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瑞娟 《江苏陶瓷》2013,(6):62-62,6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紫砂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陶艺家创作出来的紫砂作品是艺术史、文化史的一部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滋养,紫砂壶的创作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本篇以紫砂“鱼跃壶”为例,谈谈紫砂壶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紫砂文化艺术形态五百多年,紫砂壶艺传承创作,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具有个性的文化艺术之路.壶艺创作,层出不穷,壶艺创作者心手相传,奠定了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的发展基础,也为全国各地茶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艺术载体,因此紫砂茶具成为泡茶的最佳用具.紫砂壶本身的泥料不可再生性与手工制作的技巧性,决定了紫砂壶及紫砂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而紫砂壶的创作,成为越来越多茶客、壶友、藏家的研究对象与修心禅定之上品佳器.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紫砂作品"丹凤朝阳"为经典花器,制壶艺人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丹凤向着朝阳引吭高歌的美好画面,引人遐思,也带来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制陶史上的一朵奇葩已经是众所周知之的了。紫砂制壶在千百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地位。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他的名字叫宜兴"能够很清楚地来表现人们的赞美之情。紫砂壶发展到现在是历代手工艺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再创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作为一个中青辈的紫砂艺人,在不断努力学习紫砂制壶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再创作,做到薪火相传。使紫砂壶具有更好的时代感和传承性。就拿最近设计制作的紫砂壶"马到成功壶"来说吧,这把壶在表现其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是对紫砂壶制作的新的理解和艺术探索,是对紫砂壶创新设计的追求和实践,下面就将这把壶的创作思路来讲一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越来越多的紫砂理论论述中,对紫砂壶艺的历史文化、创作内涵、艺术外延等论述得极尽完善,对于紫砂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艺术讨论氛围,推动了紫砂艺术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更多的紫砂从业者奠定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理论基础和创作实践经验积累。本文从个人的壶艺创作中谈自我的创作感想,论述自我内心的"天龙顶珠壶"(如图1)的创作思想。1传统龙图腾的继承"天龙顶珠"紫砂壶创作取材于千百年来作为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6.
紫砂是一门富有创作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它以庞大的艺术融合力为特征,诗词、书画、雕刻、金石等众多艺术文化与紫砂的融合屡见不鲜.往往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作品,通过它的造型想要表达的文化意蕴有着颇有渊源的创作背景.本文旨在通过“至尊壶”的创作与文化背景阐述,深入浅出地谈谈紫砂壶造型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正是因为紫砂壶的唯一性,让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喜欢研究紫砂壶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使得紫砂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紫砂壶也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成为茶座之上的雅致之器。艺人通过紫砂泥绘在壶体进行创作,呈现出立体逼真的画面感受和意境,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独特紫砂艺术魅力。紫砂作品“清香四溢壶”并没有过多的在造型上面大做文章,而是把其中的精华集中在泥绘的运用之上,以泥造景、以境传神,从而彰显出紫砂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赏心悦目之中品味茗茶的清香四溢。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在明代不少书画名家也加入了紫砂壶制作行列,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壶逐步走上文人壶、艺术壶的轨道,使紫砂壶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壶、文化壶。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又加速了紫砂壶的艺术化进程,成为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宜兴紫砂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壶式与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壶型都在几何型壶(圆壶、扁壶、直筒壶、四方壶、六方壶)、自然型壶、(树竹型壶、花果形壶、动物形壶)、筋纹型壶、博古型壶几种壶型上打转。装饰也逃脱不了“素面素心”、“模仿象生”、“刻铭题画”、“加彩挂釉”这几种…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的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各种文化艺术的一种,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造就了很多的经典名作。现代的紫砂壶作品是延续了古代紫砂制壶的经典之后进行不断创新,以严禁大胆的构思去创作出很多的精美的作品,也征服了现代的紫砂壶爱好者。这些紫砂壶作品开拓了紫砂壶创新的道路,让传统紫砂制壶随着传承而慢慢地变化,从而创作出很多新的紫砂作品。紫砂泥细腻而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个特点更加的便于制壶者的制作,极大地增强了其表现力,最终在明清时期使紫砂达到了巅峰。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也随之加入到了紫砂的队伍中来,为紫砂的发展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也大大地丰富了紫砂的类别。他们将各自所学与紫砂相结合,例如:书法、绘画、文学、金石篆刻等等。与紫砂相结合后形成了紫砂独具特色的一种风格,通俗易懂的表现和装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胡洪明 《江苏陶瓷》2009,42(2):44-44
紫砂壶是陶人所创,又为大众所用。其工艺品种在岁月流转中发展衍变,日趋成熟与精湛,也为作品增添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色彩。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紫砂从业人员如沐春风,创新激情高涨,发挥聪明才智,将不同风格的紫砂壶推向社会,为繁荣紫砂事业,传承紫砂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个人在从艺之路上,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创作思路,略有所得。现将感受最深的紫砂镶金“金猪兆丰壶”,谈一点创作随想。  相似文献   

