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环戊烷产品萃取精馏提纯工艺操作现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并简要介绍研究环戊烷产品萃取精馏提纯工艺的现实意义,提升环戊烷产品的萃取精馏提纯效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提出环戊烷产品萃取精馏提纯工艺操作要点,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环戊烷脱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恒  王凤军 《精细化工》2006,23(7):702-703,706
硫是环戊烷中主要杂质,严重影响PU产品的颜色和强度。该文以N-甲酰吗啉作萃取剂,研究了脱除油田轻烃为原料生产的环戊烷中硫的工艺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V(N-甲酰吗啉)∶V(环戊烷)=1.03∶1.00,w(N-甲酰吗啉)≥95%,操作温度25~38℃;低压运行,常压再生。工业化中试结果为:环戊烷中含硫量为9.38μmol/L,环戊烷的收率为93.7%,每生产1 t产品N-甲酰吗啉的消耗量为2 kg,该工艺在油田轻烃深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环戊烷产品是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在制冷剂的生产及发泡剂的生产之中发挥着关键性效用。由于其对臭氧层不会产生损伤,所以当前已经取代氯氟烃,在制冷保温、电冰箱及冰柜等行业之中广泛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当前石油化工集团混合戊烷精细分离装置进行环戊烷的生产已经达到了工业用环戊烷的相关要求,针对高纯度的环戊烷产品,必须进一步提纯干预才可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所以就加强高纯度环戊烷提纯工艺研究展开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环戊烷–四氢呋喃–环己烷的汽液平衡关系,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提出了采用同一溶剂分离三元混合物的间歇萃取精馏方法.考察了溶剂比对该三元物系间相对挥发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选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增大环戊烷-四氢呋喃的相对挥发度,同时也可使四氢呋喃–环己烷共沸物的共沸现象消失,实验室萃取精馏小试可以得到纯度高于99%的环戊烷和环己烷产品.  相似文献   

5.
正己烷-甲基环戊烷萃取精馏分离的模拟计算及小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军  顾正桂  司玲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0,17(2):103-105,115
本文采用萃取精馏法分离提纯正己烷-甲基环戊烷体系的工艺方案,并进行了微机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萃取精馏分离小试,试验与模拟结果相吻合,为进一步中试提供了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式精馏塔实现了萃取精馏的间歇操作,塔顶产品物质的量分数达95%以上。以取得合格产品的量与时间之比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回流比R、中间回流量Vm(中间罐向提馏段进料流量)、萃取剂用量S对萃取精馏过程的影响,在R=5~10,Vm=3.2~7.2mL/min,S=1.2~2.2mL/min范围内,随以上操作参数的增大,目标函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弥补加氢深度脱硫技术的不足,轻质燃料油的非加氢深度脱硫技术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萃取/萃取精馏深度脱硫技术的进展情况,包括技术优势,研究进展,工业应用,以及在应用中高效萃取剂的选取。  相似文献   

8.
以大庆油田化工集团生产的环戊烷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计算和实验数据比较,筛选出环戊烷/2,2-甲基丁烷萃取精馏溶剂DMF和SRKM热力学模型,采用SRKM热力学模型和PRO/II8.0等软件,开发出了剂油比为6的3000t.a-1环戊烷萃取精馏分离的工艺,环戊烷产品纯度不低于99.2%。  相似文献   

