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容量衰减,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回收再利用锂离子电池以实现可持续能源存储已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多元体系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分离提纯有价金属离子的技术方法,并从经济性、环保性、效率性、操作复杂性等方面对所用试剂进行比较,对比各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此外,对现阶段最新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按结构类型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结构、机理及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却有着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因此被认为是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体系。在钠离子电池中,由于正极起到提供钠离子以及决定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作用,因此对正极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尤为重要。在已报道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NaxTMO2)因其结构简单、工作电位高和易于合成,被认为最具商业潜力。本综述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主线,主要集中在对O3型、P2型、P3型和双相/多相等各种层状正极氧化物材料的结构特点、改性方法、电化学性能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能源存储等领域的迅速崛起,掀起了新一轮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和投资热潮。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占据技术及成本的核心地位。本文调研并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现状,以期对其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铝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集流体的机理、锂离子电池芯的结构分析和生产工艺,归纳出正极集流体用铝箔的技术要求;通过分析铝箔作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包装材料阻隔层的机理、软包装材料的结构分析和生产工艺,归纳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包装材料阻隔层铝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方法。锂钴氧和锂锰氧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后的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下的循环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LiFePO4来讲,表面包覆主要是解决这类正极材料导电性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材料表面包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作者对将来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NiO2、LiMn2O4的粉末颗粒形貌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由于球形粉体颗粒间的堆积空隙较少,粉体堆积密度较高,会使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球形化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球形LiCoO2、LiNiO2派生物、LiMn2O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这些球形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相应的非球形正极材料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专利申请号:2019107655651公布号:CN110459764A申请日:2019.08.19公开日:2019.11.15申请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极正极材料,在高镍材料基础上进行适宜量的Mo,W共掺杂,得到Mo,W共掺杂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两者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钒酸锂(Li1+xV3O8)具有比容量大的优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选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通过实验分析方法研究Li1+xV3O8的恒流充放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放电比容量进行定量分析,从结构与充放电机理、合成方法等方面出发进行性能测试和比较。实验分析得出,该材料能的电化学性能优于传统产品,充放电的容量较高,性能优越,为优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制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有色冶炼》2014,(2):91-91
近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依托科技攻关项目“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高效节能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高效节能制备技术,极大助推了重庆市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作用机理和对正极材料的技术要求,着重研究了LiNiO2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特点,给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魏致慧 《甘肃冶金》2017,39(4):29-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引领着锂电池的发展,文章引用统计数据说明目前国内外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量,总结了五种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性能特点,指出目前和未来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飞速发展,完成电池正极材料焙烧工序的焙烧炉是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本文从正极材料生产工艺、焙烧工艺、焙烧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综合分析得出辊道式隧道炉适合正极材料的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提出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作用机理和对正极材料的技术要求 ,着重研究了 Li Ni O2 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特点 ,给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NiO2、LiMn2O4及其掺杂材料具有堆积密度大、体积比容量高、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异等突出优点,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将在未来得以商品化。本文对以上球形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镍正极材料具有高的比能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是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传统高镍正极材料的晶粒形貌是二次球粒子,其二次球结构在电化学循环中容易开裂,从而引起电化学性能的衰退和电池安全性问题。单晶化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高镍正极材料的长周期循环性能和安全性,缓解高镍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晶体结构及颗粒结构稳定性等问题。但是缓慢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导致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倍率性能恶化和材料结构衰退,是高镍单晶正极材料面临的重大挑战。综述比较了单晶正极材料与传统二次球正极材料之间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差异,分析了单晶正极材料稳定性机制,重点阐述了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缓慢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对其失效机制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研究者改善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的策略,提出了提升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未来的研究重点,为高镍单晶正极材料产业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层状Ni-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层状Ni—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层状结构镍酸锂(LiNiO2)的高比容量以及尖晶石型结构锰酸锂(LiMn2O4)的高安全性、低价格等特点,是最有可能代替或部分代替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同时也可望用作低成本、高安全性和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本文综述了层状Li—Ni—Mn—O系化合物和LiNi1/3Mn1/3Co1/3O2的合成工艺、结构特点和电化学性能,阐述了层状Ni—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研究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正极材料难以满足人们对电池高能量、高密度锂电池的要求。富含Li和Mn的层状氧化物xLi2MnO3·(1–x)LiMO2 (M=Ni,Mn,Co),其高比容量可超过250 mA·h·g–1,有希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理想的正极材料。但是,富锂材料仍存在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差和倍率容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反应之间的构效关系,讨论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氟化物、碳、导电聚合物和锂离子导体等涂层材料对富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同时还对以上涂层在富锂正极材料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的包覆改性的未来发展发现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功率快放型锂离子电池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为了获得具有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须具有较高的电压和较高的电子与离子导电率,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高电压钴酸锂、镍锰酸锂和高电压三元材料,负极材料包括碳系材料、钛基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为提高首效和降低负极电位而采用的预嵌锂方法,并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锂盐、溶剂和添加剂进行了综述。最终总结了功率密度测试方法,并对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一种新型的二元高钴材料进行了物理、化学、形貌及晶体结构指标测试,并应用该材料作为正极进行了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开发,对使用该材料体系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进行了比容量、倍率性能、不同温度放电性能、高温贮存性能、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综合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这种二元高钴材料完全满足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