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雅雅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7):30-31,36
针对同忻矿二盘区5210巷在掘进期间,受F4断层应力影响,巷道掘进至450-480 m段巷道顶板出现严重破碎现象,导致应力区出现顶板支护质量差、支护失效率高等技术难题,分析了应力区顶板破碎机理,并对原顶板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桁架锚索支护+联锁梯形梁"联合支护设计.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措施,应力区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4 m以下,有效控制了应力区围岩蠕动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2.
张强 《机械管理开发》2022,(12):209-210+215
由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往往面临围岩破碎、构造应力或者地应力大、围岩承载能力弱等问题,围岩变形量大、控制难度高,原有的锚网索支护体系中锚杆、锚索支护效果不佳。为此,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变形,通过注浆提高围岩稳定性并提升锚杆及锚索与围岩耦合效果。经现场应用后,5100运输巷在复杂地质条件段围岩变形量在允许范围内,围岩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某矿大断面掘进巷道存在严重变形的问题,基于某矿工程地质概况,介绍了巷道原支护方案,结合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原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掘进巷道支护参数,应用注浆锚索来进一步优化围岩力学性能与实际承载能力,采用加长锚索来提升预应力传递效果,很好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巷道顶板下沉量控制在20 mm以内,底板底鼓量控制在21 mm以内,两帮移近量控制在71 mm以内;相比于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围岩变形量降低80%以上,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矿21盘区辅助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介绍巷道支护,分析现有巷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跨采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巷道围岩及矿上地质材料分析可知,巷道变形量大与巷道围岩应力大、锚杆锚索支护选择不合理及围岩遇水膨胀有关,为巷道支护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玮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1):75-77
为了降低巷道围岩变形程度,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不同锚杆预紧力及不同锚索预应力下巷道顶板变形量及垂直应力进行研究,选定最佳的锚杆预应力为60~80 kN、最佳的锚索预应力为200 kN,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为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煤炭企业现有巷道支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煤炭巷道锚杆支护方案设计工作,拟定了"锚杆+锚索+钢筋焊结网"支护方案,确定了各支护参数.通过对支护方案的试运行,得出巷道掘进20 d左右时的断面变形量最大,20 d之后巷道断面的变形量变化减小,趋于稳定.结果 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确保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双柳煤矿33410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巷道无支护、采用锚网索支护以及注浆加固三种支护状态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情况。通过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域范围表明巷道采用锚网索+注浆加固支护方式最优。并对回采巷道顶帮采用锚网索支护、底板采用注浆+底角锚索的支护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8.
秦宇鹏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21-22,25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大、稳定性差,给井下综采作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现状,在对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巷道支护结构,即采用高预应力锚索和高强度锚杆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在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大的地方通过架设"U"型架和控制底鼓的方案进行补强支护,同时在全断面处采用了注浆加强支护方案,有效提升了井下...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不同支护方式以及工字钢支架弯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为了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强烈变形问题,应充分提高围岩强度,增强围岩的承载效果,形成稳定承载结构。且在结合锚杆支护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锚索支护与高强预应力锚杆为基础的工字钢高强稳定性支护技术。通过实践应用可知,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问题,具备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山西某矿20503运输巷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在原支护参数下存在围岩变形严重、顶板网兜明显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巷道使用安全.为此,在分析巷道围岩岩性参数基础上,提出采用"超前钢管+预应力锚索"相结合方式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工程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采用支护优化后的参数围岩稳定性得以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矿3304运输巷道在面临强侧向支承应力时的支护难题,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文献检索、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3304运输巷的围岩变形特点及支护方案优化重点,设计了一套“浅-深”部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方案,并成功进行了工程实践。矿压实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控制在150 mm,煤柱帮最大变形量控制在110 mm,实体煤帮变形量控制在65 mm,底板最大鼓起量控制在30 mm。围岩发生一定程度变形,但整体控制效果较好,保障了巷道有效支护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矿K3煤层回采巷道具体地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支护的参数,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无支护条件下、原支护条件下、现支护条件下的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特征得知:底板自钻式中空注浆让压锚杆+顶板、两帮高强度金属粗尾让压锚杆+W型钢带+金属网+鸟窝让压锚索高强度锚杆+锚索+两帮角锚杆(10°)+两底板锚杆联合支护,巷道最大底鼓量为155 mm,巷道两帮的变形量在100 mm,巷道的底鼓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五家沟煤矿5105工作面收尾回撤通道为研究对象,对该收尾回撤通道的地质情况条件进行研究,对该巷道支护进行优化,即对顶板采用"JW型钢带+组合锚索+锚索吊棚"的联合支护方案,对巷帮采用迈步式桁架锚索支护.实践应用效果表明:收尾回撤通道顶板稳定性较好,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较小,无顶板破碎、冒落事故...  相似文献   

14.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设计应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并对巷道表面位移、锚杆(锚索)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巷道围岩内部锚杆受力情况及变形破坏的规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变化量比较小,说明该支护技术能够对巷道中薄弱岩层的变形和破碎进行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好;且锚杆锚索所受初始和最终应力大小值均在锚杆锚索设计最大受力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张攀峰 《机械管理开发》2023,(1):253-254+259
基于经纺煤矿805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受构造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出现严重破碎现象,导致两帮垮落、顶板下沉,原顶板锚杆(索)支护失效率高、支护质量差等技术难题,提出了“高应力锚索+JW型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有效控制了断层动压区围岩稳定性,巷道成型率提高至98%以上,取得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煤层埋深较深引起的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发现经过支护后的围岩最大应力降低了14.3%,两帮的变形量降低了60%。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为提升深部煤层巷道的稳定性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力超 《机械管理开发》2022,(12):204-205+208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复杂地形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应井下复杂地形条件的围岩支护技术。其以锚杆+锚索+钢筋网+注浆+钢棚联合支护为核心,对方案参数的选则原则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验证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的支护方案能够将井下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71.9%以上,对提升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围岩支护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1605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巷道断层破碎趋于支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采用钻探技术精确断层的具体位置,采用锚索网超前支护、注浆加固、支棚联合支护的措施提高断层破碎的支护强度"的支护方案,并设计了锚索网超前支护、支棚的参数。通过监测围岩变形量对联合支护效果进行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理论应当变化的最大值,巷道断层破碎区域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某矿3507回风巷超前支护段受邻近采面、本采面采动压力影响,导致巷道围岩裂隙发育、应力集中,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大、支护困难的问题,在对回风巷超前支护段围岩变形特征及应力分布分析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超前注浆、超前支架控制围岩,并对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支护方案后,3507回风巷超前支护段围岩变形量较小,可满足巷道使用需求并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王玉龙 《机械管理开发》2023,(12):169-170+173
针对9103回风顺槽掘进过9101采空区小煤柱区,围岩塑性变形严重,造成顶板出现蠕动变形下沉、破碎、断裂,位于小煤柱侧巷帮片帮垮落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巷道安全快速掘进的问题,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原巷道内支护进行优化改进,对顶板采取“让压锚杆(索)+迈步式组合锚索”支护,对巷帮采取“T型钢棚+注浆锚杆”联合支护,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后有效控制围岩蠕动变形现象,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9 m以下,帮部变形量控制在0.27 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