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陶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般来讲陶刻是相对于紫砂而言的。"壶以字贵,字以壶传",很简明地表达了紫砂和陶刻的关系。高品质的紫砂作品离不开文人的参与,文人参与紫砂的制作及刻制可以说是紫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自此,因为诗、书、画、印及其他姊妹艺术的嫁接、融合,紫砂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在价值。随着紫砂作品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不断提升,紫砂作品价格的飙升也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文人书画家以坯为纸的纵情挥洒使诗、书、画、印融为了一个整体,也使紫砂壶成为了案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中,紫砂作品与奇石、兰花齐名,被古人称为"文人三雅",博得了收藏家的喜爱。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使紫砂作品身价倍增,"段泥水盂"以其独特的装饰及其表现的人文精神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3.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壶艺的故乡,特产优质紫砂泥料。紫砂艺人在紫砂壶艺形体的塑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紫砂泥性的表达,其作品造型大方、形制完美、色泽古朴。文人艺术家们对其雅兴不衰,满怀激情。就此,上好的紫砂壶艺作品往往由实用性的"物"逐渐转变成文化品味意义上的"物",也展现着紫砂艺术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顾峥嵘  宁丽娟 《江苏陶瓷》2020,53(2):14-15,18
宜兴紫砂历来就有文人参与的传统,而陶刻书写则是文人参与紫砂创作的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从紫砂发展的历史来看,文人参与紫砂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当为清嘉靖、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形成名重至今的"曼生风格"。至于以清末梅调鼎为代表的"玉成窑紫砂",无疑是第二个高峰。玉成窑紫砂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匠心独具的装饰风格,在清末大放异彩,影响至今。徐三庚是玉成窑紫砂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的陶刻创作,书体潇洒磊落、构图新颖独特、刀法刚健浑朴,透露出浓郁的金石意蕴,在晚清陶刻家群体中独树一帜。本文旨在通过对徐三庚陶刻作品的书体、构图与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让后人对其陶刻艺术进行客观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小妹 《江苏陶瓷》2012,45(2):33-33
托物、言志、寄情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文化综合体的紫砂创作也不例外。新时代的紫砂艺人,在传承和创新中创作的作品越发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紫砂创作者在展示个性、表达创作理念方面只有追求不拘一格,表现方式更为缤纷,展现的壶艺才会更为精彩。  相似文献   

6.
<正>宜兴紫砂历经600余年的发展,从紫砂壶的手工技艺制作,到紫砂壶装饰手法的演变与丰富,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从日用陶器逐渐登上手工技艺的艺术大舞台。在近年来的收藏与拍卖市场中更是高潮迭起,大家名家作品、中青年实力派作品、民间艺人作品等层出不穷,怎样在紫砂收藏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藏方向,我想这正是越来越多的紫砂初学者、收藏者、爱好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凭从事紫砂手工艺制作几十年的经验,以及遇到的与紫  相似文献   

7.
姜杰 《佛山陶瓷》2014,(8):55-55
紫砂艺人的学识和才情,是紫砂陶创作的起跑线,是艺人步入殿堂的一道门槛,艺术是性情的产物,漫游在作品中的"灵魂"、"气息"是紫砂艺人用独特的方式传递的讯息。历史上紫砂艺人与文人墨客的结交中耳濡目染、交流切磋,并在文人的带动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紫砂壶的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各种文化艺术的一种,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造就了很多的经典名作。现代的紫砂壶作品是延续了古代紫砂制壶的经典之后进行不断创新,以严禁大胆的构思去创作出很多的精美的作品,也征服了现代的紫砂壶爱好者。这些紫砂壶作品开拓了紫砂壶创新的道路,让传统紫砂制壶随着传承而慢慢地变化,从而创作出很多新的紫砂作品。紫砂泥细腻而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个特点更加的便于制壶者的制作,极大地增强了其表现力,最终在明清时期使紫砂达到了巅峰。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也随之加入到了紫砂的队伍中来,为紫砂的发展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也大大地丰富了紫砂的类别。他们将各自所学与紫砂相结合,例如:书法、绘画、文学、金石篆刻等等。与紫砂相结合后形成了紫砂独具特色的一种风格,通俗易懂的表现和装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名家辈出、名壶纷呈的新时代紫砂艺林里,仍不乏许多传统精神和传统气质的身影,这是紫砂创作者们的品格,也是紫砂自身生生不息的命脉。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代作品"长乐四方壶"的浅析,探讨紫砂在传统文人君子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传承,以其为紫砂更长远、更多层面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曹竞方 《江苏陶瓷》2020,53(2):37-38
宜兴紫砂自北宋萌芽到明代兴盛,延续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宜兴紫砂之所以成为茶具的首选,关键在于其得先天之厚爱,宜兴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及传统茶、陶文化背景,使宜兴紫砂陶器与茶的结缘更有优势。同时紫砂艺人总能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追求融入作品中,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参与,使紫砂成为实用意义上的茶之"器"的同时,也逐步具有文人传统的审美意象,紫砂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具有了"道"的境界。"诸事如意套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以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赋予作品浓厚的人文寓意。  相似文献   

