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士恩  田亚  高新勇 《太阳能学报》2018,39(5):1309-1319
基于热力学定律与分析理论,得出适用于以热泵与低真空方式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力性能分析模型,并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以额定抽汽工况为参考,3种不同供热工况的热力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热泵供热工况、低真空供热工况、抽汽供热工况;低真空供热适合于外界热负荷较大时,而热泵供热在外界低热负荷时优势明显;热泵与低真空耦合供热时,不仅可降低初投资与机组运行风险,且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即总热效率、总效率分别为91.16%、44.50%,节煤量达到32.69 t/h。  相似文献   

2.
针对济南市某住宅小区集中供热负荷不足的情况,提出水源热泵联合市政集中供热的系统设计方案及供热模式,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性运行方案下,建议平电、谷电时段采用热泵供热,峰电时段采用市政集中供热系统供热模式;统筹经济性稳定性运行方案下,建议采用市政集中供热系统负担50%热负荷+水源热泵系统负担50%热负荷的供热模式,该供热模式下单位面积热指标为38 W/m2,水源热泵能效比为3.73,运行效率较高。为多种热源联合供热运行模式分析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产350 MW超临界纯凝机组再热抽汽供热的改造方案,通过对抽汽供热机组的各工况数据、技术特点、经济性等进行分析,表明机组采用再热抽汽供热是安全、节能的,为其他电厂同类型机组供热改造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330MW抽凝式机组为例,建立以纯凝工况为基准的供热机组相对经济性分析模型,对机组工业供热改造进行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中排抽汽供热时,机组负荷越低,节流损失越大,供热收益越小;且在机组负荷越低之间,节流损失的增加速度越快。高排抽汽供热时,由于机组抽汽压力远高于需求压力,机组负荷越低,抽汽压力越接近需求压力,节流损失越小,收益越明显。因此,对该两种抽汽位置来说,不同机组负荷的情况下,存在临界抽汽量点;且机组负荷越高,临界抽汽量越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亚临界和超临界600MW机组抽汽供热,运用常规热平衡法对不同抽汽方案的机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抽汽供热能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且再热器冷段抽汽供热的经济性高于再热器热段抽汽.建议在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抽汽供热方案,为电厂的供热改造提供经济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循环水-水源热泵供热与直接抽气供热的方式,水源热泵回收低品位的电厂循环水余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回收低温电厂循环水余热,实现了能量从低品位到高品位的转换,符合能源梯级利用原理。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水源热泵供热优于常规供热的临界参数,当抽气温度达到188℃,利用水源热泵供热比抽气供热更节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供热方上海漕泾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各级抽汽的参数及热用户蒸汽需求。针对两种供热方案论述了供热改造的安全性、可行性,分析了供热的经济性。改造后的性能试验结果验证了供热改造的安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对评价供热机组热经济性能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等效热降法的供热机组热经济性指标计算模型。以某60MW供热机组为例,采用常规热平衡法和等效热降法分别对不同抽汽工况下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热降法的计算结果和采用常规热平衡法的计算结果具有相同的准确度,同时表明,该供热机组在最大抽汽工况下运行时热经济性明显高于其它抽汽工况时的热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杨凌示范区现有住宅小区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结合示范区水资源条件和地质构造特点,提出了解决小区供冷供热问题的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形式,根据冷热负荷的季节性需求,给出了系统配置及运行模式,着重对该系统的经济性及节能性进行可行性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子敬 《节能技术》2005,23(3):267-269
合理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可以提高火电厂热经济性。本文通过对包头三电厂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在低真空供热热网改造中的具体方案分析,从热网改造方面,提出了应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从而保证在低真空供热改造过程中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抽汽量恒定的情况下,利用等效焓降模型和吸收式热泵模型计算分析汽轮机抽汽压力和循环水出口温度对汽轮机效率、发电量和热泵COP、供热量的影响,得出了随着抽汽压力或循环水出口温度的升高,汽轮机效率和发电量降低、热泵COP和供热量升高。再结合供热量和发电量计算系统净利润,得出了在最高净利润下的抽汽压力和循环水温度。说明在定"量"的情况下,通过对"质"的分析来寻找最优运行参数可使电厂达到最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2.
《节能》2017,(10):44-45
针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扩容项目,进行热负荷设计计算,并对该项目进行节能分析,确定改造经济性。文中进行了采暖热负荷的详细计算,并确定一种热负荷指标的预测计算方法;提出了一期打孔抽汽、二期高背压供热的供热扩容改造方案,改造后可实现节约标煤22.1万t/a。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二次再热超临界供热机组采用低压缸分缸抽汽供热的特点,利用等效热降理论,进行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出了该类型机组抽汽等效热降和抽汽效率的计算方法,形成该类型机组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数学模型,从而将等效热降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二次再热供热机组。利用该模型,可以方便、迅速、准确地分析二次再热超临界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抽汽式供热机组利用调节蝶阀控制抽汽压力来调节供热抽汽质量流量的特点,通过分析汽轮机供热抽汽环节的能量平衡特性,建立微分方程形式的供热机组给煤质量流量-汽轮机调门开度-调节蝶阀开度与发电负荷-汽轮机前压力-抽汽压力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发电负荷、机组抽汽压力和热网循环水质量流量扰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输入输出关系符合机组实际情况,能够解释供热系统中通过调节供热抽汽压力维持供热抽汽质量流量跟随供热负荷需求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高背压供热技术的适应性,针对某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供热需求,提出采用“凝汽器分区供热技术”进行改造的研究方案,介绍了该技术的供热系统布置,并与改造前的常规抽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性计算对比.结果 表明:严寒期,在额定工况且相同的供热负荷下,发电负荷由改造前的273.4 MW升高到306.11MW,增加了3...  相似文献   

