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物质世界的每个角落,无不时刻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光芒;在漫漫人生的每次旅程,无不表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唯物辩证法对于人生实践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评判辩证法理论的完全方法论意义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先前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批判性。运用马克思的哲学根本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对努力构建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与科学形态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在列宁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思想,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种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认识中的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包含着辩证法的一切要素,因而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同时,认识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坚持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观点,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一书中明确表示,辩证法即为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正统。卢卡奇肯定了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的绝对影响,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唯物辩证法解释为“革命的辩证法”,认为理解辩证法的本质必须把握其指向革命、指向实践的真谛。正确理解卢卡奇革命辩证法的思想,对深刻理解和把握正统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新哲学是标志西方哲学意识发展中现代实践转向的实践哲学。实战辩证法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辨证法属性和功能。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辩证法的根本思维方式,不仅在辩证法的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当前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哲学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这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过程"三项互为影响的因素置于同一坐标体系进行分析,为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偏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周恩来统战理论及实践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运用,为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来解读、批判现存的一切.他批判了以往的全部哲学,同时采用实践的批判,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基础、灵魂和核心,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以前的哲学以及一切发展的事物,这又使得他的哲学具有开放性.唯物的批判和辩证批判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审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实践主体性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哲学教育中还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对受教育者实践主体性地位的忽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彰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推动高校哲学教育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的人化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化过程。人类要想彻底消除生态危机,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统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统一关系的研究,是解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阐述运用“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传统文化研究,使古代科学技术向现代科学技术转化,开发西部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三个着眼于”的哲学内涵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对其坚持认识的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指导推动实践,升华实践的辨证的发展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践行。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求,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出发,全面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方向推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出发,回顾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如何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范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命题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宣传也要立足于实践,坚持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教委有关精神,加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力度,即突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教学内容的“动”、“静”结合;如同自然科学各学科一样,把社会实践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利用双休日组织社会实践教学,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狠抓青年教师培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上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第一次将实践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崭新的哲学体系,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围绕对实践、哲学和实践关系的理解,明确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处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正是由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从根本上区分开,把哲学变成了关注现实世界的活的思想,这种实践的思维方式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两次成功结合,证明实践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是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理支撑、思想引领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善用百年大党“大历史”、中国当下“大成就”、全球风云“大视野”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及坚持“形式创新”,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让课程“活”“动”起来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力求为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