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际道行驶中汽车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套用于道路行驶中气体排放测量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这套系统可以直接和连续地测量道路行驶中气体排放的浓度。实验中还测量了发动机转速,燃油油耗,记录了车的档位。从这些测量数据中计算出了汽车尾气排放的排放因子(g/km),得到了废气排放量与车速,加速度,负载和档位的关系,发现了一些稳态实验中观察不到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2013,(12):89-92
研究了生物质干燥及成型过程中VOC的释放量及释放比例,通过对4家企业干湿原料及产品中VOC含量的分析,考察干燥介质、停留时间和进口温度、干燥后含水率及成型过程等对VOC排放的影响。在考察的几个因素中,以停留时间对VOC释放量的影响最大,停留时间越长,VOC释放量及释放比例越高,同时几个因素又相互制约影响。研究表明,VOC的释放以干燥阶段为主,一般占到总释放量的70%以上,因此,控制干燥阶段的相关参数是减少VOC释放的主要手段。成型阶段VOC的释放主要和原料含水率有关,含水率越高,成型过程VOC释放量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垫层与面板间接触单元刚度的选取和垫层厚度对面板应力的影响大小尚无统一的认识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接触面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研究了不同垫层厚度对面板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板的变形主要由堆石体的变形引起,改变垫层厚度对面板的变形影响不大,但对面板的拉压应力幅值及分布情况影响较大,面板的拉压应力幅值及分布情况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粒径和氧浓度对烟梗燃烧产物析出特性的影响,文章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对烟梗进行燃烧实验,重点研究了烟梗在4种粒径和3种氧浓度条件下燃烧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析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烟梗燃烧析出的VOCs主要包括乙炔、丙烯、乙腈、丙烯腈、苯、甲苯和氯甲烷,其中,乙炔和乙腈的相对累积量较大,其次是丙烯和氯甲烷;VOCs在纤维素和木质素燃烧阶段均有析出,而氯甲烷在半纤维素燃烧阶段也表现出明显的析出特性;粒径和氧浓度的改变对VOCs的析出有明显影响,随着烟梗粒径的减小,VOCs的析出峰值温度均向低温区移动,乙腈、丙烯腈和氯甲烷的相对累积量先减小后增大,而其余4种VOCs均减小;当烟梗粒径为140目时,VOCs在木质素燃烧阶段达到最大析出强度;随着氧浓度的增加,VOCs的析出峰值温度向低温区移动,VOCs的相对累积量逐渐增大,当氧浓度为21%时,VOCs在木质素燃烧阶段达到最大析出强度。  相似文献   

6.
煤燃烧过程中汞释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煤中汞平均含量高于美国和其它国家。我国燃烧型煤汞污染比较严重。文中总结了煤中汞的分布特征、迁移转化和排放特性及其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均匀设计法设计柴油机台架实验方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对颗粒物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柴油机颗粒物中多环芳香烃成分主要有芘、荧蒽、菲、苯并(e)芘、苯并(a)蒽、苯并(b+k)荧蒽、蒽、苯并(a)芘、屈等。利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多环芳香烃排放特性,其变化趋势与柴油机HC排放规律存在差异,并且芘、荧蒽、菲、苯并(e)芘、苯并(a)蒽、苯并(b+k)荧蒽、蒽、苯并(a)芘、屈等化合物排放量最大峰值分别为37.96mg·m-3,19.35mg·m-3,15.51mg·m-3,2.98mg·m-3,1.88mg·m-3,1.67mg·m-3,1.09mg·m-3,0.97mg·m-3,0.59mg·m-3。构建柴油机颗粒物中多环芳香烃排放源系数P,并计算出P值的范围为0.5~2,为判别城市空气中多环芳香烃是否来源于柴油机颗粒物中多环芳香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台VOCs余热锅炉的设计及运行,该余热锅炉采用烟管蒸发器和水管蒸发器相结合的结构进行热交换。锅炉设计蒸发量53 t/h,实际运行时因余热烟气量不足,锅炉蒸发量为47. 5 t/h。为消除运行中省煤器水击现象,将省煤器改成热水下进上出的型式,使锅炉运行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一系列M-MnOx/γ-Al2O3催化剂(M=Ce、Co、Cr、Fe),用于低温催化臭氧共同氧化NO和邻二甲苯(o-C8H10)的研究,试验发现,Fe/Mn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氧化活性,最佳的温度区间为60~100℃;在NO与邻二甲苯共同存在时,臭氧优先将NO氧化为NO2,之后NO2深度氧化与邻二甲苯初步氧化同时进行,最后多余的臭氧将邻二甲苯初步氧化生成的小分子有机物氧化为CO与CO2;催化剂对不同初始污染物浓度适应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臭氧一体化脱除烟气污染物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文  凤炜 《水电能源科学》2015,33(10):62-64
为进一步研究分离式面板的技术特点,利用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别对分离式和连续式面板堆石坝进行数值模拟,对满蓄期连续式面板和分离式面板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连续式面板,分离式素混凝土面板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面板在满蓄期的应力分布状况,提高了混凝土面板对堆石体变形的适应能力;不同水平缝宽度对面板的整体应力应变状态影响较小,为避免局部应力过大而导致的混凝土挤压破坏,其宽度应根据变形计算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1.