9.
以环戊烷为原料采用过氧化氢氧化的方法进行了脱硫的实验室研究,考察了催化剂体系以及其它参数的变化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的氧化脱硫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戊烷产品不会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小,且无毒无害,广泛应用于冰柜、冰箱及冷库中。戊烷产品中硫的含量超标会影响其发泡效果,导致戊烷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为提升戊烷产品纯度,降低硫含量,分析了戊烷精分脱硫技术,对戊烷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精馏过程中双流量计式、单流量计式、电磁式、机械式等回流比调节系统的应用情况。着重论述了新型机械式回流调节系统。该系统具有计量精确、投资小、操作简便、跑冒滴漏少、应用面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双溶剂进口的双釜间歇萃取精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虹  张翰  赵娜  白鹏 《化工进展》2009,28(2):193
提出了带有塔底回收釜及双溶剂进口的间歇萃取精馏操作方式。在新操作方式中,塔内回流液不流回塔釜,而是流入塔底回收釜,再经简单蒸馏气相返回塔釜,回收后的溶剂返回精馏塔中。以乙二醇作溶剂分离乙醇-水物系的实验结果表明,当间歇操作次数为2时,产品采出率最大,单位产品消耗的新鲜溶剂量最少。新操作方式具有塔釜温度变化平稳,新鲜溶剂用量相对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刘海  黎四芳 《化学工程》2013,(3):29-31,36
异构烷烃是一类环境友好的溶剂油,用途广泛。以南京炼油厂的溶剂油D40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加入环丁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三甘醇3种萃取剂后,从D40中萃取精馏分离C8—C12异构烷烃的效果。其中,环丁砜的分离效果最好,在剂油比(体积比)为5∶1的条件下,D40汽相中异构烷烃的质量分数从无溶剂时的16.65%提高到27.51%,相对挥发度达到1.151。在单溶剂的基础上考察双组分萃取剂,其中,采用环丁砜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体积比1∶1)双组分萃取剂,相对挥发度最大,达到2.89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减压间歇萃取精馏实验装置,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萃取剂,对乙酸乙酯和乙醇二元共沸物系的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操作参数中操作压强、回流比(体积比)、溶剂比(体积比)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压强、提高回流比和溶剂比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强分离效果,实验得出减压操作情况下的间歇萃取精馏的较佳分离条件:操作压力为10 kPa,回流比为3,溶剂比为1,产品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带有中间贮罐间歇萃取精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个带有中间贮罐的间歇萃取精馏实验装置,以能形成最低共沸物的乙酸乙酯-乙醇体系为分离对象,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萃取剂,实验研究了中间贮罐持液量、中间贮罐持液温度、萃取剂加入速率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萃取剂流率的增加,中间贮罐持液量也相应增加,组分更易于分离;随着中间贮罐持液量的增加,中间贮罐持液温度也相应升高,且存在最佳分离持液温度;萃取剂流率对分离结果的影响最大,中间贮罐持液温度对分离结果的影响次之,中间贮罐持液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用萃取精馏法从油田轻烃中回收环己烷的工艺过程,并以某油田6号溶剂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选择因数S∞,为从某油田6号溶剂油中回收苯和环己烷的萃取精馏工艺选择了适宜的溶剂NMP,最后,应用NRTL方程预测了某油田轻烃中的关键组分,在溶剂作用下的相对挥发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准确地选择萃取精馏溶剂,由190#溶剂油萃取精馏获取高纯度连三甲苯,运用UNIFAC模型,计算了质量比为4∶1的连三甲苯-茚满体系在苯乙酮、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甲基亚砜和环丁砜5种溶剂中在17.47 kPa下的相对挥发度。同时测定了对应5个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值和实验值的相对平均偏差均小于6%,两者吻合良好。结果表明:环丁砜较适宜作为萃取剂。与其它萃取剂选择方法比较,这种UNIFAC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轻质油品溶剂萃取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章勇  张玉贞  张小英  刘东 《应用化工》2009,38(7):1067-107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轻质油品溶剂萃取脱硫的相关技术,并进行比较和评价。认为单一的溶剂萃取脱硫技术存在着碱液排放量大、脱硫率不高的问题,多种脱硫技术相结合是深度脱硫的发展趋势。离子液体由于可以循环使用,必将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环境,为了生产满足环保法规的硫含量低于10μg/g的汽油,提出了在传统的萃取蒸馏中以有机溶剂+离子液体(IL)为复合萃取剂的脱硫法。以与真实催化裂化(FCC)汽油组成及物性相近的模型油为模拟汽油,利用COSMO-RS模型计算了30种常见IL对环己烷-噻吩的选择性和溶解能力,筛选出用于萃取蒸馏脱硫添加剂的最佳离子液体为[EMIM][BF4]。通过Aspen Plus软件以N-甲酰吗啉(NFM)+[EMIM][BF4]为复合萃取剂进行了汽油脱硫的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优化结果为萃取剂由NFM(质量分数98%)和[EMIM][BF4](质量分数2%)构成,萃取蒸馏塔质量回流比R=0.4,剂油质量比S/F=1,采出率为70%。模拟结果表明:萃取蒸馏可高效地脱除苯并噻吩、硫醚及噻吩类硫化物,上述硫化物总量可从1581μg/g降低至5.37μg/g,脱硫率达98.1%,质量收率为70%,体积收率为75%。此外,通过对比计算值与文献中实验值,验证了COSMO-RS预测IL热力学性质、UNIFAC预测有机硫化物-烃类汽液相平衡的准确性和模拟工艺流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