11.
紫砂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与古色古香的紫砂材质相契合,使作品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体现了中国书画的艺术之美和精神之美,又提升了紫砂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层次。本文以紫砂作品"山间隐仕帽筒"为例,浅谈其陶刻装饰和文化意境,从中感受古代文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书画在紫砂上的出现明代已有,但并不多见。兴盛时期应是清嘉庆、道光年直至民国,这一时期已经有许多文人居士喜爱在紫砂上写诗作画。在宜兴陶人中也有一些撰刻高手,他们不但为文人镌刻,而且也仿前辈画家的笔法或自己的创意镌刻,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江苏陶瓷》2013,(4):55
为纪念陈曼生绘壶式著作《陶冶性灵》传世200周年,演绎"茗壶二十品",追溯紫砂文脉,复原"曼生壶"经典,由宜兴市陶协、紫砂工艺厂主办,北京紫砂艺术馆、江苏紫泥公社承办的首届"荆溪杯"紫砂手工大赛于7月8日评比揭晓。在109件参赛作品中,共评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9件,另有19件作品获优秀奖。陈曼生是清代中期开文人直接参与紫砂创作风气的代表人物,留下了《陶冶性灵》专著中的"茗壶二十品"以及"曼生十八式"等经典图录以及实物,在紫砂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荆溪杯"紫砂手工大赛,作者均按照"茗壶二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出现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宋末文人阶层的繁盛和后期饮茶文化的变化也推动了紫砂的发展。由于饮茶习惯的改变,人们开始热衷于用紫砂壶泡茶,由于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强、含铁量高使紫砂壶所泡出来的茶叶香气更加浓郁,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开始来研究紫砂,把玩紫砂。他们热衷于将自己的作品与紫砂作品相结合,其中最多的便是紫砂和书法陶刻的结合,还有就是在壶身直接作画的泥绘装饰。  相似文献   

15.
紫砂艺术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是因为文人与艺人的合作.使作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还有浑厚的书卷气。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应该就是“文人壶”的艺术风格,“文人壶”必会因文人的博学而具备相当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6.
<正>"方匪一式,圆无一相",八个字概括了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紫砂壶不仅是有独特的材质,还因为打泥片、围身筒、拼接成型的手工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因为文人的参与赋予以紫砂为载体的器物"文人气",使紫砂由日用器走到收藏类艺术品的高度。而随着文人的参与,紫砂壶的器型构思设计更考虑到装饰性与创意性,而紫砂花器则通过另一种创作语言,表现出手艺人的智慧,它通过堆花、贴花、肌理效果等装饰手法塑形成器,体现的是自然之美,紫砂"贵妃竹壶"(见图1)就是一件花器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茶文化大环境的陶冶下,宜兴紫砂早已成为很多人研究的课题.尤其是文人、艺术学者的参与,把紫砂文化提升到一个精神文化层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壶外在的鉴赏价值.在延续传统壶艺的进程中,有借鉴、有挪用.追求作品完美是历代艺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南 《陶瓷研究》2005,20(3):25-28
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参与和推崇,紫砂特有的品质与文人淡泊,无为的审美追求相契合。紫砂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文人精神源于懦道相兼的传统哲学思想,“壶以载道”,“道艺合一”成为后世丰暴,本文从紫砂陶艺的品质,造型,装饰几方面论述文人,文人的审美追求与紫砂陶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加上诗书画意的修饰,用文学的精髓来彰显紫砂艺术的文化本质,使得紫砂壶的文人味愈加的浓厚。"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这是文人和紫砂艺人的合作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素以独特的材质、浓郁的中华文化特征、卓越的实用功能而著称于世。紫砂从宋代出现,从日用器皿开始,最终发展成为一门具有日用性能的艺术品,其中一个关键是文化人在紫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把紫砂日用器皿逐步提炼到具有文化内涵和美学境界的艺术高度。那么,在文人参与紫砂的进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又有哪几种形式?翻阅紫砂发展史,文人与紫砂合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间接影响期、直接参与期及高层次发展期。1间接影响期这个时期中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供春期、大彬期、鸣远期。1.1供春期最早纪录文人影响的当属供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