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山西某矿具体工程为背景,在大断面回采巷道使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形式,结果表明:较之未支护条件下,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围岩变形迅速增长阶段更短,缓慢增长阶段不明显,并且位移量更小,位移也较为平缓,围岩更快进入变形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矿井工作面接替紧张,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满足采掘衔接,针对在强动压影响下矿井原支护方式和参数不合理而导致的回采巷道严重变形,分析矿井临近工作面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和目前矿井采掘进情况导致的迎采对掘强动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对强动压巷道锚杆、锚索支护进行参数优化。通过现场工业性实验表明:对强动压巷道锚杆、锚索支护进行参数优化后,强动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并为矿井类似情况的巷道的治理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矿作业面的回采巷道特别易受地质构造、作业面开采状况、周期来压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某煤矿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状况,充分改善优化巷道支护围岩的稳定性,采取锚索和锚杆同时支撑方案,既增强了巷道围岩锚固性能支护系统的稳固性能,又提高了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并没有离层,巷道位置移动较小,在回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杨扬 《机械管理开发》2023,(4):254-255+260
利用锚杆锚索附加金属网进行联合支护的方式对孤岛工作面内错尾巷进行支护优化设计,并对支护后的尾巷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强化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可以确保完成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任务,减少了巷道维护开支以及露顶片帮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工作面回采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矿K3煤层回采巷道具体地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支护的参数,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无支护条件下、原支护条件下、现支护条件下的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特征得知:底板自钻式中空注浆让压锚杆+顶板、两帮高强度金属粗尾让压锚杆+W型钢带+金属网+鸟窝让压锚索高强度锚杆+锚索+两帮角锚杆(10°)+两底板锚杆联合支护,巷道最大底鼓量为155 mm,巷道两帮的变形量在100 mm,巷道的底鼓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层煤炭开采的巷道支护技术问题,阐明了采掘巷道围岩的破坏变形机理,对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进行了力学分析及参数设计,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支护效果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对控制巷道顶板下沉量和围岩内最大主应力作用明显,验证了在深层煤炭开采中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强 《机械管理开发》2022,(12):209-210+215
由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往往面临围岩破碎、构造应力或者地应力大、围岩承载能力弱等问题,围岩变形量大、控制难度高,原有的锚网索支护体系中锚杆、锚索支护效果不佳。为此,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变形,通过注浆提高围岩稳定性并提升锚杆及锚索与围岩耦合效果。经现场应用后,5100运输巷在复杂地质条件段围岩变形量在允许范围内,围岩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斜沟矿12513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FLAC 3D模拟软件分析和现场实践,对12513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问题进行研究。根据目前现场锚索施工的最佳长度,设计了回采巷道在矿床中的合理位置,配合现场常用的支护材料,优化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技术参数,为矿井的设计施工与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薄煤层回采巷道支护问题,针对某矿薄煤层开采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回采巷道净高、净宽的合理尺寸,并计算得出围岩破坏范围以及巷道锚杆支护的具体参数,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设计应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并对巷道表面位移、锚杆(锚索)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巷道围岩内部锚杆受力情况及变形破坏的规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变化量比较小,说明该支护技术能够对巷道中薄弱岩层的变形和破碎进行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好;且锚杆锚索所受初始和最终应力大小值均在锚杆锚索设计最大受力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周玮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1):75-77
为了降低巷道围岩变形程度,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不同锚杆预紧力及不同锚索预应力下巷道顶板变形量及垂直应力进行研究,选定最佳的锚杆预应力为60~80 kN、最佳的锚索预应力为200 kN,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为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矿往复式回采工作面面临的巷道支护效果不佳问题,利用该工作面围岩特性进行支护设计,通过利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加固巷道,并在靠近采空区一侧浇筑混凝土墙体、距工作面20 m前方进行超前支护等进行巷道维护工作。经长期矿压监测显示,设计的支护方案较好,确保了回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王立华 《机械管理开发》2023,(5):149-150+155
为进一步提升回采巷道的支护效果,保证其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控制,以2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顶底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岩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后续模型准确构建奠定基础。基于FLAC3D软件分别对锚杆长度、间排距,锚固方式,锚索长度、间排距等指标进行优化设计,为今后工作面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矿21盘区辅助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介绍巷道支护,分析现有巷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跨采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巷道围岩及矿上地质材料分析可知,巷道变形量大与巷道围岩应力大、锚杆锚索支护选择不合理及围岩遇水膨胀有关,为巷道支护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不同支护方式以及工字钢支架弯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为了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强烈变形问题,应充分提高围岩强度,增强围岩的承载效果,形成稳定承载结构。且在结合锚杆支护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锚索支护与高强预应力锚杆为基础的工字钢高强稳定性支护技术。通过实践应用可知,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问题,具备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郝志刚 《机械管理开发》2023,(6):281-282+287
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围岩有效控制及高效支护是实现巷道快速掘进的基础。以山西某矿31203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巷道采用MB670/265掘锚机实现掘进、支护及转载自动化操作,可为巷道快速掘进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受掘锚机悬臂摆动幅度制约,巷道中部锚索需要人工补打,导致巷道支护耗时长,影响掘进效率。基于此,提出采用柔性锚杆代替原有的锚杆、锚索支护顶板,并通过高预紧力长锚固方式提升柔性锚杆顶板支护效果,并对优化后围岩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经现场应用后,MB670/265掘锚机可实现顶板柔性锚杆自动化施工,提升了锚杆支护效率并降低了支护耗时,巷道掘进进尺也提升至650 m/月,实现了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7.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矩形巷道断面设计三种不同锚杆支护方案,即采用不同参数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方案2与方案1相比,锚索数量不同;方案3与方案2相比,锚杆排距不同,并对比分析在回采期间,三种不同支护方案对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变形量影响规律,结论是:方案2中顶底板、左右两帮变形量分别是190 mm、57 mm、203 mm和104 mm,相比于方案1、3变化量为最小,表明该方案锚杆支护技术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8.
韩海威 《机械管理开发》2023,(2):273-274+279
为了解决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锚杆密度下巷道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发现随着锚杆距离的减小,锚杆间的应力场逐步连接,形成整体支护结构。同时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锚杆支护应力场分布的高度增加,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锚杆锚索的支护参数,为巷道的稳定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受附近采掘扰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受力特点,以阳煤一矿内错抽巷为例,在原掘进施工分析和支护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施工工艺、支护参数选取原则和围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井下地质力学测试和支护参数优化,提出扰动影响内错抽巷的锚网支护技术。井下实践表明,高预应力短锚索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支护系统的预应力,降低锚杆支护的返工率,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为后期综放回采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0.
冯刚  田王健 《机械管理开发》2022,(11):110-111+114
基于隆安煤业401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受上覆近距离采空区影响,巷道顶板破碎严重,采用传统锚杆(索)支护时,支护难度大、支护质量差,无法对顶板变形、破碎现象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401回采巷道采用“同向内错式”布置方式,并对回采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梯形棚等联合支护。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新的联合支护技术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