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杰  李鹏 《陕西煤炭》2011,30(5):64-66
论述了尔林兔井田各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开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各可采煤层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进行了评价,对全井田的可采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稳定,变异性小,开采条件好,达到了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10):123-125
通过对公乌素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阐明了褶曲构造对公乌素矿区的控制作用,并通过绘制断层走向玫瑰花图,分析该矿区内主要地质构造的形迹特征以及主采煤层的赋存规律,分析发现该矿区内主要构造体系呈NNE-SSW方向展布,并且NNE向的褶曲和逆断层规模普遍较大,正断层以小型断层为主,这对于今后此处煤炭安全和高效的开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和善煤矿可采煤层的赋存规律,指导煤矿开采工作,介绍了和善煤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着重分析矿区可采煤层的层位和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将井田含水层分为5类,并分别论述。矿区的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的1#煤层和石炭系太原组的6、9+10、10下、11#煤层,可采煤层总厚6.72 m,区域稳定大部可采,可采含煤系数4.6%。该区可采煤层的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稳定,可采层数较多,较易开采利用,对今后煤矿的煤层开采、煤层对比和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浅析旗山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保存、运移和富集,都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并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本文着重研究影响瓦斯运移、排放和保存的地质因素,特别是研究瓦斯富集的地质条件,以便掌握瓦斯赋存和分布的规律,为瓦斯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水力采煤在我国开采难采煤层条件下的实践可知,要在这类煤层条件下实现回采工作面机械化,提高其技术经济指标,水采确实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文中分析了水力采煤在难采煤层条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指出在难采煤层条件下,发展水力采煤更应重视水采工艺与选煤工艺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水力采煤在落煤、运输提升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开采难采煤层的水采矿井,其生产系统模式与规模必须与具体条件相匹配,以减少水采系统投入,进一步提高水采在难采煤层条件下的经济效益;水采矿井在难采煤层条件下也应适当加大矿井水平垂高、以增加水平回采储量,从而降低吨煤开采费用。  相似文献   

7.
李昕 《矿山测量》2014,(1):72-73
根据马道头煤矿首采煤层的实际情况,从影响顶煤冒放性的煤层强度、赋存深度、顶煤节理裂隙、夹矸、顶板条件、采放高度比6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首采煤层冒放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实现放顶煤开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确定石壕煤矿的首采层,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揭示了不同首采层开采其邻近层应力、位移及裂隙的演化规律,确定了邻近层的卸压范围,结合煤层瓦斯参数与生产系统复杂性来综合选取首采层。最终确定6~#煤层为最佳的首采保护层。研究结果对煤层群开采首采层的合理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低透气性坚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影响范围小、抽采效果差等问题,分析了坚硬煤层高压水射流破坏过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高压水射流环形割缝卸压增透机制,研制了新型超高压水力割缝成套装置,并现场考察了坚硬煤层煤巷条带顺层钻孔超高压水力割缝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超高压水力割缝后,坚硬煤层透气性提升约20倍,钻孔平均...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崩落法开采的铜矿峪铜矿4#矿体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主副层三维建模,并利用FLAC3D软件对554 m主层开采扰动下614 m副层底部结构稳定性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对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叠加压力拱效应,主副层交界处以及副层拉底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压应力集中程度会随着主层拉底和落矿增大而增大; 因主层开采,副层底部结构拉底空间下方出矿穿脉和桃形矿柱拉应力一定程度减小,使其不易超过岩体抗拉强度; 必须采取措施使压力拱范围内底部结构强度高于拱角应力强度,以避免推进线前方底部结构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1.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是煤矿发展的方向.文中探讨了赵各庄矿改变开采9煤层和12煤层传统工艺的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开采方案进行理论支持,同时在选择小工作面优先试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广到综放工作面.打破了煤层群开采中下伏特厚煤层不能一次全采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煤层群更安全、更合理开采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朱红青  王斐然  张振 《煤炭技术》2015,34(2):306-308
针对原生CO的产生过程的不同观点并从煤层变质程度、地质构造、煤层物理性质、工业分析结果、元素含量分析及显微结构分析方面总结了原生CO在煤层中的赋存特征及不同条件下煤对CO的吸附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原生CO在不同煤层赋存的特殊性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认为CO的还原性、煤层围岩致密程度是造成赋存特殊性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观察3个赋存原生CO煤层的地质条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7,(7):59-61
王封煤矿9101工作面属于典型的极近距离煤层刀柱采空区下开采。针对工作面在进出煤柱期间多次出现支架阻力异常、移架困难、煤壁大范围片帮及顶板漏冒等矿压显现问题,以9101工作面为原型,运用相似模拟实验给出了该工作面在进出煤柱阶段的矿压显现规律,并理论分析了矿压显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余吾3~#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以煤层区域构造控制作用为基础,结合3DMine矿业工程软件绘制三维瓦斯地质图。结果表明,断层组合有利于瓦斯的聚集;在大断层、背斜轴部不利于瓦斯的赋存,在小断层、向斜轴部有利于瓦斯的积聚;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埋深是影响余吾3#煤层瓦斯赋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孙玉峰 《煤矿机械》2014,35(6):42-44
以卧龙湖煤矿8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井下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实验室工业分析、吸附常数、瓦斯放散初速度、初始瓦斯解吸量测定和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研究了卧龙湖煤矿8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并对8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程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39(4):24-26,92
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九三〇煤矿5号煤层赋存不稳定,运用传统的三点法确定复杂煤层赋存规律存在局限性。为准确掌握煤层赋存规律,选用Surfer软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插值方法优选,确定利用克里克方法进行等高线预测,利用多元回归法进行产状分析。研究表明:5号煤层存在小区域构造变化;基本产状为264°∠22°;斜风井迎头至煤层顶板法向距离为5.8 m。该研究结果为下阶段石门揭煤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参考资料。利用Surfer软件分析复杂煤层赋存变化规律,快捷直观。  相似文献   

17.
占文锋  王强  李宏杰 《煤炭技术》2012,31(10):72-74
提前探明工作面顶板水体发育位置,能有效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运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主采煤层顶板进行探测,沿风巷和机巷各采集一组数据。经解译结果对比分析,风巷、机巷探测的低阻异常区位置基本一致,其位置略向风巷一侧偏移,在回采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具  杨永良  唐一博  王润 《煤炭技术》2012,31(4):112-114
为了减少瓦斯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在7煤层矿井基本资料、瓦斯涌出量、瓦斯参数测试统计的基础上,对该煤层褶曲、断裂、煤层埋深、煤体变质程度进行分析考察。结果表明,7煤层瓦斯赋存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煤层埋深,正断层附近瓦斯含量和同标高煤层瓦斯含量相比明显偏低,瓦斯含量整体上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升高。褶曲、煤体变质程度等局部区域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具有不均衡性,造成了东部区域瓦斯含量和西部相比偏高。  相似文献   

19.
阳煤集团新景矿在3#煤层采掘时频繁发生煤与瓦斯突、喷出现象,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3#煤层的正常开采。论文基于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原理,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及瓦斯突、喷出的控制作用,为防治矿井瓦斯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