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洋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3):139-141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预应力锚索在西曲矿特大断面开切眼、强烈采动影响巷道的案例进行了实践应用的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实践应用效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煤矿井下巷道围岩的变形量,支护效果理想,为实现西曲矿高产高效安全的开采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某矿3150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针对巷道围岩松软、承载能力差以及受地应力影响显著等问题,提出将全断面支护技术应用到巷道围岩支护中。对全断面支护参数进行详细设计,并进行工程应用。现场应用后,3150运输巷围岩变形量过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现场监测发现顶底板、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控制在170 mm、135 mm以内,支护体系与围岩可起到较好的耦合效果。采用的全断面支护技术,可实现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有效控制,并为其他矿井类似情况巷道围岩支护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玉中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5):146-147,223
针对稳定厚灰岩层顶板巷道的围岩受力特点,对围岩力学参数、支护参数选取原则和围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测试井下地质力学和优化支护参数,提出稳定厚灰岩层顶板巷道的支护优化技术.经实践表明,高刚度低密度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可有效实现顶板协同支护,提高掘进速度,降低支护材料成本,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晓亮 《机械管理开发》2023,(6):127-128+131
5采区回风巷顶底板均为软弱的泥岩且巷道受到邻近采掘作业面影响,围岩变形量较大。通过对巷道原支护方案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考虑采动压力影响,提出用自进式锚杆+注浆+喷浆方式支护围岩,并确定支护参数。经实践,5采区回风巷围岩变形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实现了采动影响下软岩巷道围岩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可为矿井类似情况下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孟小强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7):42-43,96
以8503运输巷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针对原有支护方案无法满足采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需要的问题,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通过在巷道顶板上增加布置工字钢,并与锚索共同作用形成桁架方式提高围岩控制能力.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支护参数后8503运输巷围岩变形量得以明显降低,可满足8503工作面高效回采需要.  相似文献   

6.
山西某矿11305运输巷在地应力、地质构造以及原有支护方案支护强度低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后续使用需频繁修整等问题。为确保回采巷道安全使用,依据11305运输巷现场条件,提出以强化围岩表面支护、提升围岩承载能力并充分发挥锚索悬吊作用为核心的围岩支护优化方案,并具体对支护优化参数进行设计。经现场应用后,11305运输巷顶板、底板及巷帮收敛量分别控制在105 mm、182 mm及157mm以内,可满足巷道后续掘进及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7.
建立实际工程沿空留巷的数值模型,研究随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不同横向锚固支护下,矸石墙锚杆预应力对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问题。通过对三种不同锚杆预应力下的矸石墙的受力与变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巷道顶底板与两帮位移量的数值模拟研究可知:50 kN为合理的锚杆预应力;二次采动对巷道变形量影响比较大,二次采动使矸石墙与实体煤侧围岩应力升高。模拟结果表明,锚杆预应力对矸石墙的压缩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导致矸石墙的支护效果随锚杆预应力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之慧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8):33-34,37
以阳煤一矿81404低位抽采巷为研究对象,经过现场取样分析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快速掘进的要求,提出了81404低位抽采巷的掘进施工方式和支护方案。掘进方式采用EBZ-260H综掘机掘进,顶板和两帮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有效地控制了两帮和顶板的位移,保证了巷道的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9.
虎龙沟煤矿81505工作面皮带巷沿空留巷原支护方式为钢带、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巷道变形严重,支护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重新设计沿空留巷充填体材料参数,同时确定留巷内加强支护、充填区域顶板支护、采空区挡矸及留巷段加强支护的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沿空留巷支护方案保证了沿空留巷的稳定性,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10.
王亚能 《机械管理开发》2022,(8):151-152+155
针对沿空留巷中围岩变化量较大,采用普通金属支架难以完成支护任务的问题,通过分析锚杆预应力和预应扭矩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沿空留巷的顶板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方法,并且选取合适的锚杆参数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巷道的顶板位移量为130 mm,底板位移量为161 mm,两帮的位移量为158 mm,提升了沿空留巷的安全性,减少了支护成本,提高了煤矿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岳城煤矿巷道开口离层严重,全锚索支护效果差等现状,提出了基于预应力钢棒的支护设计,采用工程类比及现场经验确定了支护参数,并进行现场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高预应力钢棒支护设计能够使顶板、两帮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离层、破碎扩容的发生,保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杨扬 《机械管理开发》2023,(4):254-255+260
利用锚杆锚索附加金属网进行联合支护的方式对孤岛工作面内错尾巷进行支护优化设计,并对支护后的尾巷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强化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可以确保完成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任务,减少了巷道维护开支以及露顶片帮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工作面回采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某煤矿81505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对象,对巷道顶板采用锚网+锚索支护方式易出现失稳现象,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支护参数进行计算、校核.对巷道顶板支护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及时优化施工方案.顶板离层量监测数据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顶板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量,保障巷道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4.
吴力超 《机械管理开发》2022,(12):204-205+208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复杂地形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应井下复杂地形条件的围岩支护技术。其以锚杆+锚索+钢筋网+注浆+钢棚联合支护为核心,对方案参数的选则原则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验证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的支护方案能够将井下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71.9%以上,对提升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围岩支护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煤炭高效回采需要,现阶段巷道断面普遍较大,但掘进遇到破碎时会给巷道围岩控制带来较大制约。1502回风巷在掘进至1 205~1 303 m范围时受多个断层影响,围岩破碎且稳定性较差,巷道在原有的锚网索+架棚支护方式下难以实现围岩变形有效控制,顶板、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81.1 mm、575.8 mm,甚至部分位置有支护体系失效风险。通过对破碎围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以提升围岩支护体系强度以及自身承载能力为核心的支护优化技术方案。经过实践,1502回风巷在破碎带围岩变形得以有效控制,顶板、巷帮变形量控制在30 mm、75 mm。  相似文献   

16.
针对坚硬厚灰岩层顶板巷道,在分析巷道地应力和围岩强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构造应力作用下巷道顶帮强度悬殊条件下围岩失稳破坏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参数的支护效果,提出了高刚度低密度顶帮协调支护技术。井下实践表明,高刚度低密度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可实现顶板协同支护,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提高掘进速度,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泥质胶结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大问题,提出采用全断面锚注方式对围岩进行支护。并以山西某矿301采区集中轨道巷为研究对象,针对巷道实际地质条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巷道顶底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19 mm、16 mm以内,可满足轨道巷围岩控制需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情况下的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控制时常面临顶板下沉量大、离层情况明显等问题,支护难度较大,以5302运输巷复合顶板围岩支护为例,在对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以锚网索喷+注浆为核心的围岩支护体系,通过提高顶板支护强度及自身承载能力,实现复合顶板下沉及离层变形控制。经现场应用后,5302运输巷顶板变形量大、失稳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支护后顶板、巷帮变形分别在28 mm、36 mm以内,可满足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9.
原波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0):45-46
为了解决现有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研制了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并在长平矿23131巷进行现场应用.超前液压支架支撑力大、支护高度高,对巷道围岩控制较好,可保证井下安全、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20.
以6107运输巷掘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巷道快速掘进的因素,根据巷道顶板完整、顶板破碎和易片帮区域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的掘进工艺。巷道掘进后采用锚网索支护和注浆加固来提高巷道围岩强度,并设计了支护参数,通过监测巷道围岩变形量来检验支护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支护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减小了巷道围岩变形量。巷道稳定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掘进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