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需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现代物探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主要针对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各向异性的地区和开发生产两大领域,以数据库为基础,在卫星及网络支持下,突出以三维数据体为对象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以叠前资料为基础的多域、多属性目标处理解释综合分析,以地震、非地震联合反演为核心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以地质模型为核心的地震、测井、地震多学科综合研究以及以油藏为目标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当前,我国面临着大面积低丰度岩性、复杂山地山前高陡构造区、高成熟区的小断块、台盆碳酸盐岩、复杂岩性体油气藏等的勘探领域,针对油气藏勘探开发需要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3D3C—VSP、随钻VSP、井间地震等井中物探技术以及时间推移地震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活跃和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功勘探为例,系统阐述了层序地层理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所起的指导作用,区域层序地层研究指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供勘探井位。同时,针对三角洲前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具砂泥岩薄互层、断裂系统复杂、低孔低渗储层导致油层电阻率低和产能低等特点,系统陈述了先进实用的勘探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步骤和各步骤所对应的研究成果、图件和技术保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以及与国内多个典型盆地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东濮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生烃洼陷区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方向,同时分析了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对策,重视对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准噶尔盆地的岩性圈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岩性圈闭研究的关键在于圈闭的识别和评价方法的逐步完善。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技术的研究,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各种岩性圈闭识别手段和分析技术。从沙南二叠系梧桐沟组岩性油藏的探明和阜5井南侏罗系三工河组岩性圈闭的发现等典型勘探实例出发,从技术手段、工作流程上探索适用于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和识别规范,以便为今后岩性圈闭和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这对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总被引:58,自引:21,他引:58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图11参28  相似文献   

7.
2005年适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40年,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撰文纪念,赞尝该刊引导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步,并回顾了物探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贡献。2005年该刊继承发展了这些优良传统,再次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共发表各类论文128篇,内容涉及7个方面:①野外地震采集;②地震资料处理;③地震综合解释及油气预测;④地震新方法、新技术;⑤岩性油气藏勘探及开发地震;⑥重磁电综合物探;⑦综述。本文认为,该刊今年发表论文的质量继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不仅体现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研究深度和应用效果,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对物探技术提出的需求,为今后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刊已经成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最具权威的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家这会(SEG)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委员会,就未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新的探讨,内容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自身的发民菜领域和石油勘控开发界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整体发展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会议宗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世纪中叶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不仅丰富了世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宝库,而且有效地指导了中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发现了大量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体的油气储量,建成了大庆、渤海湾、长庆、新疆等十几个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了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的新阶段,部分盆地已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时代。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盆地从陆相断陷一种类型,扩展到陆相坳陷和前陆等多种盆地;层段从源内一种成藏组合,扩展到源内、源上和源下三种成藏组合;地域从东部老油区,扩展到中西部新油气区,已相继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等盆地的碎屑岩和火成岩等储层中,发现了一批大型或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最近几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60%以上;从剩余资源潜力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发展,广眨交流不同类型盆地沉积、成藏和油气分布规律方面取得的理论认识,相互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沉积学会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联合,拟于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陆相盆地系统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获取地下油气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山地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富油凹陷岩性地层圈闭、致密(非常规)油气勘探和油气开发等领域投入重金加大物探技术攻关力度,特别是"宽线大组合"、"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地震勘探思路与理念,有效推动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油气勘探配套技术的发展,并在生产科研项目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物探技术攻关及取得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的回顾,结合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需求,对今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为地球物理新技术发展规划、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特点,几年来华北油田在勘探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做法。一是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工作的需要,组成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隐蔽圈闭研究,着重解决制约圈闭研究多方面的关键问题,提高了研究工作质量。二是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加快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突破。三是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指导前期研究和固闭井位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井位管理的"三、三"制原则,提高井位决策水平,保障了井位质量。四是强化了以地震勘探为主导技术,深化开展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并实施"滚动式"勘探,深化精细勘探实施管理,自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在冀中、二连两个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勘探效益稳步提高,为华北油田的"持续、有效、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埕岛油田是在我国东部浅海海域发现的第一个整装油气田 ,已发现了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等八套含油气层系 ,为一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文章总结了埕岛油田的勘探历程 ;研究了勘探现状。埕岛油田具有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和前第三系潜山三层构造。新近系披覆层已发现了新近系的岩性—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具有丰度高、储量大、油藏埋藏浅、易于勘探开发的特点 ,是主力含油层系 ,勘探程度较高 ;古近系的断块、断鼻、滚动背斜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前第三系的断块山油气藏、残丘山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则具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 ,勘探程度较低。根据目前的勘探现状及地质认识 ,对埕岛油田下步的勘探方向进行了探索 ,认为下步应加大桩海地区古近系及前第三系、埕北凹陷周围古近系、新近系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3.
黄绪德 《勘探家》1998,3(1):62-65
本文论述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从间接找油气到直接找油气;从简单反演到多层次反演;从单一参我参数复合;从简单判别到多重判别;从二维预测到三维预测。  相似文献   

14.
韩瑞民 《江汉石油科技》1992,2(3):100-102,99
本文以地震勘探技术为主,介绍了原苏联目前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中所使用的部分勘探方法,野外采集和数字处理手段,及成果解释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海洋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近海浅层规模构造油气藏发现越来越少,深水、深层等复杂油气藏成为重点勘探方向和领域。针对深水、深层面临的油藏地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勘探实践,形成了潜山宽照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古近系岩性圈闭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富含煤地层下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和深水宽频地震勘探技术等创新成果,并在渤海深层潜山、南海深水和东海深层低孔渗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但是,深水、深层勘探仍然面临构造复杂、裂缝发育和各向异性特征强等问题,造成地震波场复杂、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和岩石物理关系不清等难题,需要在采集装备、采集方式、关键处理方法、基于复杂介质理论的勘探技术和重、磁、震一体化勘探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书着眼于岩性地层油气勘探,从相关的基础地质理论入手,介绍了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储层预测与描述技术、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方法与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在澄清“油气藏”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油气藏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为地层- 岩性油气藏被纳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中概述了地层- 岩性油气藏的范畴、成因及勘探特点, 最后剖析了3 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9.
油气勘探中常规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含油气储层的勘探方法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国内外各种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展状况,尝试将各种地层勘探方法进行归纳,并从数据精度、勘探成本和适用范围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方法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几年内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领域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面对各向异性介质,必须大力发展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P-S转换波勘探技术、强化各向异性介质正、反演模型研究及发展勘探技术,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降低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20.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分类及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地指导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以济阳坳陷为例,对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性油气藏进行了分类及勘探研究。根据圈闭成因类型及其含油气性,可将隐蔽性油气藏分为岩性、地层及裂缝性油气藏3大类。对于不同类型的隐蔽性油气藏,应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