11.
葛丽敏 《江苏陶瓷》2014,47(5):73-73
紫砂壶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从紫砂鼻祖供春到壶艺泰斗顾景舟,世世代代紫砂艺人们薪火相传的五色纽带,使紫砂壶艺生机盎然、熠熠生辉,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响誉海内外。紫砂陶哺育了紫砂人,紫砂人发展了紫砂陶,在长期的临摹、摸索、磨练中,开始创作具有其个性特色的作品,紫砂壶“孺子牛”(见图1)就是近年来创作的新品,意为耕耘茫茫,必须自奋。现就紫砂壶“孺子牛”的创作为例,浅要地谈谈对创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史上,清代文人陈曼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当时的制壶匠人共同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设计壶形、在制作好的壶体上篆刻,开创了紫砂篆刻艺术的先风,让紫砂壶真正走进文人雅士的世界里,使得紫砂艺术与金、石、书、画相交融,让人从中感受到无穷的意境,可以说,陶刻装饰的应用是紫砂艺术发展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奠定了紫砂壶的艺术地位。本文以紫砂壶“仿古”为例,浅谈其创意设计和陶刻意境。  相似文献   

13.
文人对紫砂茶具的深爱笃好,促成了文士名流与制壶名手的交友往来,或谈壶论艺、或以书画诗词亲自介入紫砂茶器的设计创作。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可谓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正因为这份渊源,使得宜兴紫砂从最初的粗陶实用器发展为如今盛极一时的文化艺术品,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散发着熠熠光辉。本文以紫砂壶《君子之交》为例,浅谈其创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紫砂壶艺文化现象的表现特征探析,特别是对紫砂发展历史上的、当代的及个人壶艺创作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评判分析,论述了紫砂壶艺的文化承载力和美学包容性,揭示了紫砂壶艺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的创作除了造型之外还需要有充沛的文化意蕴,单纯的造型变化所产生的审美要素是有限的,而融入了情感和想象的内涵塑造则是永恒的,造型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关系就是紫砂壶艺的内外两面,紫砂作品“凯旋壶”的创作就是一种通过意蕴塑造对形体表达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狄夕明 《江苏陶瓷》2011,(6):19-19,21
宜兴紫砂壶在茶、陶文化的相互结合中形成“容天、容地、容世界”的艺术文脉.以赏用兼优的独特品质雄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并成为怡情、寄情之物,尤其是文人雅士以壶言志、以壶抒怀,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紫砂文化。品茶品心境.赏壶赏格调。在几十年紫砂壶的设计创作中也深深感到.继承传统还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宜兴紫砂壶作为实用的饮茶器具,几百年来深受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紫砂壶更像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进而更好地促进紫砂艺术的发展。可以说,艺术和文化是衡量一把壶综合价值的两大重要标准,也是紫砂艺人进行创作的重要根源。紫砂泥独特的可塑性,决定了紫砂壶造型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其艺术形式十分宽泛,这进一步拓宽了创作空间,使紫砂艺人能够通过"泥"来诠释内心的想法,并达到壶与人的共鸣。紫砂壶"王者之风"  相似文献   

18.
严志军 《江苏陶瓷》2010,43(3):26-27
紫砂艺术是传统的民间工艺,以紫砂壶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习俗,同时又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在紫砂壶艺领域中有一大类属于纪念意义的壶体造型,业内称之为“纪念壶”,它既融人了鲜明的民风民俗,又不停留于传统的层面,而是不断地将文化修养、社会活动、人生阅历充实到壶艺创作中,形成开放的心境、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用紫砂壶传递纪念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许学芳 《陶瓷》2021,(5):57-58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提供了众多的创作主题和素材,伴随着紫砂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些内容逐渐的拓展和深入,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衍变,而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无一不是对紫砂美的本质的探索,本文就通过紫砂作品"如意芳菲"壶的创作来谈一谈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  相似文献   

20.
正紫砂壶的文化属性历来便备受壶人和文人的广泛关注,自古以来,无数紫砂艺人进行了丰富的尝试。明代制壶巨匠时大彬应文人需求,改进了壶型的体态特征,从而使紫砂壶具有偏小的容量特性;清代文人陈曼生与制壶名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共同合作的一系列"曼生壶",更是将紫砂壶的文化属性推向了巅峰,对后世壶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文化属性已经成为壶艺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形神兼备更是成为了人们衡量一把壶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