高温低氧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高温低氧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实验研宄,得到了在不同预热空气温度和不同预热空气含氧量条件下,NOx的排放规律。同时利用CFD通用软件对高温低氧燃烧过程NOx的排放浓度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中NOx的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垃圾发电厂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上进行NOx的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得到了垃圾特性、燃烧温度、烟气中氧浓度、尿素喷射量等因素对排烟中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及燃烧温度的增加,NOx排放浓度增加;随着烟气中氧浓度(<7%~8%)的增加,NOx排放浓度也相应增加,进一步增加空气量,NOx排放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在850~900℃下喷尿素水溶液进行脱氮试验研究,发现NOx排放浓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不喷尿素时增高,说明尿素中的有机氮被氧化为NOx,造成总NOx排放浓度增加.在正常燃烧工况下,排气中NOx浓度一般小于150mg/m3.此研究结果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运行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甲醇发动机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台电控M85甲醇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在发动机台架上,采用废气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研究了甲醇发动机的常规排放和非常规碳氢排放。研究表明:M85甲醇发动机可以实现很低的常规排放,在非常规碳氢排放方面,甲醛在总碳氢排放占有较大的比例,而甲醇的排放接近0。三效催化反应器对甲醛的净化率较低,并且存在随负荷增大,净化率降低的趋势。甲醇的净化率始终接近100%。  相似文献   

14.
利用管式沉降炉(DTF)对三种不同煤进行燃烧热解试验,分析了不同煤的氮元素分布规律及燃烧过程中氮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高硫贫煤焦炭氮占整个煤中氮的74%左右,中硫面煤和低硫烟煤分别为68%、51%左右;煤粉中氮在炉膛入口500mm基本上释放完全,煤粉进入炉膛1.5s内就能释放90%以上的氮。随着煤质程度的增加,氮释放所需要的时间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动力工程学报》2016,(2):136-142
利用可实现恒温热重测量的自制实验台,在800~1 400℃内,采用燃烧失重与同步SO_2排放监测相结合的分析方式,研究了高温低氧情况下各因素对煤粉燃烧过程S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情况下,SO_2瞬时生成量曲线在恒温800℃、1 000℃为单峰形式,在1 200℃、1 400℃为双峰形式,且随温度的升高峰值增加;SO_2瞬时生成量曲线峰值形态主要由温度决定,但也受CO_2体积分数的影响;高温1 400℃时,氧体积分数的增大使得更多SO_2在焦炭燃烧阶段释放;高温低氧情况下,SO_2累积排放量随CO_2体积分数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技术,对芳烃歧化装置无组织泄漏情况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无组织排放量,进行全面检测和统计分析,分析泄漏的原因并通过维修减少泄漏。芳烃歧化装置容易泄漏的元件主要为连接件和开口管线,主要分布在分馏区的泵区和换热器区;泄漏浓度SV≥5000μmol/mol的泄漏密封点对总泄漏量的贡献达到了67%。泄漏量大点位主要分布在分馏塔泵区、分馏塔换热区和罐区,主要为连接件、开口管线和阀门等元件,是造成泄漏排放的主要部分。总计检测25501个设备密封点,整体泄漏率为0.69%,VOCs泄漏排放量总计达到43.9t/a,设备管阀件泄漏造成的加工损失率为0.0055%,泄漏点不停工维修修复率为45.2%,泄漏点停工维修修复率为91.5%,停工维修后整体泄漏率降至0.38%;VOCs减排量降至38.6t/a,减排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及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所设计的“机动车车载实时排放测试系统”研究了机动车实际道路排放因子的分布特征以及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对排放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给出了 HC、CO、NO的排放因子在 g/ km和 g/ kg两种形式下高排放值的工况区域。这些区域的存在可根据发动机的燃烧状况和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等给出确定的解释。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优化发动机这些工况点的燃烧质量是减少机动车大气污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中机动车尾气排放与扩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取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及其扩散特性是城市低碳交通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杭州市为例,通过对机动车的行驶工况、控制技术水平、主要车型比例等车辆信息的测试和调研,对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IVE)模型进行本地化修正后获得机动车排放因子;在高斯点源和线源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城市交通中机动车在交叉口和公交站点的尾气排放特性,建立了符合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实情的点源与线源排放源强计算方法.通过杭州市实际路段的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地模拟城市道路附近的尾气污染物浓度;在交通高峰时期,公交车在站点停靠时的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点源污染,对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不同配比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电喷汽油机上应用时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发动机运行状况良好;CO和HC的排放明显得到了改善,NOx的排放在个别工况下发生恶化;排放特性的变化不仅与乙醇含量有关,而且与电喷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