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利用OK6410开发板串口通信模块和Qtcreator环境下使用的第三方串行通信控件qextserialport,在基因扩增仪下的LINUX操作系统基础上,对串口应用程序进行了开发和设计。完成对基因扩增仪进行外部控制命令的操作,使得基因扩增仪可根据PC机不同的请求执行相应的程序,并通过PC机进行数据反馈。  相似文献   

2.
Proteus虚拟环境提供的COMPIM组件,可用来设置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使虚拟环境与实际PC通信成为可能。对于没有物理串口的PC机,可借助VSPD虚拟串口软件构建PC虚拟串口,仅用一台PC机就可实现单片机系统与PC串口通信。根据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特点,提出了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的结构模型,即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三层结构,探讨了串口通信结构模型与通信方式之间的关系。在Proteus环境中以虚拟串口为例,设计了硬件电路和通信程序、给出了串口通信程序流程图,在一台PC机上实现了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3.
庞伟区  何怡刚  谢宏  曾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12):1929-1930,1953
针对TI的DSP没有集成UART异步通信口,不能直接和PC机进行通信的困难,对故障诊断仪中的PC机和DSP的通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PC机和DSP的可靠通信方案,包括通信部分硬件电路组成,通信协议的制定,DSP软件串口部分程序的结构和Windows下VB串口程序的实现;应用表明,故障诊断仪中通信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由于其实现方法简单,编程思路清晰,并且在其它通信程序中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环境中,研究PLC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技术有助于实现PLC与Windows程序开发环境间的实时通信.基于对PLC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的研究,系统实现了Visual C 6.0与PLC的适时通信,从而实现工业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的通信,并将这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业环境,将由PLC采集的数据在上位机进行实时的显示以利于复杂系统的调试.  相似文献   

5.
串口通信是人体重心实时监控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介绍了串口通信协议的设计,研究了在C++ Builder环境下如何利用API函数开发上位机的通信程序,从而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经过试验测试和实际运行,通信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通信任务.  相似文献   

6.
栗兆剑  高岳  白力 《微计算机信息》2004,20(8):66-67,32
本文以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实现数据采集为背景。介绍了在VC .NET环境下串口通信的实现以及上位PC机与下住单片机串行通信协议以及数据块的发送与接受过程,同时给出了部分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Windows2000平台下使用VisualC 6.0开发工具用API串口通讯函数实现PC机与单片机AT89C51的串口通信,重点介绍计算机采用事件驱动异步I/O方式的通信实现及AT89C51、MAX232和PC机串口接线和AT89C51的编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RS-422串口通信在DSP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串口通信在控制系统中广泛的应用,阐述了用TI公司TMS320LF2407与PC机如何进行串口通信,分别详细讲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的设计过程,使用C Builder 6.0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上位机程序,利用DSP的SCI模块,成功的实现了上下位机通信,程序已在PC机与DSP实验板上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控制领域,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一般采用PC机作为主机,DSP作为从机的方式。本文分别介绍了PC机与DSP之间基于RS-232协议进行点对点近距离串口通信以及基于RS-485协议多点远距离串口通信的软硬件方案。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一种校验和校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基于AT89 S52单片机与PC机通过无线串口通信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用单片机做下位机完成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串口的方式发送给PC机,本设计充分利用PC机组态王V6.53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友好的人机界面,对温湿度进行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串口通信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Delphi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高级编程语言在串口通信编程中的优缺点。分析归纳了利用Delphi语言编写串口通信程序的四种方法并且简单阐述了SPCOMM在Delphi环境中作为通信控件的一些属性、方法、函数和事件。最后以实践中编写的一个惯导计算机人机交互测试程序为实例,给出了在Delphi环境中利用SP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时所遇到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编写串口通信程序的大体框架结构和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12.
QNX操作系统下的Modbus串口通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森  潘海鹏  任佳  苏洁 《计算机工程》2009,35(12):245-247
在分析QNX设备驱动程序体系结构和Modbus协议的基础上,提出QNX操作系统串行接口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用C语言设计Modbus在QNX下的串口通信程序,经过和西门子S7-200PLC长时间的严格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实时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取得令人满意的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支持多协议的智能仪表存在的串口不足问题,在研究了智能仪表软件架构、串口接收点和串口发送节点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支持多串口同时抄表的智能仪表程序。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设计中支持多协议的串口接收程序,以及支持多协议的串口发送程序的设计流程。实践证明,该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智能仪表协议的多样性和串口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Windows操作系统下PC机与PC/104的串行文件传输的方法,详细描述了PC机与PC/104之间串行通讯涉及的端口初始化、文件发送、接收等编程技巧,并给出PC机与PC/104之间进行串行通讯的两种方法及串行文件传送的源程序.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简单可靠、通讯准确,完全实现了Windows PC机与PC/104之间点对点的通信.  相似文献   

15.
在某型以FPGA+C8051单片机架构的控制模块内,采用串行通信总线RS232实现FPGA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互。为实现单片机因外部高优先级的中断触发串口接收中断关闭,导致串口接收再次打开后,出现数据帧错位、数据帧拼接现象的异常问题的解决方案。对单片机接收一帧完整的数据帧时长、接收一帧数据的处理机制、接收数据帧拼接的机制等进行研究处理,并在程序内设置监测点对串口数据帧被外部中断触发中断的关闭时长、中断发生的频次等进行监测; 证实了本次串口数据帧拼接、数据帧错误问题引起的因素为单片机串口接收开启后,受到外部高优先级中断触发串口中断关闭,在执行高优先级中断的同时,FPGA控制软件端并未停止串口数据帧的发送,在单片机串口中断重新开启后,新的串口数据帧与单片机关闭中断前接收的部分数据帧进行拼接,出现数据帧拼接异常现象;且在拼接数据帧中含有与通信协议中数据帧帧尾一致的数据时,该帧数据就会被判读为正常数据帧,从而出现数据解析时,数据帧有拼接、错位的异常问题。采用在通信数据错位异常的软件中增加监测信号及相应的测试用例对串口接收中断关闭时间捕获,实现了对串口数据帧拼接的结果分析和试验验证。对通信数据错位异常采取减小串口中断关闭时间等更改措施后,确保了串口数据帧接收时,因串口关闭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通信数据数据拼接、错位的异常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因串口关闭时间过长带了的数据拼接问题,保证了该控制模块的FPGA与单片机之间通信数据的正常。  相似文献   

16.
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通信原理及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80C51单片机串行口通信的原理及编程控制,详细解析了串行口通信所使用的串行口控制寄存器、定时器相关寄存器、中断控制寄存器,并以C语言为例,讲解了串行口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串口网口转换装置采用纯硬件实现,虽然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的优点,但功能单一、灵活性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ARM9平台的嵌入式系统来实现接口转换。硬件采用MOXA UC-7101,应用程序在μCLinux下开发,通信遵守modbus协议,实现在UC-7101与上位机网络正常时数据的SD卡检索和正确及时传输。测试结果表明,在网络中断时,可自动查询下位机设备,并实现数据SD卡存储。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I总线的多串口通信适配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一种8路串口转换PCI总线的设计方案。运用专用芯片XR17D158和UART串口电平转换芯片MAX3238实现多路串口和PCI总线接口转换,并着重介绍了XR17D158芯片的寄存器配置和8路UART接口工作过程以及驱动程序的开发。该适配卡符合PCI2.3规范,最高波特率可达921.6kbps,可广泛应用于POS机、银行终端系统、家庭自动化、工厂自动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串口已成为计算机的标准接口,这种通信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单片机与PC间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在Delphi开发环境下如何利用SPComm控件实现PC与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