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陈垓引黄灌区地处鲁西平原,现渠首设计引水流量30m^3/s,控制着梁山县10个乡镇3.7万hm^3的耕地,是黄河下游大型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改革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4.
陈垓引黄灌区1962年建成,1999年被列为国有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81万hm^2,已实施了三期国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目前,灌区已衬砌干级渠道44.13km,支级渠道55km。 相似文献
5.
陈垓引黄灌区位于济宁市梁山县境内,始建于1959年,设计灌溉面积3.68万hm~2,其中自流区1.79万hm~2,提水区1.89万hm~2。自流区工程实行灌排分设,提水区工程实行沟网送水补源,灌排合一,现形成了自流、提水、井灌补源三类灌溉模式的大型灌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灌区又承担了引黄向南四湖送水的任务,年设计补湖能力1.96亿m~3,为梁山县和济宁市滨湖地区工农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针对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实际,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为重点,大搞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7.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用水计算,目前一般采用作物的灌溉定额与种植面积相乘的方法求得。这一方法的基本缺陷是对各种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按灌溉定额取固定数值,这与各种作物生长期内的实际需水量有很大矛盾。为了正确计算灌区内不同典型年各种作物的灌溉用水,从而制定合理引黄水量,本文以陈垓引黄灌区为例,将灌区内农作物概化为小麦、早秋、棉花和晚秋四种,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并考虑到作物种植规划和引黄的工程技术条件,以及对引用黄河水资源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计算出典型年全年的及年内各不同时段的合理引黄水量,为陈垓引黄灌区的科学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陈垓引黄灌区地处黄河下游山东省梁山县境内,始建于1959年。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和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系统、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大型灌区。 一、抓改革,促管理,实现灌区经 相似文献
10.
11.
梁山县引黄灌区包括陈垓引黄灌区和国那里引黄灌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梁山县引黄灌区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运行机制、探索管理新模式、建设生态灌区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李家岸引黄灌区于1971年建成引水,设计灌溉面积21·43万hm2,渠首设计引水能力100m3/s,总干渠全长95·91km,承担着临邑等6个县(市)的农业灌溉任务。自1999年以来,李家岸引黄灌区实施了节水改造工程,共完成投资5179·48万元,其中国债22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979·48万元,共衬砌总干渠16·5km;衬砌干渠19·3km,新建维修建筑物137座,建设测水量水站点5处等。据测算,改造渠段水利用系数提高了8%,年可节水3800万m3,改善灌溉面积1·913万hm2,效益十分显著。在2005年水利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主要做法1·1强化领导,健… 相似文献
15.
16.
灌区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渠道淤积严重,要搞好灌区渠道防渗改造必须先解决渠道淤积问题,针对黄河小北干流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现状,提出从水源站和沉沙地两方面采取工程措施以减少提黄含沙量,以及优化渠道断面以提高挟沙能力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水沙监测及优化配水工程自动化系统监测输沙渠系的水位、流量、闸位及闸门的控制为目的,在该渠的3个枢纽建立水位、流量、闸位及图像监测终端和闸门监控设备,在调度中心即可对三处枢纽进行全面监测与监控,优化了配水方案,实现了对输沙渠系各干渠水量的优化调度及合理配置,实现灌区用水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水沙资源调配的主观能动性。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经运行,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引黄灌区的渠灌,管道灌及喷灌进行评估,提出引水工程,排涝工程和井灌工程的最优规划方案,并在排涝设计中采用风险分析,找出投资和期望损失总和最小的排涝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