桃形矿柱拉应力一定程度减小,使其不易超过岩体抗拉强度; 必须采取措施使压力拱范围内底部结构强度高于拱角应力强度,以避免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1.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是煤矿发展的方向.文中探讨了赵各庄矿改变开采9煤层和12煤层传统工艺的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开采方案进行理论支持,同时在选择小工作面优先试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广到综放工作面.打破了煤层群开采中下伏特厚煤层不能一次全采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煤层群更安全、更合理开采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以卧龙湖煤矿8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井下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实验室工业分析、吸附常数、瓦斯放散初速度、初始瓦斯解吸量测定和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研究了卧龙湖煤矿8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并对8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九三〇煤矿5号煤层赋存不稳定,运用传统的三点法确定复杂煤层赋存规律存在局限性。为准确掌握煤层赋存规律,选用Surfer软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插值方法优选,确定利用克里克方法进行等高线预测,利用多元回归法进行产状分析。研究表明:5号煤层存在小区域构造变化;基本产状为264°∠22°;斜风井迎头至煤层顶板法向距离为5.8 m。该研究结果为下阶段石门揭煤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参考资料。利用Surfer软件分析复杂煤层赋存变化规律,快捷直观。 相似文献
17.
18.
19.
阳煤集团新景矿在3#煤层采掘时频繁发生煤与瓦斯突、喷出现象,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3#煤层的正常开采。论文基于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原理,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及瓦斯突、喷出的控制作用,为防治矿井瓦斯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