16.
建立热力计算模型,基于供热负荷的变化,对热泵供热系统供暖期内的变工况进行模拟。比较改造前后两种供热模式在相同热负荷下的热经济性能;发掘并对比不同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供热负荷的增加,热网回水温度升高,热泵性能系数COP下降。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热经济性能要优于传统供热模式,在相同供热负荷下,热泵供热模式总的供热抽汽量明显低于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总的发电量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加了3%左右;发电标准煤耗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最大降低了近3%。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能满足的最大供热面积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大了17.5%,明显增强了原有系统的最大供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凝汽式机组改为循环水供热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敏 《节能》2001,(11):24-27
本文从提高汽轮机热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凝汽式机组冬季利用循环 水供热的有关理论与技术问题,包括热力学、经济指标、系统布置、经济效益等方 面的分析与计算,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凝汽式机组利用循环水供热的可行性。文章 对于提高地方电厂与企业自备电厂的经济效益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军烁  程凯 《汽轮机技术》2023,(3):214-218+213
为充分利用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过程中余热余压,降低供热系统热电耦合度。以大型燃煤机组抽汽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Ebsilon软件对供热系统进行数学及热力学建模,对3种不同供热模式下的热电负荷特性进行了多变量耦合下的系统运行参数寻优,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热电负荷范围。结果表明,应用GOTPR方法明显优于GOTR方法和GPR方法,热泵系统COP最高可提升0.05。直接供热模式的热负荷调节范围是0~400MW,热泵供热模式热负荷调节范围是150MW~550MW,耦合供热模式热负荷调节范围220MW~525MW。在相同的主蒸汽流量下,随着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的及热网回水流量的增加,耦合供热模式可提供更大的热电比,同时降低热负荷与电负荷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9.
供热机组的抽汽方式和供热形式各不相同,供热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影响着机组的经济性和电网的负荷调度。由热力试验,给出了不同容量、不同形式供热机组运行中带电、热负荷的限制因素。以几个电厂的供热机组为例,确定了在一定的电、热负荷下,供热机组间的电热负荷分配和优化运行方式。热负荷在一定范围之内,确定优先带热负荷的机组,其它机组纯凝汽方式运行并参与电网调峰,也可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本身的"热惯性",改变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热网供热量,从而实现供热机组参与电网调峰。  相似文献   

20.
该对电厂采暖制冷利用汽机抽汽供热对电厂热经济性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在低硫分燃煤电厂回收尾部烟气余热供热,提高发电效率,节约能源的观点,并给出有关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