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根据柔顺关节特性,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为保证系统平稳运行,抑制惯性力的变化速度,应用梯形和S型速度规划方法进行运动规划,并给出了直线轨迹和圆轨迹的运动规划算法。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运动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含有开槽型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动力学及轨迹跟踪问题进行研究。根据柔顺关节特性,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为补偿系统具有的不确定性,分别设计趋近律上界滑模控制策略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趋近律滑模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应用S型速度规划曲线,分别给出直线轨迹和圆轨迹的运动规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模型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跟踪。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弹性并联机器人的输入运动规划方法。本方法以机器人平台的输出运动误差为目标,规划机器人的输入运动。数值例结果表明,这种规划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机器人输出运动误差。  相似文献   

4.
庄鹏  姚正秋 《机械设计》2006,23(9):21-24
六自由度绳索悬挂式并联机器人属于大柔性机械系统,为保证运动的平稳性,要求动平台的运动轨迹光滑连续,为此提出了基于摆线运动规律的笛卡儿空间连续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实时性好。利用该方法对直线轨迹、圆轨迹和过离散点轨迹进行了规划。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的计算结果表明,绳索的速度、加速度和拉力变化连续平缓,而且绳索拉力始终大于0,因此动平台运行过程中动态响应小,绳索张紧可靠。该方法适用于悬索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同样也适用于对运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其它机器人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洪波  黄真 《机械设计》1993,10(6):42-45,28
本文对YS-I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和动力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运动和动力控制模型。文中首先针对YS-I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符点,以上平台虎克铰中心点作为研究的关键点,建立了速度和加速度控制模型。然后又建立了液压缸上某点的速度与输出的关系式,并得到液压缸上某点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建立了动力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6.
建立3PRS型三足并联机器人模型,基于Borland C++Builder 6软件,调用Open GL三维图形库,实现3PRS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仿真,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和运行结果。用户可以对3PRs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进行修改,并选择滑杆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对机器人进行一系列操作。界面设计简洁实用,仿真速度可达20帧/s,机器人可平滑运动。  相似文献   

7.
MATLAB在并联机器人运动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并联机器人的坐标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然后用MATLAB实现了运动仿真。按照要求的运动轨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全过程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出来,从而解决了运动可视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运动学等效的原则,在并联机器人中引入等效串联机器人及分支等效串联机器人,以等效广义坐标为中间变量建立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解求解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处理结构带来的运动耦合,并且规划的软件具有自动生成迭代初始点、避免多解性以及便于实际应用等特点,从而为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弹性并联机器人消减残余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胜利  余跃庆  白师贤 《机械》1999,26(1):13-16
弹性机器人运动停止后会产生残余振动,这将影响其输出构件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即冗余驱动法和输入运动规划法来意志生并联机器人平台的残余振动,虽然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但都能迅速消减弹性并联机器人平台的残余振动。  相似文献   

10.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操作平台的主运动螺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操作平台的瞬时螺旋的确定方法,根据平面表示的空间运动螺旋的几何特性,提出基于二阶曲线分解理论的操作器运动螺旋系主螺旋的识别的解析方法,为自由度少于6的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及其操作器运动螺旋系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对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现代数学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这一发展新趋势予以展望,指出了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研究领域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特殊3-PRS并联机器人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 P副平行于固定平台法线的 3- PRS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反解数学模型。分析了当给定运动平台中心法线与固定平台中心法线之间夹角 ,并使运动平台法线绕固定平台中心法线旋转时 ,运动平台中心以及中心法线上一点的运动轨迹。分析表明 ,该 3- PRS并联机器人只能部分满足特定的运动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手爪的柔顺指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宏  李铁军 《机械设计》1998,15(4):20-21
模仿人的皮肤与肌肉组织,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电流变流体的机器人手指柔顺指端的结构,在机器人的双指手爪中,指端是类似于皮肤的弹性薄膜和在皮肤下填充电流变流体的聚氨酯泡沫层组成,在未施加电场时,指端极为柔软,当电流变流体受电场作用时,指端成类固体状,试验结果表明,柔顺指端对物体的抓握过程是从柔性抓所至到物体被锁固在两指间的硬性抓握,因而在同样抓握力下,提高了机器人手爪举升物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虑关节摩擦的并联机器人平滑轨迹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一种空间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提出一种近似时间最优的平滑轨迹规划算法。与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传统轨迹规划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模型综合考虑了所有运动关节的摩擦力矩,通过虚功原理建立了运动机构完整的动力学模型,并将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条件转换为伪速度极值曲线,同时计算出伪加速度零值边界曲线,二者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规划轨迹应遵循的约束条件。利用五次样条曲线分段构建相平面下伪状态、伪速度和伪加速度的平滑运动轨迹曲线,从而保证了驱动力矩、关节速度和加速度的连续性。最后利用所提出的规划方法对一种并联机器人进行轨迹规划,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指出了并联机器人与串联机器人轨迹规划存在的差异,该算法可用于同类工业机器人的在线轨迹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三自由度3-R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讨论了具有三自由度的3-R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分析。在这种机构操作器平台的六个运动位姿参数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而其它三个参数不是独立的。因此,这种机构的雅可比矩阵是一长方阵,这就是这种机构的运动分析的难点所在。本文根据这种机构的结构特点,给出了操作平台的输出运动参数的三个运动约束方程,并且建立了三个独立输出运动参数和三个独立运动输入参数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显式数学模型,为这种机构的运动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型机器人柔顺腕的结构,讨论在满足柔顺中心定义,刚度准则和强度准则等条件下,柔顺腕弹性体的设计方法,并给出设计程序流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并联机构精度低,无法满足高精度要求的现状,提出对传统并联机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以传统并联机构构型3-RPC为基础建立微分运动矢量映射关系Jacobian矩阵。建立空间3-RPC柔顺并联机构的拓扑优化SIMP模型并运用OC算法求解,将实体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其次,在Ossmouth中对优化好的构型进行过滤及光顺处理并导出进行二次建模。最后,运用曲线拟合方法对拓扑后的构型轮廓进行拟合修正,采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其拟合修正后的模型,进而通过Hyper Works有限元软件对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同构型的传统并联机构相比,拓扑优化后的空间柔顺并联机构具有相同的微动特性,因而验证了空间并联机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机械传动》2015,(1):39-42
通过建立平面3-RRR型全柔顺并联机构"伪刚体模型",采用微动近似算法得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位移雅可比矩阵,研究其微动情况下输入与输出之间位移矢量微分映射关系,并进行数值验证,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为此类平面并联机构及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性的空间并联机构微分运动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半有源机器人柔顺指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电流变流体机器人半有源柔顺指端的设计。对此指端的抓握提升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电汉变流体的阻尼可控性,研究实现稳定接触与抓握的控制,将电场强度作为控制参数引入机器人手指抓握接触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此模型中接触力,位移及稳定时间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并联机构精度低,无法满足高精度要求的现状,提出对传统并联机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以传统并联机构构型3-RPC为基础建立微分运动矢量映射关系Jacobian矩阵。建立空间3-RPC柔顺并联机构的拓扑优化SIMP模型并运用OC算法求解,将实体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其次,在Ossmouth中对优化好的构型进行过滤及光顺处理并导出进行二次建模。最后,运用曲线拟合方法对拓扑后的构型轮廓进行拟合修正,采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其拟合修正后的模型,进而通过Hyper Works有限元软件对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同构型的传统并联机构相比,拓扑优化后的空间柔顺并联机构具有相同的微动特性,因而验证了空间并联机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